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2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2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2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1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1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1年
九月刊 | 七月刊 | 五月刊
三月刊 |
一月刊

1990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9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8年
三月刊 | 一月刊 |
1987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1986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5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4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3年
十二月刊 | 十月刊 | 八月刊
六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2年
十二月刊 | 十一月刊 | 十月刊
九月刊 | 八月刊 | 七月刊 | 六月刊五月刊 | 四月刊 | 三月刊 | 二月刊 | 一月刊
1981年
十二月刊 |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拿撒勒的精神

加勒度

  一、富高小兄弟

  加勒.富高,生于1858年9月15日法国斯达拉斯堡,是一个贵族。他的血管里流着惯于发号施令的骄傲人的血。他曾受过军事训练而且在法军中做过军官。在二十五岁那年,他还做了一件当时最危险的事:到摩洛哥探险。

  然而,这个人,军人、探险家;这个从他做学生以来一直反对宗教的人,忽然间,在1886年,像法兰西斯那样热切地爱上了基督。

  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激烈地献身于追求献身于实践耶稣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他从福音中找寻有关耶稣的人格、个性和生活的要点,以便忠实地学习主耶稣的态度、作风,甚至他最深刻的动机。在这种爱和仰赖的追寻中,他对耶稣最大最深刻的发现是:

  耶稣是个贫穷的木匠。不可思议!神的儿子。他比任何人都有更大的自由选择他自己喜欢的一切──不只可选一个母亲、一个民族;同时也可选一个社会地会。而他,竟选了作一个靠劳力过日子的工人。

  耶稣自愿埋没于中东寂寂无名的小村庄;把自己深锁在刻板的、粗重的、黯淡的工作中整整三十年;把自己和那个对人息息相关的社会隔离起来;最终还让自己无名的死去。这一切,都使这位回转归向主的贵族感到困惑。(要知道,劳力、工人和“靠日薪过日”等字眼,在贵族的耳中,有着和普通人不同的意义。因此在加勒心目中,自愿做一个工人等于自我消灭。)为什么耶稣不选择做一个抄写经典的文士?为什么他不想生于那些注定要发号施令,担负重任和有社会政治影响力的家庭?

  在他开始热切寻找指引主耶稣整个生活,整个生命的奥秘之后不久。他,这个摩洛哥探险者。这个沙哈拉沙漠的探秘者,就发现耶稣一心一意追求最卑微的生活。无论什么人、什么事都不能使他改变初衷。
拿撒勒是最卑微的地方!一个穷苦的、无名的、无关重要的地方,属于一群只为取得一片面包而受尽工作的苛刻与束缚的工人的地方。

  但,就只是这样吗?耶稣是神的圣者。这位神的圣者并不限在一个平凡的生活中;反而在一个孕育平凡的事件、工作、家庭与社会生活及一切与一般人无二的行动中,活出他的神性。

  神的完全就种在这些一般人所轻视的事件上。这些事件,一般人以为不值得追求,因为它单纯,平淡无奇。

  发现拿撒勒精神的价值后,加勒就尽所有去学习拿撒勒的一切。

  效法拿撒勒的精神

  富高弟兄二十八岁,在教会中悔改,忏悔心中得到属天的平安。不久,他听见传道人讲道,其中有一段说:“我们的主耶稣选择了最后的一个位置,谁也不能再和他争了。”这段话打动了富高的心,他愿意和耶稣一样的选择人间的最低下的位置,为能成人中最卑小的一个。不久,他爱主的心逐日增进。

  1890年1月,富高以三十二岁的壮年,辞别了亲戚朋友,踏入修道院的门,当一无名的修士,补偿自己以往的罪过。他在修院中担任的职务是管理饭厅,服侍每一个来吃饭的修士。

  富高在他的神修日记上写说:

  “我为什么进修院?是为了爱──纯洁的爱。我爱吾主耶稣,我愿意全心的爱他。既是我爱他,就该效法过和他一样的生活。耶稣的生活是最艰苦的,最被人轻贱的,从来没有过像耶稣那样的艰苦卑贱的生活。”

  1891年他写给一位修士的信中说:“我们的安息,在天上是享受神的永福,在地上是享受十字架,渴望着常常背负它。因着十字架,我们才有福气效法耶稣,并向他表明我们的爱。这对于一颗爱情的心,是十分珍贵的,而我总不要缺了这份福气,总不要缺了爱神,总不缺了背十字架。”

  他要求院长差遣,到远方叙利亚,最穷苦地区学习。

  有一次他奉命去探视修院附近的一家穷人,他看到那间破烂的房子,心中感触异常:“我们住的地方比起这间房子来,真有天壤的差别!我真羡慕穷苦的拿撒勒。”

  同年的7月17日,富高神父写给一位修院的前辈说:“假如我是依靠我自己,我的一切愿望全无价值。我所依赖的是主耶稣,他对我们说:‘若有人服事我,就当服从我,我在那里,服事我的人,也要在那里。’他也常常重复的说这一句话:‘来跟从我!’又说:‘爱你的邻舍,如同爱你自己一样。……你愿意人怎样待你,你也该怎样的待人。’因此,我若不把一生奉献出来,为那些一无所有的穷弟兄们谋幸福,我就不能算实行了爱德。那些回教弟兄们首先缺少的是耶稣,我应当把耶稣带给他们。……假如我是一个回教徒,不认识耶稣,不认识他的圣心,没有现世的享受,没有永福的希望;又假如我完全明了这种可怜的状态,啊!我是多么的渴望人尽力的来救我呀!我希望人给我作的事,我也该作给别人。‘你愿意人怎么待你,你也该怎么样待人。’我应当去给那些最不被人注意的人作事,把我得自主的珍馐,奉送给他们……。耶稣每日在祭坛上把自己奉献出来,为使世人悔改,每日晚上耶稣又祝福他们平安;这是幸福中的幸福,富有中的富有,耶稣就是我们的一切。同时我们在无言之中,用我们的榜样,特别是一视同仁的爱德,可使人认识耶稣,认识圣教会,认识基督的精神。”

  他尝试成立一个小家庭,就像在拿撒勒那个小家庭一样,贫穷、单纯、亲爱。

  拿撒勒的生活,是富高心目中的目标。拿撒勒的生活,指的是耶稣未传道之前的生活。耶稣未传道之前,隐居拿撒勒,默默的工作,静静的祈祷。因此拿撒勒的生活,就是穷苦劳动中而有天父;换一句话说;就是穷苦的劳作,虔敬的祷告。这一个思想,使他想要创立耶稣小兄弟会。

  学习拿撒勒的一切,并不是一件小事。当我想到一扇门,薄薄的一块木间隔,就分隔耶稣的家庭和他们的邻居的一切时,我就深信新约的讯息,有无穷丰富的内涵。同样的行动,如果是在神的旨意下实行,就能激烈地转变人的生活,家庭和社会。

  喜悦或伤感,战争或和平,热爱或仇恨,纯洁或污浊,慈善或贪婪,都和人的内心生活息息相关。每一件事,每一种人际关系、日常的工作、家庭的爱!这一切都是培育圣人的原料。

  在拿撒勒的耶稣,在现实生活中成圣,教导我们时时刻刻圣别自己。一天的每一小时都是重要的,都可导向圣父旨意的启示,导向静默的祈祷──神圣。每一天每小时都是神圣的。最重要的是照着耶稣的教导生活。

  要做到这点,我们不必把自己关在祈祷院内,也不必把自己封锁在一些奇怪的、反人性的生活规条之内。老老实实接受现实生活的一切就够了。工作是现实生活的一部份,为人之母,养儿育女,家庭生活与责任等等都是。

  这一切都该予以圣化。不要以为人必须像修道士一般许愿才能圣化自己。有这种思想的人,就会以为读灵修书籍或祈祷的那一刻,才算是灵修生活,而忽略了生活中大部份致力于日常工作的时间。这种思想的结果,最好也不过养成一种贫血的、不可靠的宗教人格而已。

  我们整个人都应该被福音的讯息所变化.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不能与福音相悖,我们一切的行动,都要由福音决定。

  拿撒勒是一个人、一个家庭的全部生活完全渗入人性的行动之中。

  这点没有几个人能像一位名人说得这样透彻:

  当我们把手探入一盆水中,
  踩一风箱的烈火,
  核算一里长的会计数字,
  烘烤在泥泞的稻田中,
  挥汗于铁匠熊熊的熔炉前,
  我们早已完全投入敬拜的生活,
  一如祈祷院内长跪祈祷传教士,
  否则,世界怎能得救。

  二、在生活中呈现福音

  对于那些以为只有靠工具、媒介物和金钱才能传福音的人,拿撒勒还有别的更重要的教训。

  耶稣自己是福音的传报者,他同时也是至高的智慧。他能运用最明确的办法表达自己和实现神的计画。他究竟作了些什么?他没有为孤儿办收容所;他降生为人,生活于人群中,把福音活显出来。他开始行动。

  在还未口传福音之前,他已在生活中呈现了福音;在还未用文字解释前,他已用生命诠释了福音。这就是耶稣的办法,可是我们常常忘记这办法。

  很多时候,传道变成文字上的传授,而不是生活上的印证;变成理论上的争辩,而不是基督精神的实践与追求。

  这可能是造成今天这样差的成绩的原因,同时更可能是形成现代基督徒冷漠不关心的原因。教训起不了作用,因为教训不是以生活为中心,教训没有生活,因为教训不是以行动来印证;教训没有行动印证,因为语言取代了信赖和善行。

  “我要用我的生命传扬福音”加勒常常这样说。他深信最有效的传扬福音的办法,就是在生活中呈现福音。尤其是现代、这个人们再不要听训导的年代,他们要看到福音的行动。

  拿撒勒是长时间的隔离,是祈祷和奉献;是宁静的时期,是与父神亲蜜共融的生活;是长期的孤寂生活;是长期的试炼、长期了解人、了解超然的价值。

  从拿撒勒,我们可以学到怎样在生活中呈现福音,怎样作一个福音的使徒以及明白作一个传福音使徒的意义。

  传福音的使徒,这是现代最被误解的字眼。这个意思被普遍运用着,对的,不对的都有。于是,每个人都变成一个传福音的使徒,甚至移动一张椅子也变成是传福音的行动。也许这是我们养成的习惯,爱用夸张的语言来提高牧职生活的价值;但言辞终归是言辞,言辞并不能改变事实。

  总之,我想说的是,经过长时间的默想拿撒勒以后,我更深一层洞悉这个奥秘,更深切的了悟一个信徒和一个牧师生活的意义,更明白一个信徒和一个牧师传福音的使命是什么。

  我生活的年代是一个特殊的年代,同时,有很多方面是一个混乱的年代。很多事情如果不是受我们不成熟的推理和不详尽的预备工作所左右,就是受特殊的历史事件影响。

  但是,当一间房屋起火,即使体弱的妇女也要担负救火员的工作,一个信徒也要对长老发号施令。

  当然,在正常的情况下,这是不应该的,信徒不能担负长老的责任,牧师也不应该担任会堂的会计工作。对我来说,在沙漠中,当白蚁一点一点蛀蚀我小屋里的书本时,光是默想拿撒勒就能令我心满意足。对我来说,信徒最大的精神启示来自耶稣的生活。

  信徒的灵修,不管是好是坏,都不应该是牧师的翻版。信徒的灵修生活,应该有它自己的特性,在神和人前,都应显出它自己的真实性。一个牧师的行动,应该有别于一个政治家的行动,他的工作也和一个工人,一个家庭的父亲的工作不同。

  如果灵修就是一个人思想、生活、和圣化自己的方式,则一个牧师的生活与他圣化自己的方式,和一个工人,一个结婚的男人和一个公务人员,有很大的差别。一个信徒,他不是一个“伪牧师”,他应该以一个信徒的方式圣别他的生活,他的婚姻和他的人际关系。

  三、在生活中当祭司职任

  彼得在他第一封信中对信徒说:“你们来到主面前,也就像活石,被建造成为灵宫,作圣洁的祭司。藉着耶稣基督奉献神所悦纳的灵祭。”(彼前二5)

  可见远在那个时代,对已受洗基督徒的祭司职任,已有正确观念。当然这和蒙召的职事不同。不过每个信徒应该发现与活出他正确的祭司职任。

  任何信徒,如果不响应这个呼召,他不是背弃神的呼召,就是不理解他自己的使命,这是很重要的。

  工人就是一个负有祭司职的人在工作;一个父亲,就是一个身负祭司职的人对他的妻子、儿女负责任。一个领袖就是一个负有祭司职的人对他的团体负责;一个农夫就是一个负有祭司职的人对他的农场,他的牲口,他的田园,他的花木负责。

  彼得所提到的,向神奉献经过耶稣基督圣别而蒙神悦纳的祭物,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的提倡与重视。这可能就是这许多有关信徒传福音使命的讨论,显得不着边际的原因,同时也是信徒在教会的地位,不能切合实际的原因。

  如果我们忽略都市的圣者:信徒,忽视他的基本的服事特权,也向造物主供奉大地事物的天职,以及他发自深心的对神自然的呼声,我们又怎能谈论信徒的灵修呢?

  如果不对那些一心行善的信徒解释清楚这道理,那他们必定一味抄袭他以为事事都能作他榜样,在灵修上效法他的牧师的一切,而落得一个半信徒半牧师的下场。这对于一个惯于服从的信徒,可能仍然有好处,但对那些“寻根问底”及行道的信徒恐怕没有什么作用。

  这些“寻根问底”的人,他们不能忍受一切都是宗教的混血儿的气味。他们坚持基督的宗教不能解决世界的问题。

  我们还有好长的一段路要走。不过,我们已看到一点点的进步。

  牧师和信徒都已开始了解到他们各自在教会中的责任。这是我所希望的。我希望今日所有加入传福音这个广大园地的人,能避免我那个时候的错误观念,以为牧师只是被拖进来作招徕广告员,信徒应在教会的事物上,指示长老们办事。

摘自:耶稣的小兄弟会《沙漠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