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2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2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2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1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1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1年
九月刊 | 七月刊 | 五月刊
三月刊 |
一月刊

1990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9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8年
三月刊 | 一月刊 |
1987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1986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5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4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3年
十二月刊 | 十月刊 | 八月刊
六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2年
十二月刊 | 十一月刊 | 十月刊
九月刊 | 八月刊 | 七月刊 | 六月刊五月刊 | 四月刊 | 三月刊 | 二月刊 | 一月刊
1981年
十二月刊 |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十字架与作基督门徒

章伯斯

  有一种使人“作基督门徒”的方法,并不是我们的主所认可的。那就是用一种有损于福音尊严的方法过度的催迫人与神和好。所作的哀恳不外是:主耶稣为我们作了如是之多,我们岂不应当出于感激的心为他作一些吗?

  这种出于怜悯主耶稣的心来为人与神拉上关系的方法,从未为我们的主所承认。它没有把罪放在其当放的地位上,也没有把福音放在其当放的地位上。我们的主从未催逼任何人无条件地跟随他:他也不希望人只是出于情绪上一时的冲动来跟随他。他从不哀恳、他从不诱捕;他把作门徒这一条路弄得非常狭窄,并且指出某些事情是那些跟随他的人所必须放弃的。

  今日有一种趋势,就是把主的要求冲淡。主耶稣所说的是难行的,这些事只有向那些决心作主门徒的人才变为容易。我们的主无论何时讲论到“作门徒”,他总是在前面加上一个“若”字,而从不用那加强语气的“你必须”这样的语句。作门徒是附带有选择的自由的。

  我们的主从不要我们一时冲动,为情感所控制,不知自己在做什么的那一种糊里糊涂的忠顺。我们作选择时,我们的意志必须是在常态之中,这就是为什么耶稣基督的召请一发出,就会唤起一种巨大的热望,同时也会唤起一种强烈的愤恨;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作新约的传道人,必须时常呼吁人作意志上的选择与决定。

  “背十字架”的重要性,今日在跟随主耶稣的观念上已完全失落了。“十字架”已被视为美丽而又简易的事物,而不看作是一种坚决的英勇行为。当你念如下的经文时:“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当将一切的诗意除掉。当主耶稣说,“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时,他心目中不是想到一件唤起英雄气慨之美丽情绪的事情,而是一件认真而又残酷的事实,带有钉死肉体的钉子。

  在二十世纪时代,人们已把十字架用感情主义覆盖起来。我们能够静坐聆听人传讲主耶稣钉十字架而眼泪汪汪,但是我们很少有人体会我们的主说:“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这句话时所表达的意义。

  那个十字架独特的屹立着,我们从未奉召要背起基督的十字架。我们所要背的是自己的十字架,这十字架乃是由我们作耶稣基督的门徒这种特别关系而来的东西。它是我们已经舍弃自己权利的明证。我们的主所讲的受苦,并不是人为良心、为自觉有罪而感到难过的那一种苦;人们会为良心的缘故而受苦,但他们对耶稣基督可能毫无所知,对于他更无忠顺可言。不论人是不是基督徒,都可能会为良心的缘故而受苦。

  我们的十字架,是由遵行神旨意而来的痛苦。这一种表现在今日已经逐渐消失了;我们说,成圣之后,一切都是欢愉了。保罗的一生全是欢愉吗?“作门徒”意即“我们与主的得失认同”,而且我们要“补满基督患难的缺欠”。只有当我们向基督认同,我们才能开始了解我们的十字架是什么意义。

  我们必须将马太福音第十章16-39节,再读一遍,因为我们极容易以为是主耶稣担当一切苦痛,而我们则得着一切福气。不错,我们的确是得着福气,但我们决不可忘记生命的酒,是由压榨的葡萄酿成的。跟从耶稣包含生命受压榨,正如神定意在基督身上所作的一样。如果我们所寻求的是得着人的合理待遇,你就会立即将自己用绷带绑起来,屈服于自怜和沮丧的情绪之中。不要追求别人对你公道,但绝不停止施行公道;而且,绝不容任何事情破坏你在耶稣基督里与别人的关系。“你们要……爱……像我爱你们一样。”

  在马太福音第十章34-39节,主耶稣告诉门徒,说他们不但在私人生活上会遭遇敌对,而且也会遭政权的反对,他们会受逼迫,有人甚至会被钉十字架。不要说:“那只是指当日的情形。”你若矢志忠于耶稣基督,你就会发现世界对你无情的排斥,而不是同情。

  当我们的主说到门徒所要背的十字架时,他没有说他们若背起来,就会使他们成为圣洁。他说:背十字架是为他的缘故,而不是为他们的缘故。他也说:他们会像众先知一样受苦,那是因为他们传讲由神来的信息。今日的趋势是,“要过圣洁的生活,但别提它;别作见证;别承认你忠于主耶稣,你就平安无事。”

  人不会因过圣洁生活而受逼迫。人是因承认主耶稣而招致逼迫。今日有人作了许多社会服务工作,而不肯在其中为主耶稣作见证。你若在社会服务中承认主,你就会发现主耶稣所提到的排斥,有人会对你说:“不要把宗教带进来,不要提你的老套。”

  人类的某些需要是不能单用慈善工作和怜悯来满足的,而必须圣灵藉着人的见证才能满足。因此就使那些只从事服务的人,向为主作见证的人产生排斥心理。有人敢于在这里为他的主背十字架,便唤起了别人对他的愤怒。

  舍己和弃绝自己,今日人们仍然说它们本身是好的,但是我们的主从未用过任何像这样的虚饰,他对准耶稣舍己本身为目的的错误予以迎头一击。他曾论到舍己和弃绝自己是痛苦的事,是付代价的、是受损伤的。“舍己”一词的意义今日已经成了放弃事物;而主耶稣所说的舍己,乃是否认我们对自己的权利,将一切托辞扫除净尽,惟以耶稣为主。

  有的人混乱不清,作了无谓的弃绝自己;除非以耶稣基督为目标,否则弃绝便毫无益处。舍己的泉源,必须是我们个人对主所涌流出来的爱。我们不再是自己的人;除了我们能得人归耶稣基督以外,生活上其他所有的兴趣都与我们无关。弃绝的最大泉源,乃是对主耶稣的热爱“为我”。

摘自:率领众子进荣耀 
(Bring Sons unto glory-Oswald Chambers)

附件一:《作门徒与十字架》──潘霍华
附件二:《各各他的十字架》──宾路易师母

【编注】:背十字架不是门徒的目标,主要的目标是藉舍弃自己,跟随基督,进入永生的道路,结果是平安、自由与喜乐。(太十六24-26)──见附件二。

附件一

作门徒与十字架

潘霍华

  神的儿子披上了我们的肉体,他背起了十字架,他担当了我们的罪,因此而使我们得到救赎。同样,跟从他的人也要担负重担,这正是作基督徒的意思。由于基督藉着忍受苦难而保持与父的交通,所以他的跟从者也要藉忍受苦难而保持与基督的交通。我们当然能摆脱那放在我们身上的重担,不过若是这样,我们就会发现我们所担负的担子变得更加沉重──因为那是自我选择的轭──那个轭就是我自己。然而耶稣呼吁所有劳苦担重担的人丢下他们自己的轭,而背负他的轭──因为他的轭是容易的,他的担子是轻省的。基督的轭和担子就是他的十字架,在十字架旗帜下进行并非可怜与绝望,乃是灵魂的平安与更新,这是最高的喜乐。若是那样,我们就不必在自定的律法与重担下行走了,却是行在他的轭下,他知道我们,并且和我们一起在轭下行走。在他的轭下,我们确实知道他接近我们,和我们有交通。当门徒举起十字架的时候,所发现的就是他。(太十一28-30)

  “作门徒不限于你所能了解的──这必须超越一切的了解。你若投身于你所不了解的深水里,我就能帮助你了解,正如我自己一样。困惑是真正的了解。不知所往乃是真知识。我的了解超越你的了解。因此亚伯拉罕离开父亲,不知道要往那里去。他信靠我的知识,不介意他自己的知识,所以就走上了正路,到达了路程的终点。看哪!这就是十字架的道路。你自己不能找着,所以你必须当自己是瞎的,让我来带领你。所以指示你当行的路的,不是你自己,不是别人,不是其他受造之物,乃是我用我的话和灵教导你。这不是你选择的工作,不是你所想出来的苦,这条路乃是完全与你所选择所想像的相反──那是你必须走的路。我为此而宣召你,并使你在其中作我的门徒。如果你那样做,悦纳的时候就到了,你的主也来了。”(路德语)

附件二

各各他的十字架

宾路易师母

  “我们的旧人和他同钉十字架”,是加略给予堕落罪人的信息,也是罪人从罪捆绑之下得蒙拯救的秘诀。一切受浸归入基督的人,乃是受浸归入他的死,藉着“浸归入死”,和他一同埋葬,原是叫人像基督从死里复活一样。人能仰望他的十字架,并且在人的以往和现在中间有一个坟墓,像极大的深渊一样,将二者隔开,这样就可以使我们与复活的基督一举一动同有新生的样式了。

  自然,这必须他们实际并密切的联于主的死才可以,如果仅仅在头脑里赞成,就绝不能联于他的复活;他们必须藉着圣灵,与那位钉十字架的主有实际的联合,好使他们有分于他死的形状。

  如果有了这样的联合,他们就能证实他复活的大能,并且也知道他们已经“与基督同钉十字架”了;如此他们就不再在罪的捆绑之下作罪的奴仆了,因为那已死的人是脱离了罪,而得称义了。罪再不能作他们的主,因为罪对他们的辖制已成过去。

  在罗马书第六章我们很清楚的看见十字架分开的能力。从罪的捆绑里得蒙拯救的工作,在加略已经完成了;因此使徒呼吁罗马的信徒,要在信心坚决的行动里,进入基督死的功效。他们己经与基督在十字架上死了,并且在他的死里,已经与他们旧有的生命割绝了。“在他死的形状上与他联合”,他们必须看自己已经与基督同钉十字架,确确实实的向罪死了,并且在他里面向神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