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 |
祷告与品格及行为 “喀土木的英雄查理斯.詹姆斯.戈登将军是一位真正的基督徒战士。在苏丹的小镇上, 他英勇地坚持了一年, 但最后却被征服和杀害。在西敏寺他的纪念碑上是这些话:『他把他的钱给了穷人;他把他的同情给了悲伤的人;他把他的生命, 给了他的国家;把他的灵魂给了神。』”-HOMER W. HODGE. 【HODGE为邦兹门徒,和邦兹一起祷告,在邦兹过世后,将邦兹所有着作整理出版。】 一、祷告与品格及行为的关係 祷告支配行为,行为造就品格。行为就是我们做了什么;品格就是我们本人是什么。行为是外在的生命;品格是看不见、隐藏在人里面的生命,但可由行为看出来。行为是外在的,从外面来看;品格是内在的--在人里面运作。在恩典的秩序里,行为是品格的产物。品格是心里的状态,行为是外在的表现。品格是树的根,行为是它所结的果。 祷告关係到恩典所带来的一切恩赐。在品格和行为的关係里,祷告的作用是帮助建立品格、塑造行为。两者的持续不断都有赖于祷告。道德品格和行为也许在一定程度上与祷告无关,但是,任何独特的虔诚品格和基督徒的行为都离不开祷告。在其它任何方法都无能为力的地方,祷告能够帮助我们。祷告越多,我们就越好、我们的生活就越纯洁。 基督赎罪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造就虔诚的品格和建立基督徒的行为。 “祂为我们捨了自己,要赎我们脱离一切罪恶,又洁淨我们,特作自己的子民,热心为善。”(多二14) 基督的教导中,不仅仅是教导慈善和怜悯的工作,也要求内在的属灵品格。这是需要非常着重强调的,少一点都不行。 在查考保罗的书信,有一件显着、清楚无误的事--就是他坚持心中的圣洁和公义的生活。保罗并没有极力提倡所谓的“个人工作”,慈善的行为也不是他书信的主题。个人心中的状况和无可指责的个人生活,是保罗书信中所关注的。 二、品格与神的关係 圣经其它地方也显着地强调了品格和行为的重要。基督信仰是在处理那些缺乏属灵品格及生活中不圣洁的人;其目的是改变他们,使他们能有圣洁的心和公义的生活。它的目的是把坏人变成好人,把内在的恶改变成内在的良善。祷告正是在这一点上切入,彰显其奇妙的功效和果实。祷告将人导向这一特定的目的。事实上,若没有祷告,人便没有这种道德品质的超自然变化。因为从“坏”到“善”的改变,“不是因我们自己所行的义”,(多三5)而是因为神的怜悯,祂“藉着重生的洗”拯救了我们。(多三5)而这个奇妙的改变是通过认真、坚持、满有忠心的祷告达到的。任何形式的基督教,如果对人心里的这种改变没有产生影响,都不过是欺骗和网罗。 教会的主要工作 祷告的责任是改变人的品格和行为。在无数事例中,都是通过祷告来改变的。在这一点上,通过这些凭据,说明祷告是神的作为。正如祷告有这样的责任一样,所以教会的主要工作就是抓住邪恶的人,把他们变得善良。教会的使命是改变人的本性,改变品格,影响人的举止,重塑人的行为。教会理该是公义的,并且要专志于把人转变为义人。教会是神在地上的彰显,它的主要任务乃是创造和培养正直的品格。这是它的首要任务。 首先,教会主要的工作不是发展会员,召聚会员,募捐,参加爱心的行动或怜恤的工作,而是为了造就公义的品格和外在生活的纯洁。 世上,每一件产品反应并表现其製造商的品格。一个公义的教会,是负有一个公义的目标,来造就公义的人。祷告创造清洁的心灵和纯洁的生活。除此之外,它不会产生任何其它东西。不义的行为是源于祷告的缺乏;两者齐头并进。祷告和罪恶不能彼此保持联繫,只能有一个存在,另一个必须停止。促使人们去祷告,他们就会放弃犯罪,因为祷告会产生对罪的厌恶,当它在人心里做工时,邪恶的行为变得令人厌恶,并且从而提升人的本性去虔诚地关注高尚、圣洁的事。 品格是祷告的基础。我们与神的关係精确地决定了我们对祂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基于内在的品格,而不是外在的表现。在亚伯拉罕、约伯、大卫、摩西和其他所有古圣中,在古代对神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就是内在的品格,而不是外在的表象。今天,能够在神心里产生份量的,不是我们的言辞,而是我们真实的所是。 当然,行为会影响品格,并且在我们的祷告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同时,品格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行为,对祷告有更大的影响力。我们内在的生命不仅赋予我们祷告的色彩,也赋予它主要的内容。糟糕的生活意味着糟糕的祷告,并最终导致不祷告。我们祷告软弱,是因为我们生活软弱。祷告的流不能高于生活的泉源。内室祷告的力量来自生命之流汇合所发出的能量。软弱的生活源于品格的浅薄和邋遢。 生活的软弱无力反映在祷告中的无力和懒散。除非我们忠心、真实地为神而活,否则我们完全无法有力、亲密、自信地与神交谈。当一个人的生命与神的教训和旨意背道而驰时,祷告的密室就不能圣洁。我们必须学好这一功课--公义的品格和基督一样的行为使我们的祷告在神面前拥有特殊和优先的立场。圣经特别强调了行为在我们祈祷时赋予我们祷告价值的部分: “那时你求告,耶和华必应允。你呼求,祂必说,我在这里。你若从你中间除掉重轭,和指摘人的指头,并发恶言的事。”(赛五十八9) 以赛亚明确指出,以色列的邪恶和他们令人髮指的行为,这就是神将祂的耳朵从他们的祈祷中转移的原因: “你们举手祷告,我必遮眼不看。就是你们多多的祈祷,我也不听,你们的手都满了杀人的血。”(赛一15) 神也藉耶利米的口,宣告了同样的真理: “所以你不要为这百姓祈祷,不要为他们呼求祷告。因为他们遭难向我哀求的时候,我必不应允。”(耶十一14) 在这里,明确地指出,不道德的行为阻拦了祷告的效果,正像祂的话清楚告诉我们的,为了在祷告中畅通无阻的接触神,我们必须完全弃绝有意识和有预谋的罪。 神吩咐我们,若想保持向神呼求的特权,我们必须“无忿怒、无疑惑,举起圣洁的手,随处祷告”,(提前二8)越过我们的停滞不前,严格与罪划清界限。无论采用什么方法,我们都不能将祷告和行为分裂开来。 “并且我们一切所求的,就从祂得着。因为我们遵守祂的命令,行祂所喜悦的事。”(约壹三22) 并且,雅各也严厉地警告,人祈求而得不着,是因为他们妄求,只求满足自己的私慾。 我们主告诫我们:“你们要时时儆醒,常常祈求。”(路二十一36)祂的目的是保护及遮盖我们一切行为,使我们可以通过警醒的守卫,来保护我们的生命,得以进入祷告的内室。 “你们要谨慎,恐怕因贪食醉酒并今生的思虑,累住你们的心,那日子就如同网罗忽然临到你们。”(路二十一34) 在基督徒的经历中,他们的行为时常成为绊脚的石头。丑陋的生活破坏了美丽的理论。虔诚最难之处,也是其最引人注目之处,便是能够将它活出来。这才是算得上数的生活。我们的祷告和信仰的其它经历,因败坏的生活而受到影响。 三、传道与圣洁的生活 在早期教会里,传道人有这样的责任,是以他们的生活来传道,否则根本不要传道。所以,今天每一个地方的基督徒,应该有这样的责任,或者为他们的生活去祷告,或者根本不要祷告。最有效果的道,不是从讲台上听到的,而是那些安静、谦卑、持续不断的沉默宣告,是那些在家庭和社区中所展现出来的优秀生活。榜样是最有效的讲道,远超过讲台的教训。最好的道,即使是讲台上的,是那些由传道人他自己的敬虔生活所支持的道。对听众最有效的工作,来自以圣洁开路并伴随着与世界分别、与罪隔绝的生活。一些最强烈的呼吁发自无言的口──那些敬畏神的父亲、圣洁的母亲,每天向他们自己和其他孩子,表现出基督徒美丽及超越的生命和生活。 传道人令人质疑的实际生活,可以损害一篇最精心准备、最有说服力的道,使其没有功效。世界的影响和基督徒生命之间的不协调可以败坏教会里最积极做工之人的工。人是以他们的生活,而不是他们的辞藻来传道的。一篇道不是来自讲台,而是发自我们的性情、作为,以及充满着日常生活的成千上万的小事。 当然,悔改的祷告是神所接纳的。祂愿意听见悔改的罪人的呼求。然而,悔改不仅使人为罪伤痛,也使人离开恶行,学习向善。不改变品格和行为的悔改是假的、是不能欺骗任何人的。旧事已过,必须都变成新的了。 四、有效的祷告 不能产生正确思想和行为的祷告,是一场闹剧。如果祷告既不能淨化品格,也不能改正行为,那么我们就失去了祷告的全部意义。如果祷告不能带来生命的更新,那么我们就完全误解了祷告的功用。从本质上说,我们必须或者停止祷告,或者停止我们恶劣的行为。冰冷、形式化的祷告或许可以和坏行为并存,但是这样的祷告,在神的评判中,根本就不是祷告。我们的生活能够被祷告改正多少,我们祷告中的能力就有多少。在祈祷和神的奉献中成长将是一个更加虔诚的生活。 内在生命的特质是有效祷告的前提。有什么样的生命,就有什么样的祷告。不稳定的生活会阻碍我们的祷告,抵销我们那一点点祷告的效果。“义人祈祷所发的力量”,历来“是大有功效的”。(雅五16)事实上,我们可以进一步断言,在任何时候,只有义人的祷告才能发出功效。无论是注视神的荣耀;还是尽我们所能讨神喜悦的真切渴望;是双手勤作服事祂的工作;还是双脚快奔在祂命令的道路上--这些会给予祷告的重量、影响力和能力,并确保神的倾听。我们生活里的重担常常破坏了祷告的力量,也时常成为阻隔祷告的铜门。 祷告必须由清洁的心发出,必须“举起圣洁的手”,(提前二8)来呈递和催促。必须以不断地追求服从神,达到神圣律法,并顺从神旨意的生命来加强。 让我们不要忘记,虽然生命是祷告的前提,祷告也是公义生活的前提。祷告促进公义的生活,是对心和生命正直的一个极大帮助。真实祷告的果实便是公义的生活。祷告的结果乃是使祷告的人“恐惧战兢,做成你们得救的工夫”;(腓二12)使他看管住自己的性情、言谈、行为;使他“谨慎行事,爱惜光阴”;(弗五15-16)使他“行事为人就当与蒙召的恩相称。凡事谦虚,温柔,忍耐,用爱心互相宽容”;(弗四1-2)使他在天路历程上始终有更高的追求:“我禁止我脚走一切的邪路,为要遵守你的话。”(诗一一九101) 译自:《祷告的必要性》(The Necessity of Prayer, Edward McKendree Bound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