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 |
慎思 最近看到大陆复兴的传道人陈弟兄写到“教会的路在那里?”里面深有同感。不只是因为自己看到大陆复兴教会的衰退现象,而是在信主近几十年,服事二、三十年后,看到以前自己所在的教会,由复兴到衰退的过程,于是有负担交通一些属灵的亮光,供众肢体参考,愿神赐给我们更多的亮光能明白真理,因为只有真理才能使人自由(约六32)。 壹、对教会聚会的再思 在个人刚刚蒙召出来服事时,由于对教会实行的路尚未了解,对服事感到困惑。现在把自己一些经过交通出来。 青少年团契 由于在学生时代,我们只在青年团契中追求,聚会非常简单,没有任何人为的组织及安排,也没有年长信徒来管理我们,为我们讲道、查经。我们与一群有心追求的青少年在一起,年龄从大学毕业在外工作,大学生、高中生,以及初中都有。虽然人数只有二十几位,但每一位都有心追求主。 后来蒙召出来服事,进入成年人的聚会则发现情形非常不同,教会人数在三百人左右,聚会无论是查经、祷告,人数相当多,每次聚会约二个小时,只有几位交通、祷告,再由传道人分享。散会以后,没有时间彼此交谈、交通,很少彼此关怀及劝勉,根本谈不上彼此相爱。年长同工们只注重开会、讲道,很少与信徒接触,尤其是社会地位学识较低的更少接触。 对聚会方式的再思 由于与一些属灵年长们在家中自由交通、祷告,这种聚会非常自由,没有任何型式的限制。每次聚会祷告、分享属灵书刊、信息、圣经,圣灵在生活中的引导,生活照顾及探访,都非常喜乐。每次都觉得时间太短。后来,除了几次参加几位属灵传道人的传信息聚会,及一位属灵年长所带领的追求聚会外,对于一般大型,没有圣灵同在,及自由交通的聚会,非常难以适应。从两种聚会的经验中看出,使徒行传中题到信徒天天在家中聚会(徒二41-47),知道初代教会主要的聚会是在家中信徒彼此交通(林前十四26-32),至于使徒们及保罗几乎没有每一周主日向同一批信徒传讲信息。因为五旬节第一次信主的人就有三千人,后来在耶路撒冷有几万人信主,如果只由使徒们带领天天聚会是办不到的。 贰、访问大陆教会的再思 这几年来访问大陆教会,接触过福音复兴的地区,有二个在中国教会较出名的地方。有一个地区的教会,在初期受到很大的逼迫。他们被逼半夜在家中聚会祷告,由于圣灵的动工,信主的人越来越多,后来政府稍微放松,容许他们建聚会所,于是聚会逐渐变为以大型会堂式聚会为主,聚会由少数有口才、恩赐的信徒服事,奉献也由少数人管理。由于环境的关系,我们不便把他们的名字提出来,但他们在中国均为各地信徒所公认的属灵领袖。 一、家庭教会的特点: (一)圣灵藉家庭教会重现初代教会的蓝图 将近七、八年前,遇到一些美国家庭教会的信徒,有美好的交通,他们是照使徒行传的方式在家中聚会。聚会时全家大小一同参加,由几位家庭成员组成,他们告诉我们聚会是开放由圣灵引导,每一位信徒都可参与,有时青年人也可领诗。他们属灵生命的特点是与世界分别,像早期清教徒,常常出去服事信徒及社会。信徒彼此生活互相照顾,有如一个大家庭。儿女与父母关系亲密,长大大多参加宣教士的行列。家庭教育比较严格,因为常期接触敬虔的信徒,属灵生命、人际关系与一般教会全然不同。这些家庭教会在全美各地均有,他们常有较大的聚集一同追求,互相造就。 (二)人人皆祭司的功用得以发挥 将近七年前,我们遇到美国东北部一对家庭教会的负责弟兄和姊妹。他是一位木匠,也是教会的长老,平时作木工,也帮助弟兄姊妹修建房子,他常常为了服事外出服事。他们说到儿女属灵光景,注重对长辈的顺服及生活训练。他儿子在读律师前,先去铁工厂磨练一年。他与一些在职的弟兄曾去中美洲传福音,到亚洲菲律宾建立教会,他们敬虔和信心的生活,甚至姊妹大多在家生产,很少产痛,这是根据提摩太前书的应许(提前二15),另一对夫妇,长辈是一般教会的牧师,他们因看到家人及一般信徒灵性的低落,经过多方寻求,决定回到家中聚会,儿女一同敬拜服事,女儿大学毕业预备去非洲宣教,儿子在高中时已在家庭聚会中领会,全家一同敬拜。 (三)以家庭聚会建造教会 由于信徒每人参与服事,所以在服事中必须自己倚靠主,自己祷告寻求圣灵引导。当有一新家庭聚会出现,那些参与者就得重新学习。这种聚会有两大益处,一是信徒及工人灵命在没有人为限制下成长,信徒全家大小参加没有代沟。二是因聚会点的增加,有更多外邦人接触福音而信主。 (四)不易形成宗派团体 由于每个家庭聚会独立自主,没有人能把他们组织起来建立成宗派,家庭聚会间只有属灵关系,没有行政关系。 二、传统教会的再思 (一)传统教会的历史 自从君士坦丁把基督教列为国教以后,天主教遂以旧约的模式来管理教会。 (二)传统的会堂管理方式 在教会里按立长老、执事,按排属灵及生活方式,妨碍了圣灵管理教会的运作。把聚会的时间缩短,讲求聚会节目的精致化,使崇拜圣殿化,由专业祭司、牧师包办圣工,服事的人数减少,多数信徒则逐渐缩减参与事奉的机会和空间。然而,圣经的教导是“万民皆祭司”,信徒没有事奉的机会和空间,教会就不会有发展,这也是海外教会动员复兴的火力远远落后家庭教会的原因。 (三)“菁英管理”的模式 由一群有社会经验、能够讲道,有属灵恩赐在教会里特别显出热心的人来领导信徒。它产生的正面效果是使教会在表面上看起来严谨、体面、有效率,在各方面的组织、聚会的型态上感觉比以前好,但却妨害了草根性信徒的复兴运动。由有恩赐的工人来代替信徒个人学习,得到许多属灵知识却没有帮助。抹煞全体自发性、互补性的参与,和对外无限的拓展机能。菁英管理造成很多的旁观者,这些人像观赏球队比赛,在看牧师和领导的表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