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2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2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2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1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1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1年
九月刊 | 七月刊 | 五月刊
三月刊 |
一月刊

1990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9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8年
三月刊 | 一月刊 |
1987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1986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5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4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3年
十二月刊 | 十月刊 | 八月刊
六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2年
十二月刊 | 十一月刊 | 十月刊
九月刊 | 八月刊 | 七月刊 | 六月刊五月刊 | 四月刊 | 三月刊 | 二月刊 | 一月刊
1981年
十二月刊 |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教 会 入 门

失内原忠雄

   作者简介

   失内原忠雄(一八九三--一九六一),东京帝大留英、德、法、美四国,东京帝大 经济部教授,日本学士院会员,国大总长。

   教会

   内村监三先生是在一九三○年三月二十八日,蒙召升天的。大家知道,先生曾经倡 导所谓无教会主义。所以,我今天的讲题,也拟定为“无教会入门”。(与现存有 制度的形式教会区分)

   想学习基督教的人,叩教会之门,上教会去,不久就被告诉说:你应该受洗。但他 们连受洗之意思也不大认识。所以当碰到这种劝告,自感十分困惑。有些人作为教 会教友,但对教会觉得不满意,想脱离教会,但不易得到准许,反而被暗示:如果 脱离教会,便要失去基督之救恩。因之,往往遭遇教会究竟为何物的这一切实际问 题。

   教会这一词的来源,是希腊语“溢姑勒西亚”(聚会)(ekklesia)。“溢姑勒西 亚”原义指希腊城市国家正式召集的市民议会。使徒行传第十九章三十九节所说的 “照常聚会”便是这意思的用法。就是说,应用这一名词把基督徒的聚会叫“溢姑 勒西亚”,与犹太人的synagogue(会堂)相区别。

   要表达宗教上的“溢姑勒西亚”的意思,教会这一词是十分妥贴的译语;但如今一 般实际的教会已经与圣经所记的“溢姑勒西亚”大相迳庭了。圣经上所记的“溢姑 勒西亚”大都是家庭的“溢姑勒西亚”,是家庭之聚会。虽然曾依地域分别称为哥 林多的“溢姑勒西亚”,或以弗所之“溢姑勒西亚”,但其性质是家庭之聚会。所 以像今天这样的教会制度,在原始的教会时代,是还没有的。(注:会堂式的教会 出现在主后三百年)

   除“溢姑勒西亚”此词以外,圣经上还有“巴西雷亚”(Bαδιλεια)一语。 这一语系指“国”,就是“神之国”的国。基督徒的聚会与神之国有相同的地方。 路加福音第十七章曾记着:

   法利赛人问上帝的国几时来到,耶稣答说:上帝的国来到不是眼所能见的。人亦不 得说:“看哪!在这里”,“看哪!在那里”。因为上帝的国就在你们中间。 

   神的国并非以眼所能见的形式来临,它是存在你们中间。你们中间这句话,有二种 意思,一种意思是可解释为在你们心里,就是说不在于外面的形式而在于心里。但 并非仅存于我们思考中或思想中之观念的存在,而系存于你我互相的交往,你我彼 此的相爱中。你我互相的心与心的爱之交睦,这就是神的国。另一种意思是可这样 解释:在圣经里灵的交往是用“哥宜诺泥亚”(Kοινωνι)一词来表示的,所 以神的国便是信徒互相间的“哥宜诺泥亚”,是属于灵的,没有物的形式,这就是 耶稣所说的意思。但圣经又记着:神的国将以具体的、现实的、历史的形式实现于 地上;这意思于讲道时亦常提到的。

   所以,所谓“神的国”,是包括眼所不能见的灵性的与具体的历史性的这双方的意 思。“溢姑勒西亚”的性质亦是一样,有灵的与社会的二种涵义。就灵的涵义这一 方面来说,“溢姑勒西亚”是爱的交睦。这在生活里的表现,乃成为兄弟姊妹的团 体。英语有Christian Brotherhood的名词,“溢姑勒西亚”的本质与此一语相同, 就是信仰基督的兄弟姊妹之交睦。所以,这是家庭性的;称神为父,称基督为长子, 把信基督的人称兄弟姊妹,这些都是家庭的用语。

   在使徒行传第一章记载:耶稣被接升天后,门徒上了耶路撒冷城内的一间楼房,在 那里与几百个自加利利跟随来的妇人同心合意恳切地祷告。这就是最初的“溢姑勒 西亚”。其后,随着跟从门徒的人增加,开始有了若干分工,但这并非如今教会的 监督、牧师、执事等那样制度的形式。

   然而,“溢姑勒西亚”亦是一种社会生活,举凡社会生活,随着人数增加,会产生 组织,乃是一种自然的趋势。而且反复继续同一生活方式时,这方式常演变为形式 化、固定化、乃至形成传统,基于此,制度也就产生了。又随着信仰的解释或生活 样式上的歧异,便渐分化出不同的信条、传统或制度的教派。如果信徒数目增加到 家庭无法收容的地步,就需要另有聚会的场所。于是着手于教堂的建筑,而反正要 建筑,就尽量建得壮大华丽。如是,终于产生出与圣经所记古代的“溢姑勒西亚” 完全不同的教会来。

   所以,教会之为何物这一事之判断,应注意下面三点:

   一、教会是否就是教堂?
   二、教会是否指具有一定组织与传统的制度?
   三、教会是否指信仰基督的兄弟姊妹之交往?

   因为这三个问题被混淆,所以教会本身也就糊里糊涂了。

   教会的本质并不在于建筑物。教堂的墙壁并不能创造信徒。因以为教会是建筑物, 所以亦误解信仰的复兴是教堂的复兴,故为了教堂的建筑与维持,不知花了多少无 谓的劳力与费用。结果,不但不能复兴信仰,反而信仰却为世俗之精神所侵蚀。 教会本质亦不在于制度,有人常以为教会是一种制度,而拘束于传统与组织。因之, 本应该为兄弟姊妹的基督徒反彼此分裂而憎恶,或发生压制信者的灵魂,强迫制度 上外表的一致等等的事情。

   教会的本质自始至终在于爱的“哥宜诺泥亚”,建筑物与制度是次要的东西,并不 应该拘泥的。““溢姑勒西亚”是兄弟姊妹之爱的交睦,而只有爱的交睦才是“溢 姑勒西亚”,才可称为教会,这样就是无教会主义的主张。其宗旨与所有宗教改革 者站在同一精神,而且比较他们更进一步。

   于此,发生教会论中所谓最难的问题,即关于能见的教会与不能见的教会之议论。 可是,在我看来,教会之可见抑不可见的议论实在是愚蠢无谓之议论。

   “溢姑勒西亚”既是爱的交往,当然是眼所难见的。爱之为物,是眼不能见的。但 是“溢姑勒西亚”的交往,若不显为具体的生活,是没有意思的。譬如说:电气是 看不见的,可是它能使电灯发亮,或能使电炉烧水,或能变成电气按摩予身体以刺 激。要不如此,就不能进入我们的生活,亦即在我们的生活,等于不存在。同样的 道理,所谓爱这一事也必须具体化、生活化,要不然就没有意思了。譬如现在这里 聚在二百个人,这二百个人的交往是眼不能见的。看得见的是二百个人的体貌与外 表,但体貌与外表,就是聚集了数百个,也成不了“溢姑勒西亚”,那不过是乌合 之众吧。就是说,若缺乏人的共同生活,爱之交往的“溢姑勒西亚”便无法具体化, 是等于不存在的。所以,大家应该集合在一起,一同歌唱圣诗,同心合意地祷告, 共同研读圣经,互相协助帮忙。若无这种生活,“溢姑勒西亚”就堕为抽象的观念 的存在。“溢姑勒西亚”既非群众,亦非孤独,它必须是一种聚合,但虽说是聚合, 并不一定要集在特定的场所。纵使不能聚在一处,但如果以通信为爱之交往,这也 就是具体可见的“溢姑勒西亚”的连结了。

   我相信:在“溢姑勒西亚”,灵的联结尽量要坚固,制度上的联系尽量地要弛松, 惟有这样才适合“溢姑勒西亚”的本质。因为“溢姑勒西亚”的本质是家庭性的, 所以“溢姑勒西亚”所具有的秩序之性质,亦应该是家庭性的。如用制度加以约束, 则要箝制灵的交往之自由,世俗的虚假与骄傲也要滋生蔓延了。

   结言

   所谓无教会主义,认为“溢姑勒西亚”是兄弟姊妹之爱的生活体,而且欲连结于这 生活体,不在于人所设的制度下,在圣灵引导下相聚,相信上帝为天父,信基督为 长子,如此连结于基督的人们作为兄弟姊妹结成一体,这便是神的国,这样就是无 教会主义的信仰。

   为何称谓为无教会主义呢?今日教会是制度化的,若不属于有一定制度的教会,则 不认为是属于基督徒,而为要属于这制度教会,非由具有一定资格的人,即受过按 手礼的教会牧师来授洗礼不可;并且认为就是在加入教会后,若不遵守圣餐的仪式, 则不能培养信仰,这样就是教会之主张。相反地,“无教会”认为:人之所以成为 基督徒,并不依靠制度,而是因为信仰。只要信基督,人便成为基督徒。而互相表 白信仰,当作兄弟姊妹生活,这就是“溢姑勒西亚”。无教会也有集会,即兄弟姊 妹聚合一起,一同赞美,一同祷告。在无教会里,也有老师,也有学生,也有哥哥, 也有弟弟。无教会绝不是孤立主义者。不过,无教会是没有固定的制度的,所以也 并不建立“无教会之教会”。无教会也有习惯上一定的聚会的方式。但这并非基督 徒要连结于“溢姑勒西亚”的条件,并不是一个制度。

   在制度教会方面,要维持传统上所定的制度是个大问题,但无教会则没有这种苦恼, 也没有这种拘束。支配着无教会的生活原理,是靠灵的信仰之自由。

   无教会是没有否定有制度的教会。以纯洁的良心受洗当作教会之友是可以的;以纯 洁良心留在教会,也是可以的,这些人并没有必要脱离教会。但且不提其他事情, 有一事是非把它弄清楚不可的,这就是不连结于制度形式教会也可以成为基督徒。 辩论不如实证,在日本“无教会”也可以成为基督徒这一事,已经由确实之事实渐 为人家所承认了。

   末了,还有一点,战后许多美国人来到日本,对于日本宗教情形也加以种种调查。 比方我写的文章似乎也被他们看到,因而在种种问题上,无教会也引起他们的注意。 他们一致所提的疑问,是何故“无教会”不成立组织这一事。二次大战中,明白地 站在和平立场的人里面,属于“无教会”者好像为最多。因之,他们对于“无教会” 感觉兴趣,所以他们问道:何以“无教会”不创立组织?如创有组织,岂非更有效 地活动吗?这是非常重大的问题,照我自己意见来说,“无教会”如果组织化,那 么就万事休矣。无教会是个生命,所以不可把它组织化或制度化。今后也许会发生 种种的事情,但我自己是想要明白地遵守这点的,要不然,我是没有脸孔见内村监 三先生,我自己是在心中作如此决心的。

   注:

   神在中国大陆兴起全地最大的教会均家庭教会的形态出现。最近非洲及南美洲的复 兴大多在家庭教会中。今年四月美国“纽约时报”报导,现在美国家庭教会正在兴 起中,在五十州中已有一千五百多家庭教会。非英语教会尚未计算在内。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