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2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2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2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1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1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1年
九月刊 | 七月刊 | 五月刊
三月刊 |
一月刊

1990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9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8年
三月刊 | 一月刊 |
1987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1986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5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4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3年
十二月刊 | 十月刊 | 八月刊
六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2年
十二月刊 | 十一月刊 | 十月刊
九月刊 | 八月刊 | 七月刊 | 六月刊五月刊 | 四月刊 | 三月刊 | 二月刊 | 一月刊
1981年
十二月刊 |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诗篇》第二十三篇

坎伯.摩根

  《诗篇》第二十三篇有一个主题,我认为可用“神的富足,可供一切人所需”来表明。

  第二十三篇的确是一首宁静的休憩之歌;它的内容是有关我们人生旅途的所有情景:缺乏与疲惫、漂泊与困惑、山谷中阴暗的神秘、蜂拥而至的敌人,以及无限的来世。当我们透过这首诗歌,全都能认识上述的情况。《诗篇》里提到了这些,乃是要来解决这些问题。信徒的一生是一无缺乏;疲惫时找到了可躺卧的青草地;经过了困惑,那里有引导;最后,道路并非终止于迷惘的旷野,而是在王的殿中。

  这首诗篇十分引人,因为它的基调纯属个人的。伟大的诗篇皆具有它的普遍性。在这首诗歌中,我所听到一般人性的韵律与和谐;然而它却是独唱。这首诗篇从开始到终了,只有两个人物:一为耶和华;一为歌唱者。一旦我们听到了一群人或者数群人,出现在附近,他们被称之为“敌人”,可是他们却在距我们安全的地方之外,因为歌唱者有耶和华同在。

  我们把这首诗篇称之为《牧人诗篇》;然而让我即刻表明:它绝不仅如此。在诗篇的安排上,仅有六节。实际上,它只能算仅有三大节。第一大诗节,包括第一、第二、以及第三节的前一句;以“他使我的灵魂苏醒”,为终了。第二大诗节始于第三节的后一句,到第四节为止。第三大诗节,则包括第五及第六节。

  整个第二十三篇之三大诗节,如果一口气读下去,我们可以看到它在不同话语的形式下,以三种不同的意念来宣示神。第一为牧者;第二为引导者;最后为款待我们的主人。如果我们称《诗篇》第二十三篇为《牧人诗篇》,则这牧人也是引导者以及主人。如果要将这首诗歌的瑰宝,强加解释为一个牧人行动,那就是将一种特徵加在它上面,这非为歌唱者的本意。因此,让我们顺着它自然的发展,宣示耶和华的三个方面:牧人、引导者、以及款待人的主人。

   每当我展读这一首诗篇,我似乎听到耶稣所说的两句名言:

  第一句为“我是好牧人”。
  第二句是“你们这小群,不要惧怕,因为你们的父,乐意把国赐给你们。”

  他说:“我是好牧人”。而这古老的希伯来诗歌,在很久很久以前,也说:“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数十年、数百年都如此唱着,在人类众子当中凸出那具有人性的神人,但更显得超越时空。他说:“我是好牧人”。约翰在他的《福音书》中,开头便说:“……只有在父怀里的独生子将他表明出来。”“表明”这个字的希腊字,如果意译的话,应为“诠释”的意思。所以,耶稣就是神的诠释者。“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我是好牧人”,假如我们要了解这古希伯来的诗歌的丰盛,其丰盛远比歌者所知道的还要大,我们在耶稣那里便可以找到。

  那么在耶稣的第二句话里,其所融合的隐喻,恰恰与《诗篇》第二十三篇里的人物相吻合。假如有一位文学评论家读到这首诗篇,他用文学评论仔细分析这些诗句,很可能会感到困惑不解。我的意思是说:基于人生活描述用了不同语言;其中伟大的真理,也不是文学可以说得明白的。所以,一位仅仅是文学评论家,对耶稣所说的这句话:“你们这小群,不要惧怕,因为你们的父,乐意把国赐给你们。”可能会倾向于指出不论《诗篇》的作者是谁,或者吟诵者是谁,都会将他的比喻搅合在一起。“你们这小群,不要惧怕。”说这话的人物乃是一个牧人。接着又说:“因为你们的父,乐意把国赐给你们。”突然间,小群不见了;而家庭出现了。“把国赐给你们”。这句乃是另外一个人物在说话,不再对小群,对家庭,而是对一个国家说的。

  然而我们承认:虽然比喻并在一起,但并没有混在一起。而且在耶稣那句意义深远的话中,他是在显示神对他的子民三种态度。当我将这诗篇分为真正希伯来的三节诗歌时,其人物的形态与诗篇中的人物完全吻合。“耶和华是我的牧者”、“你们这小群,不要惧怕。”、“他引导我”、“你们的父乐意”。那引导者即是父神。请读耶利米的话,他说:“我的父啊,你是我幼年的恩主。”(大多数版本的圣经,“恩主”的原文皆为“引导者”。)“你为我摆设筵席”、“我且要住在耶和华的殿中,直到永远。”、“把国赐给你们”。由此看来,《诗篇》第二十三篇的人物与耶稣所说出的那两句话语的隐喻完全吻合。

  一、牧人与羊

  现在,让我们来观察第二十三篇里活动的画面。首先,我们看到了敌人,在看顾羊群之后,我们看到父神,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引导我们。最后,我们看见了王,他在我们今生与来世款待我们。以上皆为这首诗歌所显示的卓越事件。

   我们看到牧人在看顾他的羊群。

  “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

  这乃是百分之百的保证。“我必不至缺乏”,原文乃指未来。而罗塞蓝(Rotherham)(罗氏于十五世纪时为英国约克大主教,曾创立耶稣学院。)当他论述这句话时,未十分在意于原文的未来式,而指出这句话的主要价值,但属永恒的事实。“我没有缺乏”,它不仅指对未来的展望,也指现今的情况。“我不缺乏”系指:“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我没有缺乏。”神的一切启示都是站在一个牧者的立场说的。

  二、草场、水边

  于是有下面的诗句:

  “他使我躺卧在青草地上,
  领我在可安歇的水边。
  他使我的灵魂苏醒,”

  以上系属那牧人的思想;选择了羊群可被带入的环境。这并非指人生的旅途,而是牧羊的草原。人生的旅途观念还未出现。这位东方的牧羊人,当他引领的羊群一处一处游走,并非走在真正的旅途上。牧者移动的唯一目的,就是能使羊群找到它们的草原与可安歇之地。其目的就是要延续生命。牧者从未成为在我们所到第二大节中的引导者。在第二大节里,神正如牧者为了羊群的利益,选择了最佳环境。他带领羊群可找到青草地的地方以及溪水边。因此,“他引导我”。

  当我们讨论下一节时,一开始就是“他引导我”,说话的人物改变了。那也是校订者改变了语句的原因。最古老的版本与现今的版本都有“他引导我”这句话。但修订版改动了句子如下:“他引导我走义路。”嵌入“引导”二字中的意念“流畅如河流溪水”之意。自然,此乃形象化的字眼。在使用“引导”这字眼时,系“引导”为了保护,为了扶持,神永远如此做。那乃是我们第一次仔细看到神,那牧者选择了绝佳的景况。

  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
  “他使我躺卧在青草地上,……”
  “他引导我,……”

  他创造或者说选择了绝佳环境,接着歌唱者十分美妙的强调其目的。

  “他使我躺卧在青草地上,”

  “青草地”是极为美丽的;但希伯来文对这字眼,更具有文学气息,意指“柔软的青草地”,这正是羊群所需要的。“他使我躺卧”,安歇以及活下去。

  “他领我在可安歇的水边。”

  安歇这个概念可在两处找到:生命的安歇是因牧者充分的供给了我生活中的需要。各位可以靠想像,靠记忆再旅游到东方之地,观察牧人带着他的羊群,引领它们东寻西找,以得有草木之处。那丰茂的草原可使羊群的生命延续。那乃是神在《诗篇》第二十三篇第一个画面,“耶和华是我的牧者”。他选择了诸多景况,而让我进入。他选择了那些环境是为了使我的生命得到安歇,并提供了两项维持我生命平衡而必须的东西:休憩与安逸。这是最单纯的生命,但也是最崇高的生命;那是圆满的生命,也是得到完美安歇的生命。

  三、灵魂苏醒

  “他使我的灵魂苏醒”

  当我们读到这里,我们会想到羊群的漂泊不定。的确如此,然而其意尚不止如此。在这里“苏醒”二字,其实有“更新”之意;也即是神更新我的性格;他不断的更新。当我们软弱时,他供给我们活力;当我们迷失时,他会寻找我们。他所照看的羊群可能生病,可能软弱,但不会缺失。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他便更新生命。任何一只羊都可能冲破栅栏,跑进丛林,但他会追到那只羊,将它带回来。他会不断的更新我性格当中最重要的部份。

  我们要听从耶稣所说的:“你们这小群,不要惧怕。”他对门徒又说些什么呢?不要忧愁,想一想天上的飞鸟,地上的百合,你们的天父知道你们所需要食物、饮水以及衣服。他知道;所以你们不要忧愁这些。先要求他的国。“你们这小群,不要惧怕。”

  四、引导行走义路

  现在,让我们进入第二大诗节。

  “他引导我”

  对希伯来的读者而言,“引导”这二字很引人,也近乎“令人叹息”的意思。但要照字面上讲,这句话应该读为:

  “为自己的名,他‘驱策’我走义路。”

  很有意思的事实是希伯来文“驱策”这二字另有“叹息”的意思。形成这意义的原因是当被“驱策”时,便会产生“叹息”。那么好像神的温柔全被否定了?绝对不是。温柔是有的,但神也很严厉。耶和华会亲自来看顾我。他是我的牧者,使我躺卧在青草地上;他供给我食物,使我的饮水无缺;然而他驱策我。在神那里,是恩威并施。有律法,也有爱;因为有爱,才有律法。他驱策我,在哪里?“走义路”!这个字眼的说法就是走正确的路。“走正确的路”。正确之路仍为走路之首要;也就是纯洁之路,因而为“兴盛”之路。法兰西斯.海弗格尔(英国十九世纪圣诗的作者)在她的一首短圣歌中说:

  “黑暗尽头是光明,失去之后,方有得。”等等,期盼属天的经历;她说:当我此生终了,目睹天路,我们会唱:

  “正确乃是引导我们走上天路的道路。”
  也就是说:正确的路即是清心之路,繁荣之路。

  在我们国度,我们常说我们在“赶羊”,但《诗篇》并不是作于我们的国家,而是作于那片从来不“赶”羊的土地上;他们是引领羊。他们永远走在羊的前面,其实那不是牧人,而是引导者;如同一位父亲。那乃是天父在约束我们,以爱来激励我们,不许我们偏离正道。

  “他驱策我们走义路。”

  在义路上行走,要面对诸多困难。因此,《诗篇》作者继续说:

  “我虽行过死荫的幽谷,……”

  五、行经死荫幽谷

  当我读到这里,我们的确想到死亡;但不止如此。虽然我走过阴暗的山谷,走过十分阴暗无光的山岩,但生命经历了比死亡更为可怕的事。你们有些人曾经走过阴暗的山谷,走过又阴又暗的死荫幽谷。是的,死荫的幽谷。但如果神驱策我走向正道,必然也会经过幽暗的山谷,也有可能遇上游走的野兽,暗藏在某处以伺机扑向我,结果会如何?

  “我虽然行过死荫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为你与我同在。”

  他虽然驱策我,但与我同在,于是一椿美事发生了:

  “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

  我们常常对牧人的杖与竿有所解释。其实,杖与竿也不全是牧人的工具。“杖”按字面上的意义,则为棍棒;“竿”通常则是旅行者所持有的。杖是为了防御;竿则是为了支撑软弱与疲惫所用。旅行者说:是的,他是在驱策我,而且还要经过阴暗的山谷,可是我不害怕,也不怕遭害。其实我会怕,不敢单独行走,可是他与我同在。我看到他手中有那棍棒,可使我免受敌人迫害;他手中有竿,当我疲倦时,可以在竿边靠一靠。

  “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

  安慰是一种感觉,有属神的引导,即是在旅途中有神为伴;那也是神对我有全面的防御,免受那些游走敌人的攻击。而当我在路上倍感疲惫时,他会供给更多我所需要的。

  让我们来听耶稣说:“你们的父乐意,……”假如引导者驱策我,有时候我不得不说,头顶上黑云密布,耳边雷声隆隆,我的旅途是暗淡无光,可是我总能说,父拉着我的手,因为他永远与我同在,不但像牧人那样,让我活命,也如天父,在旅途中引导我。他驱策我,他陪伴我,他守护我,一路上他给我力量。

  六、主人款待

  现在我们来讲最后一大节。

  在这里,我们有那位主人,而主人即是王。我们看到他款待我们。何时?今天。多久?永远。

  在旅途中,他款待我们。

  “在我敌人面前,你为我摆设筵席。”

  那乃是维持生命的食物,他供给了我们。

  “你用油膏了我的头,”

  那乃是在旅途中的喜乐。你用“喜乐之油”膏了我的头,

  “使我的福杯满溢。”

  那乃是丰盛,是在我所需的每一件事上。

  于是,又有那美妙的触摸:

  “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爱随着我。”

  有两项恩典已经人物化。彷佛它们是侍者,永远在侍奉我。有广意的恩惠;也有怜悯或慈爱。

  歌唱者深知神在一路上的款待。那不仅是供应生命所需的一切,而是有牧者在身边;那不仅是引导者在驱策与陪伴他,而是有引导者在身边;一路上都有款待,那是王。

  那么在最后怎样?在地上的旅途终了,便到了王的殿中。

  “我且要住在耶和华的殿中,直到永远。”

  我们再来听听耶稣怎么说。就在他离开这世界之前,他说:“在我父的家里有许多住处,……我去原是为你们预备地方去。”在他没有升天之前,他再一次的说:“我就常与你们同在。”因此,他带我们进入“他的筵宴所,以爱为旗在我以上。”

  我们现在还没有越过敌人围绕我们之所在,可是他却在我们的敌人面前,为我们摆设筵席。当我们仍在崎岖的人生旅途中,或许遭遇严峻的战事时,他不只为我们在敌人面前摆设筵席,他还用油膏了我们的头。他在夜间给我们诗歌;在暗黑的清晨展现彩虹的光芒。在我们的人生一路上,他是款待我们的主人,而这位主人却是王,他“使我们的福杯满溢。”一路上,两位侍者在服侍我们:“恩惠”与“怜悯”。

  而今,我们要继续走下去;越过嫩绿的青草地以及那使我们恢复体力与维持生命的水源。而今,我们不要总停留在驱策我们走在正道上的管制中。而今,我们要走过仍在埋伏而伺机袭击我们的敌人之所在。然而,我们永远不离开那牧者、天父、王。我们“且要住在耶和华的殿中,直到永远。”

  “主是我的牧者,我不致缺乏。”
  “主是我的引导者,我会被正确的引导。”
  “主是我的王,我将来要到他的殿中。”

译自:《圣经中的重要大章》
(Great Chapters of the Bible? G. Campbell Morg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