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2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2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2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1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1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1年
九月刊 | 七月刊 | 五月刊
三月刊 |
一月刊

1990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9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8年
三月刊 | 一月刊 |
1987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1986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5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4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3年
十二月刊 | 十月刊 | 八月刊
六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2年
十二月刊 | 十一月刊 | 十月刊
九月刊 | 八月刊 | 七月刊 | 六月刊五月刊 | 四月刊 | 三月刊 | 二月刊 | 一月刊
1981年
十二月刊 |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爱的见证人(一)爱的见证人──戚伯门

  显扬那因认识基督而有的香气

  在一九二九年左右,英国有一次很大的复兴运动(有人说比改教的运动还要达),后人称之为“弟兄运动”。有一班弟兄被主兴起来,他们在主面前有一个负担,要实行彼此相爱;他们要在地上作合一的见证。他们互称弟兄,也的确以弟兄相待。在这个运动里有三位著名的人:一位是办孤儿院的穆勒,他是最会祷告的;另外一位是达秘,他是最会读圣经的。十九世纪是人文主义抬头,反对神最厉害的一个世纪。那时有一个呼声,认为神应该从宝座上退出去。但因这一班弟兄们认真读圣经,守住了真理,使那些所谓理性的东西没能把人全都掳去。至今许多纯正信仰的人,都从他们的亮光中得帮助;还有一位就是戚伯门弟兄。有人说圣经里讲信、望、爱,穆勒最会祷告是有信心的人;达秘讲主的再来,把盼望带给了我们;而戚伯门弟兄的特点则是爱的师徒,像约翰一样,充满了基督的爱。

  戚伯门有一个特别的地址,一次某外公弟兄写信给他,忘了他的确实地址,于是写“戚伯门弟兄,爱的大学,英伦”。邮局竟不犹豫地把信送到他的手中,足证他的爱心闻名于世。因着这个特点,如同老约翰一样,主特别给他一百年的岁月,跨越整个世纪;也如同约翰一样,看见福音的起始,又看见福音的衰微;戚伯门也眼见“弟兄们”兴起来,又眼见这运动的荒凉。

  一、得救与事奉

  戚伯门于一八○三年生在丹麦,父母是英国人。他的家道富有,但他后来撇下一切跟随主,像穆勒一样,天天仰望天上的供给。十六岁开始,他常常读圣经(那时,他在学校专研法律,不久就作了律师)。二十岁时,一位弟兄带领他得救了,就更喜欢读主的话。他一得救就要求受浸,旁人叫他稍等一些时,他却说:“不能等!我要赶快顺服神的旨意;对于神的命令我不能迟延”。他要求立刻归于主的名下,于是很快的就受了浸。他一生都没有结婚,所以能把更多的时间放在神百姓中间。有位青年弟兄告诉我说,他要效法达秘一辈子守独身;其实戚伯门也是同时代的一位很好的独身榜样呢!

  一八三二年,他奖金三十岁,有一小城的信徒邀请他前去帮助他们。这一班信徒是相信“信而受浸的”,很爱主,但是没有人带领,所以希望有一位牧者前来帮助他们,就写信邀请戚伯门。那时他在伦敦已有很好的事业,但在主面前祷告后,觉得应该去,便答应了。可是在伦敦有人浇他冷水,说他是不大行的传道人。他回答说:“今天很多人传基督,但是很少人把基督活出来;我到那个城的目的,是要把基督活出来”。从他后来的工作告诉我们,在那些年里他果真活出里面的基督来。

  那城名叫班得普,他所服事的信徒们聚集的会堂名叫以便以谢堂。在他未去之先,便对他们讲一条件;若要他去帮助,就不能对他限制,凡他传讲主的话,一定要照着圣经的启示。他们答应了。戚伯门便离开了繁华的伦敦,前往那个小城,开始他属灵生命的另一段旅程。

  二、接待信徒

  他从小过惯舒服的日子,当他来到班得普时,主给他恩典,叫他选择一处最穷的地方,在那里找着一栋房屋。他觉得这座房屋不光是为他自己,也是为着许多弟兄姐妹,所以他就立定志愿,无论何人经过他的家,他一定要留宿他们,住多久不要紧,并要亲自用爱来服事他们。他这样祷告之后就有人来了,但是来过一次就不愿再来,原因是他不会服事人。他自己没有照顾家庭的经验,怎能接待客人呢?因此他很难过,就在主面前祷告说:主啊!你为何不将这些神的儿女给我呢?他这样祷告以后,就有许多人来了。他从来不问客人要住多久。要知道起头的彼此相爱很容易,同住久了还能相爱就难了,但是他始终如一。

  对于客人,他有惟一的规定,就是进屋时要把鞋子脱下放在门外,原来他每天要替这些客人擦皮鞋。起先弟兄们很受感动,次数多了就觉受不了;他们知道戚伯门很有学问,在讲台上又满有主的同在,怎能经常让他擦皮鞋呢?所以就有一位弟兄怎样也不让他在擦。但是他说:“请你让我坚持这件事,因为圣经上有彼此洗脚的榜样,而教会没有如此行,所以我要做一件与洗脚差不多的事,就是替你擦鞋子。”这是他的一种爱的表现。

  三、与主交通

  戚伯门是一个活在主面前的人,他每天早晨三点绊就起床,在早餐以前,至少有四个小时与主亲密交通,不是读圣经就是祷告,或者为神的儿女一一代祷。晚上九时一定就寝,始终保持早睡早起的好习惯。每晚就寝前一定浸热水浴,晨起则泡冷水。他对青年人说:“神给我们这宝贵的身体,希望我们能好好地保养,所以我每天晚上入睡前先把身体的毛孔打开,到了清早就把它关闭起来。”晨起沐浴后,他就开始读经祷告,与主交通。他所做的一点不机械化,中午有一段时间他出去走一大段路,有时竟走了四十哩才回来(也许这些就是他能活到一百岁的原因),而他出去多半时看望弟兄姐妹,一回来就擦皮鞋。他每天就是这样的活在主面前,所以会有那么大的属灵能力。

  到了礼拜六,那是特别的一天,因为主日他要好好地服事神,所以礼拜六他要好好休息。那天他不做任何有关讲台的准备,也不会客,凡是动脑的事都不做,只到后园里一间工作室里去做木工;里面有车床,可做各种的木器。有一次一位弟兄无意地闯进去,他告诉弟兄说:“任何事不要说,只能讲木工的事。”(你或许认为这是他古怪的癖好)。他每个礼拜六都禁食,所以他一面禁食一面工作,一面又与主有亲密交通。他做这些杂事的时候,也能与主有最好的交通。这是他的特点。

  另一次,有一个因紧急的事跑去找他,正是礼拜六,那位弟兄做见证说:“那一天我所看见的戚伯门弟兄,他的脸正像天使一样!”他是这样的活在主面前,停留在播阿斯的那块田里,因此,他里面的爱流露了出来,神就借着他帮助了四周许许多多的人。

  四、彼此接纳

  那时,他所服事的,几乎都是浸信会,着他们规定,惟有受过浸水礼的人才可以与他一同擘饼:如果只是受点水礼的,他们就不接纳。但他有一次读圣经,主开启他的眼睛:你们要彼此接纳,如同基督接纳你们一样。(罗十五7)我们彼此的接纳,室根据基督的接纳;如果主接纳了,我们家非爱他不可,就要和他一起擘饼。这是戚伯门的看见。但是那些弟兄姐妹还没有这个光仍旧坚持原先的做法。这时,弟兄运动已经开始,达秘和穆勒在别处开始聚会。他们彼此相爱,根据主的接纳而彼此接纳。一次,达秘来看他,知道他已有这样的光,就怪他为什么不开始一个聚会,而仍在浸信会里?对他说:“你应该坚持主的见证!你看我们第一次相见就像基督见到我们一样,那么你为什么不实行这样的见证呢?”但是他里面觉得不能这样做,他爱所服事的弟兄们。爱是恒久忍耐;因着爱的缘故,宁愿忍耐等候,直到他们也有相同的看见。

  不久,有一位同他一起聚会的弟兄也看到了这个光,就要求戚伯门:“你为何不将拿一个条例废掉?你可以宣布说我们要接纳主所接纳的人。”但他没有这样做,宁愿辛辛苦苦教导这一班弟兄姐妹。他说:“我如果这样宣布,一定会有许多人跟随;但我宁可再等,相信到了时候,主要叫所有的人都看见。”慢慢的,果然有一部份人眼睛被开启。

  又过了些时候,这一班已看见这真理的弟兄姐妹实在等不及了,就公开地表明态度,要接纳所有神的儿女。而那班坚持“受浸”信条的人,觉得这一班人根本就像弟兄会一样,怎么还用浸信会的礼拜堂呢?所以镇上的人就起哄了,希望这班人(包括戚伯门)能退出去。然而这时几乎所有的弟兄姐妹眼睛都开启了,可以说他们都相信应该跟随圣经。所以戚伯门就把礼拜堂的信托书细看一下,他自己是律师,他发现自己并没有触犯任何条款而能把他从会堂里排挤出去。但是主的话临到他:“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有人……要拿你的里衣,连外衣也由他拿去。”(太五39-40)于是他和同心的信徒交通后,就把那礼拜堂还给了他们。

  五、彼此谦让

  此后他们仰望神为他们另外预备地方。于是找到一处很好的地方,就决定买下来。但是付了定金后,却听到一个消息,说英国国教圣工会要到这里来开展,也想买一块地来盖礼拜堂,因着他们迟来一步,让戚伯门先买去了,所以非常懊恼。戚伯门知道了,立刻主又给他一句话:“当叫众人知道你们谦让的心。”(腓四5)于是他又把这权利让给了国教派。你看他是这样的服事神的儿女们。结果主为他们准备了更理想的地方,远超过他们所求所想的。

  后来主在那城里的工作越来越兴盛,许许多多人被复兴,聚会的人数达到八百人。这时弟兄们觉得戚伯门不应该还住在那样简陋的地方,就为他另外找到一所很漂亮的房屋。但是他坚持住在远处以使最穷困的弟兄姐妹也敢来看他。在那栋房子里他竟住了七十五年,直到他看见主面之前,都没有搬家。我们实在看见主的爱在这位弟兄身上。他不只传基督,他把基督活了出来。

  约在一八四五年,那是弟兄运动开始二十年以后。在朴兹茅斯地方,他们有一个聚会,二十年来从几个人增加到一千四百多人。有两位长老服事这个聚会,其中一位是很会读圣经,又大有恩赐的牛顿。因为时间久了,他们在真理和实行上,慢慢地偏离了起初的异象,而有些走样了。那时达秘接到很多来信,向他陈说这种情形(达秘是很绝对的人,巴不得一切都找着主的话来做,发现稍有不对,他必起来改正),他就来到朴兹茅斯,证实难处果然很大。虽然他极力地帮助改正,但效果不彰,大部份弟兄姐妹都跟随牛顿。达秘等待了六个月,终于受不了,便带走一批人到另一个地方开始擘饼。这件事让戚伯门知道了(他和达秘相知极深,能彼此知心地交通),便责备达秘,不该这样草率地离开,应该等候更久。达秘辩说:“我已经等了六个月!”而戚伯门说:“在我那地方,我已等了六年,还要再等!”这就是戚伯门的爱心。

  后来证明戚伯门是对的。如果达秘再等两年,圣灵就会唤醒整个教会的良心;然而他用了自己的办法,以致事情弄得更糟。今天世上许多人,都靠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同样的,在教会里,大家都爱主,都巴不得让圣灵在教会中掌权,但是我们的个性不能等候,就像借分开来解决问题,结果也错了。

  两年以后朴兹茅斯教会发现牛顿弟兄果然在真理和教训上有难处。这是与他一同作长老的那位弟兄发现的。当圣灵唤醒了人们的良心以后,教会再起来对付的话,整个光景就能挽回,神的儿女就不会分开了。所以我们应该看见圣灵是负则一切。我们若凭肉体实行救济,我们就分裂了神的儿女。我们若你忍耐,教会就得祝福。这是弟兄彼此相爱之道,是从戚伯门身上看见的。

  六、恒久忍耐

  戚伯门在教会中遇过许多的问题,他总是用爱心和忍耐来服事神的儿女。他也曾开除过一些弟兄,但是他拼命地为他们祷告,后来都悔改了,所以那些弟兄中有一次一位弟兄被停止擘饼,便气愤地说他从此再也不和戚伯门讲话了,可是戚伯门却一再地为他祷告。一天,两个人碰面了,他就把这位弟兄紧紧地抱住,并说:“亲爱的弟兄!神爱你!基督爱你!我也爱你!”就是则会亚,那位弟兄完全被挽回了。

  教会人多,自由许多难处,且不时有蛮段流长的闲言闲语。但戚伯门都能在爱里作适切的对付。一次,一位弟兄对他说:“某某人在行为上有些难处。”他说:“让我们一同来澄清事实,好消除一切不准确的流言。”另一回一位姐妹来告状,说某某弟兄的行为真令她受不了。他就请她坐下,让她尽量讲,并一直提示、追问,要她讲清楚。说完,马上就换衣服,他决不听信一面之词。于是姐妹吓坏了,不敢同他去;但他仍很柔和地劝她去,一定要与这弟兄有交通。结果两方彼此认罪,这一类的事就过去了。他在处理教会难处的事上,实在是有爱心又有智慧的。

  有些弟兄喜欢批评讲台,来到戚伯门面前说长道短,遇到这种情形,他就回答说:“你把他所讲的,再对我讲一遍!”当然他讲得更糟,这样他就蒙了光照。因此,以后人再也不敢任意论断了。又一回,因为某弟兄唱诗五音不全,与别人完全不谐,而且音量特大,真令一同聚会的人受不了;请他不要唱,但他反而唱得更大声,别人没办法,只好请戚伯门去劝他。他说:“我们先为此一同祷告。”到了下次聚会的时候,戚伯门不坐在台上,跑到那位五音不全的弟兄旁边坐下。全聚会的人都惊讶,但最受感动的乃是那位弟兄。真稀奇,这次聚会唱诗他竟一点也不“五音不全”了。聚完会后,他特地来与戚伯门握手说,说:“谢谢你用爱心来帮助我!”(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