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2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2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2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1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1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1年
九月刊 | 七月刊 | 五月刊
三月刊 |
一月刊

1990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9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8年
三月刊 | 一月刊 |
1987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1986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5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4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3年
十二月刊 | 十月刊 | 八月刊
六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2年
十二月刊 | 十一月刊 | 十月刊
九月刊 | 八月刊 | 七月刊 | 六月刊五月刊 | 四月刊 | 三月刊 | 二月刊 | 一月刊
1981年
十二月刊 |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从中国大陆教会复兴看教会实行的路

慎思

  最近看到大陆复兴的传道人陈弟兄写到“教会的路在那里?”里面深有同感。不只是因为自己看到大陆复兴教会的衰退现象,而是在信主近几十年,服事二、三十年后,看到以前自己所在的教会,由复兴到衰退的过程,于是有负担交通一些属灵的亮光,供众肢体参考,愿神赐给我们更多的亮光能明白真理,因为只有真理才能使人自由(约六32)。

壹、对教会聚会的再思

  在个人刚刚蒙召出来服事时,由于对教会实行的路尚未了解,对服事感到困惑。现在把自己一些经过交通出来。

  青少年团契

  由于在学生时代,我们只在青年团契中追求,聚会非常简单,没有任何人为的组织及安排,也没有年长信徒来管理我们,为我们讲道、查经。我们与一群有心追求的青少年在一起,年龄从大学毕业在外工作,大学生、高中生,以及初中都有。虽然人数只有二十几位,但每一位都有心追求主。

  我们的聚会,没有太多的规定,主要是每周读、查新约圣经,在聚会中每位自由分享,这一周内圣灵在读经祷告的教导,及在学校、家中生活学习,以及如何向同学传福音。我们追求的目标是在生活上活出基督徒的见证。因为年长的弟兄们教导我们,作学生的基督徒要为主作见证,就是要把功课读好,感谢主,我们教会的青年人在各个学校成绩都很好。

  还有我们教会非常注重属灵追求、奉献,所以,每位青年对于属灵人传记非常注重,希望自己将来也能走上他们的道路。为了积极传福音,我们常在周六下午或主日到公园向青年人传福音。

  我们的青少年团契,是由几位热心追求的毕业生及大学生来服事,因为没有任何组织,只是在一起祷告,服事较年幼及软弱的青少年。聚会没有安排任何人领诗、主讲,只有随从圣灵把有负担的诗歌点出来大家一齐唱,然后祷告,读经,分享。

  由于每一位每天至少读经四章,旧约三章、新约一章,个人大都每天有读经祷告。有时为了帮助大家养成读经祷告习惯,每人每周填写“读经祷告表”交给年纪大的同工。后来有一位初中的弟兄,因热心追求,受到家人逼迫,他每天在学校读十章圣经,这件事使全团契的人都更加火热,虽然在功课繁忙中尽量抽空多读,平均十多章。我们所在的教会,每一位信徒大多保持一天四章的进度,背圣经非常普遍。特别在每日随从圣灵引导,凡事遵行神的话上。周四查经聚会,前半段有许多人作日常生活的祷告的见证。由于教会的风气,所以我们在暑假期间功课较轻松时,每周背一章圣经,一对的一对的背,如果漏掉,或背错三个字,就重背,不算通过。同工们常到青少年家中访问,了解他们在家中的情况。每学期为成绩好的发属灵书刊作奖品,成绩差的则作他们的辅导,帮助他们赶上。

  感谢主,因着神的恩典,我们这群青年就在这样追求的聚会中得到造就,彼此扶持。在我们离开一段时间以后,有一次我们听到有二位高三弟兄,为了暑假参加退修会,祷告是否要参加,后来他们知道主要他们参加,他们便牺牲了几天最宝贵的补习时间,徵得家长同意去参加退修会,还好他们家长都是热心爱主的信徒,所以才能让他们参加。我们在追求跟随主的道路,一直得到很好的教导,就是在凡事上遵行神的旨意,随从圣灵引导。在日常生活中为主作见证,荣耀神。

  因为我们的聚会尽量由圣灵引导,在聚会中学习每位随从圣灵感动祷告,点诗歌,交通分享。聚会交通重点在个人与主交通,接受圣灵引导及祷告的经历。所以,这二位由初中便参加我们青少年聚会的弟兄,在随从圣灵引导就有了基础。我当时听到,为他们有奉献,存敬畏的心感谢主,也知道这是我们追求分享的结果。三十多年以后团契中有近三分之一出来服事,三分之一在教会作长老。几乎所有的人生命成长都是正常的。

  初期服事感想

  后来蒙召出来服事,进入成年人的聚会则发现情形非常不同,教会人数在三百人左右,聚会无论是查经、祷告,人数相当多,每次聚会约二个小时,只有几位交通、祷告,再由传道人分享。散会以后,没有时间彼此交谈、交通,很少彼此关怀及劝勉,根本谈不上彼此相爱。年长同工们只注重开会、讲道,很少与信徒接触,尤其是社会地位学识较低的更少接触。

  由于从一个有追求、分享的聚会,进到一个大型、型式化的聚会,心中非常枯乾,连祷告会都很枯乾。感谢主,不久在教会中遇见几位有追求的青年,我们就常在一起祷告、交通,也因此认识几位年长属灵姊妹,我们便常去他们家中祷告、交通。就因有这交通,才能继续追求下去。

  对聚会方式的再思

  由于与一些属灵年长们在家中自由交通、祷告,这种聚会非常自由,没有任何型式的限制。每次聚会祷告、分享属灵书刊、信息、圣经,圣灵在生活中的引导,生活照顾及探访,都非常喜乐。每次都觉得时间太短。后来,除了几次参加几位属灵传道人的传信息聚会,及一位属灵年长所带领的追求聚会外,对于一般大型,没有圣灵同在,及自由交通的聚会,非常难以适应。从两种聚会的经验中看出,使徒行传中题到信徒天天在家中聚会(徒二41-47),知道初代教会主要的聚会是在家中信徒彼此交通(林前十四26-32),至于使徒们及保罗几乎没有每一周主日向同一批信徒传讲信息。因为五旬节第一次信主的人就有三千人,后来在耶路撒冷有几万人信主,如果只由使徒们带领天天聚会是办不到的。

  在参加由圣灵引导的家庭聚会,有一些与外面会堂式的聚会有很大的不同。主要是聚会、交通没有任何一个人负责带领及安排。当然,大多会彼此交通再决定如何聚会,我们年轻的也会遵重年长的感动及看法。每次聚会很少有预定型式及内定,除非先经祷告交通,要交通那些内容,在聚会时一定不敢安排任何型式,只由圣灵引导。交通以个人与主的关系、生活上的学习,及如何关心信徒及福音朋友为主。还有最重要的,我们学习生活上的彼此关怀。无论是青年及成年参加的家庭聚会,都彼此有财物上的奉献。这种聚会有一点像初代教会信徒的家庭聚会。

  在我个人近三十年参加家庭聚会的经验,可以看出几个结果。一是大多数的参加者,灵性都有长进,个人与主交通较好,在这些聚会中有许多青少年人被主兴起服事主。第二是青年们从属灵年长听到许多宝贵属灵经历,这些经历帮助他们建立与主的关系。也得到年长的劝勉、鼓励和安慰。我们真像进入一个属灵的大家庭中,如果约翰壹书中所提,遇到“父老”(约壹二13、14)。第三,这种聚会接纳各种信仰背景及经历的信徒,可以学习到在自己团体中所学不到的。第四,这种没有少数年长管理的教会,可以邀请各地属灵年长的来分享及交通。

贰、访问大陆教会的再思

  这几年来访问大陆教会,接触过福音复兴的地区,有二个在中国教会较出名的地方。有一个地区的教会,在初期受到很大的逼迫。他们被逼半夜在家中聚会祷告,由于圣灵的动工,信主的人越来越多,后来政府稍微放松,容许他们建聚会所,于是聚会逐渐变为以大型会堂式聚会为主,聚会由少数有口才、恩赐的信徒服事,奉献也由少数人管理。由于环境的关系,我们不便把他们的名字提出来,但他们在中国均为各地信徒所公认的属灵领袖。

  下面整理一些资料,供大家分享:

  一、家庭教会的特点:

  (一)圣灵藉家庭教会重现初代教会的蓝图

  将近七、八年前,遇到一些美国家庭教会的信徒,有美好的交通,他们是照使徒行传的方式在家中聚会。聚会时全家大小一同参加,由几位家庭成员组成,他们告诉我们聚会是开放由圣灵引导,每一位信徒都可参与,有时青年人也可领诗。他们属灵生命的特点是与世界分别,像早期清教徒,常常出去服事信徒及社会。信徒彼此生活互相照顾,有如一个大家庭。儿女与父母关系亲密,长大大多参加宣教士的行列。家庭教育比较严格,因为常期接触敬虔的信徒,属灵生命、人际关系与一般教会全然不同。这些家庭教会在全美各地均有,他们常有较大的聚集一同追求,互相造就。

  在教会历史上,不只是近代中国教会是走回到初代教会的蓝图中,早在第四世纪后,当初代教会走向会堂式聚会,信徒灵性低落。在主后一千六百年间早有复兴的水流在家庭聚会中存留。到了十七世纪弟兄会兴起(有人说超过马丁路德改教的复兴),他们便恢复了家庭聚会,只有在特别聚会时租用大型会堂。据说光在英国伦敦就有成千上百的家庭聚会,保持相当高的属灵水准。

  (二)人人皆祭司的功用得以发挥

  将近七年前,我们遇到美国东北部一对家庭教会的负责弟兄和姊妹。他是一位木匠,也是教会的长老,平时作木工,也帮助弟兄姊妹修建房子,他常常为了服事外出服事。他们说到儿女属灵光景,注重对长辈的顺服及生活训练。他儿子在读律师前,先去铁工厂磨练一年。他与一些在职的弟兄曾去中美洲传福音,到亚洲菲律宾建立教会,他们敬虔和信心的生活,甚至姊妹大多在家生产,很少产痛,这是根据提摩太前书的应许(提前二15),另一对夫妇,长辈是一般教会的牧师,他们因看到家人及一般信徒灵性的低落,经过多方寻求,决定回到家中聚会,儿女一同敬拜服事,女儿大学毕业预备去非洲宣教,儿子在高中时已在家庭聚会中领会,全家一同敬拜。

  在大型教会虽然有家庭小组,但是他们的聚会活动仍然受到传道人或少数同工的控制和管理,服事也由少数人包办。但家庭聚会,每位都有机会参与服事。

  (三)以家庭聚会建造教会

  由于信徒每人参与服事,所以在服事中必须自己倚靠主,自己祷告寻求圣灵引导。当有一新家庭聚会出现,那些参与者就得重新学习。这种聚会有两大益处,一是信徒及工人灵命在没有人为限制下成长,信徒全家大小参加没有代沟。二是因聚会点的增加,有更多外邦人接触福音而信主。

  (四)不易形成宗派团体

  由于每个家庭聚会独立自主,没有人能把他们组织起来建立成宗派,家庭聚会间只有属灵关系,没有行政关系。

  二、传统教会的再思

  (一)传统教会的历史

  自从君士坦丁把基督教列为国教以后,天主教遂以旧约的模式来管理教会。

  虽然马丁路德改教,但更正教会所走的路线大多是抄袭天主教的模式,除了少数追求的教派以外,又落入大型教会的模式,以致灵性低落,而衰退。

  (二)传统的会堂管理方式

  在教会里按立长老、执事,按排属灵及生活方式,妨碍了圣灵管理教会的运作。把聚会的时间缩短,讲求聚会节目的精致化,使崇拜圣殿化,由专业祭司、牧师包办圣工,服事的人数减少,多数信徒则逐渐缩减参与事奉的机会和空间。然而,圣经的教导是“万民皆祭司”,信徒没有事奉的机会和空间,教会就不会有发展,这也是海外教会动员复兴的火力远远落后家庭教会的原因。

  (三)“菁英管理”的模式

  由一群有社会经验、能够讲道,有属灵恩赐在教会里特别显出热心的人来领导信徒。它产生的正面效果是使教会在表面上看起来严谨、体面、有效率,在各方面的组织、聚会的型态上感觉比以前好,但却妨害了草根性信徒的复兴运动。由有恩赐的工人来代替信徒个人学习,得到许多属灵知识却没有帮助。抹煞全体自发性、互补性的参与,和对外无限的拓展机能。菁英管理造成很多的旁观者,这些人像观赏球队比赛,在看牧师和领导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