2023年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2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2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2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1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1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1年
九月刊 | 七月刊 | 五月刊
三月刊 |
一月刊

1990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9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8年
三月刊 | 一月刊 |
1987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1986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5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4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3年
十二月刊 | 十月刊 | 八月刊
六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2年
十二月刊 | 十一月刊 | 十月刊
九月刊 | 八月刊 | 七月刊 | 六月刊五月刊 | 四月刊 | 三月刊 | 二月刊 | 一月刊
1981年
十二月刊 |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救生站的启示

慎思

  “因为那已经立好的根基,就是耶稣基督,此外没有人能立别的根基。若有人用金、银、宝石、草木、禾在这根基上建造,各人的工程必然显露,因为那日子要将他表明出来,有火发现,这火要试验各人的工程怎样。人在那根基上所建造的工程,若存得住,他就要得赏赐。人的工程若被烧了,他就要受亏损,自己却要得救,虽然得救乃像从火里经过一样。”(林前三11-15)

  在某处有一海岸,礁石甚多,而且常有飓风暴雨,因此屡屡发生船只遇险的事情。初时,岸边有一小型的救生站。那救生站只是一间简陋的小屋,和一条小船,但是参加救生工作的会员,虽然人数很少,却都确实有救助他人的热诚,经常轮流看守,每遇有船只遇难,他们必定奋勇抢救,在怒涛中寻找不幸的遭难者,甚至不顾本人生命的安危。

  不知多少浮沉在死亡漩涡中的生命因此得救了。这救生站也因此远近驰名,被人称赞。有因蒙拯救而感恩的,亦有乐于救助的,要献出他们的金钱和时间,协助救生站的工作。他们更要把救生站改善和扩充。

  改善救生站的第一步当然是购置新的救生船了。第二就是训练救生员。会员中有不满意那小房子,嫌它太简陋。他们认为被救的伤者需要较为舒适的地方休息,于是,小房子扩建了,救伤床置备了,其他的家俱也购备齐全了。

  扩建了的救生站情形完全不同了。从前只在紧急抢救时使用,可是现在很多会员对这地方发生兴趣。他们把这房子布置焕然一新,座椅、灯饰、地毯、窗幔都齐备,华丽而且舒适,因为他们喜欢在这里聚会,救生站已经成为他们的俱乐部。

  会员们渐渐觉得,在狂风暴雨中,划船出海,冒险抢救的工作,既辛苦又危险。他们的热诚冷淡了。他们的兴趣减低了。他们宁可出钱,雇用救生员,专负担拯救的责任。当然“救生”的标语仍然高挂在俱乐部的墙上,而且,还有一只救生船的模型放在木架上,作为点缀。

  就在这时期的一天,有一艘大轮船,在这海岸外冲毁了,受雇的救生员急忙赶往抢救。他们救回很多水淋淋、湿冻、半死去了的遇难者。他们痛苦、呻吟,自然是很肮脏的了。这些遇难者的种族不同,棕黄白黑的肤色都有。

  那布置华丽的俱乐部一时变成一团糟了。会员们觉得十分可惜。房屋管理委员们,经过这一次的经验,立刻在“俱乐部”隔壁加建一座浴室。此后,每扛回来的遇难者,必先在这浴室为他们清洁洗净,然后让他们进救生站的“俱乐部”去。

  可是不久,会员之间发生了争论。在一次会议中,有人建议不再负责救生,因为他们觉得这种工作实在麻烦、危险,而且常常阻碍他们的娱乐活动。

  其中一部份的会员坚持继续救生工作,因为这是他们设立这站的宗旨。他们的名称岂不仍是“救生站”么?惟独他们人数不足,表决之后,对方告诉他们,如果他们喜欢救各种肤色的海上遇难者,他们可以退出,另行设立救生站。

  他们只好这样做了。

  年月这样过去。重新组织的救生站,初时和过往一样,会员同心合力,亲自作拯救工作。但是历史重演,会员人数渐多,会址扩充。因为会址舒适,人心趋向娱乐活动,对原本的宗旨又疏忽了,会员彼此又闹意见了,新的站又再组织了。

  假如有人今天到那海岸去,他会见到沿岸有无数“救生站”。惟独海外仍经常有遇难的船只,而遇难的人多遭溺毙,被救生还的寥寥无几。

  属灵启示和检讨

  这个事实,可作为今天教会的启示。

  一般教会初建之始,大多由信徒热心传福音,竭力带人信主,帮助他们明白真理。起初大多是在信徒家中聚会,由少数热心信徒自己付上代价,照顾慕道友,引导和教导他们。当时,由于人数少,同工和慕道友彼此因主的爱团聚,有密切的来往和友谊。同工也彼此同心合意,全力带人信主,照顾初信者。虽然,服事和恩赐的经验不多,但因迫切祷告,全力摆上,自然而然,得救人数增多,同工们也因专心仰望和祷告,生命大有长进。

  然而,当人数逐渐到了一个数目,聚会移到更大的场所,同工们因自己工作忙碌,无法照顾周延,感觉需要一位全职工人来帮助。他们不知道,圣经原则是培植另一批同工,重新由家庭聚会开始,像使徒行传的教会一样,人人追求,人人事奉,在服事及相交中成长。若他们中间有蒙召全职长老,也只是与他们一同配搭,或去照顾其他家庭聚会,正如今天中国大陆家庭教会一样。

  但大多数这样的家庭聚会,如上面所说的,请一位传道人或牧师把传福音的责任交在传道人的肩上。他们忘了这是每一个信徒的工作,甚至以为不需作的事工。

  大多数的传道人,凭着个人恩赐主导讲台信息及追求内容,在某种程度上让信徒参与服事。完全主导教会每一种聚会和活动,使信徒成为半被动或完全被动的光景。如果信徒中生命较成熟、恩赐较显明的,很少能与他们一同配搭,这些信徒只有离开原来教会,另外寻找可以自由服事的地方。

  就圣经的原则看来,信徒生命的成长,是基于他们能够独立自由地与同伴一同祷告、服事,和追求。如保罗在歌罗西书所说:“彼此教导,互相劝戒。”(西三16)教会主要的聚会是“在家中彼此交接,擘饼祈祷”(徒二42-27)。今天中国大陆教会的复兴是建立在信徒自由独立的事奉,几乎凡能服事的都进入工场,自己传福音、祷告、每周要讲道及查经。他们很少全年坐在教堂中听道。他们圣经知识和道理听的不多,但他们因着独立寻求,个人与主关系密切,生命直接建立在与主的关系上,而不是传道人的恩赐上。今天海外的教会,几乎又回到天主教的圣品阶级主导教会的路上了。

回目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