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 |
拿撒勒的精神 加勒度 富高小兄弟 加勒.富高,生于一八五八年九月十五日法国斯达拉斯堡,是一个贵族。他的血管里流着惯于发号施令的骄傲人的血。他曾受过军事训练而且在法军中做过军官。在二十五岁那年,他还做了一件当时最危险的事:到摩洛哥探险。 然而,这个军人、探险家;这个从他做学生以来一直反对宗教的人,忽然间在一八八六年,像法兰西斯那样热切地爱上了基督。 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激烈地献身于追求实践耶稣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他从福音中找寻有关耶稣的人格、个性和生活的要点,以便忠实地学习主耶稣的态度、作风,甚至主那最深刻的动机。在这种爱和仰赖的追寻中,他对耶稣最大最深刻的发现是:耶稣是个贫穷的工人。不可思议!神的儿子,祂比任何人都有更大的自由选择祂自己喜欢的一切——不只可选一个母亲一个民族;同时也可选一个社会地位。而祂,竟选了作一个靠劳力过日的工人。 耶稣自愿埋没于中东寂寂无名的小村庄;把自己深锁在刻板的、粗重的、黯淡的工作中整整三十年;把自己和那个对人息息相关的社会隔离起来;最后还让自己无名地死去。这一切,都使这位回转归向主的贵族感到困惑(要知道,劳力、工人和“靠日薪过日”等字眼,在贵族的耳中,有着和普通人不同的意义。因此在加勒心目中,自愿做一个工人等于自我消灭。),为什么耶稣不选择做一个抄写经典的文士?为什么祂不想生于那些注定要发号施令,担负重任和有社会政治影响力的家庭? 在他开始热切寻找指引主耶稣整个生活,整个生命的奥秘之后不久。他,这个摩洛哥探险者,这个沙哈拉沙漠的探秘者,就发现耶稣一心一意追求最卑微的生活。无论什么人、什么事都不能使他改变初衷。 拿撒勒是最卑微的地方!一个穷苦的、无名的、无关重要的地方,属于一群只为取得一片面包而受尽工作的苛刻与束缚的工人的地方。 但,就只是这样吗?耶稣是神的圣者。这位神的圣者并不被限制在一个不平凡的生活中;反而在一个孕育着平凡的事件、工作、家庭与社会生活及一切与一般人无二的行动中,活出祂的神性。 神的完全,就种在这些一般人所轻视的事件上。这些事件,一般人以为不值得追求,因为它单纯,平淡无奇。 发现拿撒勒精神的价值后,加勒就尽一切所能去学习拿撒勒的一切。 他尝试成立一个小家庭,就像在拿撒勒那个小家庭一样,贫穷、单纯、亲爱。他尝试把自己埋在一个无名的小村庄里,也像耶稣一样,用劳力换取生活的最低需要。他要小兄弟会常常追寻最卑微的地方,最贫穷、气候最恶劣、工资最苛刻、工作最艰苦的地方。拿撒勒象征这一切,而且还不止此。 学习拿撒勒的一切,并不是一件小事。当我想到一扇门,薄薄的一块木间隔,就分隔耶稣的家庭和他们的邻居的一切时,我就深信新约的讯息,有无穷丰富的内涵。同样的行动,如果是在神的旨意下实行,就能激烈地转变人的生活,家庭和社会。 喜悦或伤感,战争或和平,热爱或仇恨,纯洁或污浊,慈善或贪婪,都和人的内心生活息息相关。每一件事,每一种人际关系、日常的工作、家庭的爱,这一切都是培育圣人的原料。 拿撒勒的耶稣在现实生活中成圣,教导我们时时刻刻圣别自己。每一天的每一小时都是重要的,都可导向圣父旨意的启示,导向静默的祈祷——神圣。每一天每小时都是神圣的,如果我们照着耶稣的教导生活。 要做到这点,我们不必把自己关在祈祷院内,也不必把自己封锁在一些奇怪的、反人性的生活规条之内。老老实实接受现实生活的一切就够了。工作是现实生活的一部份,为人之母,养儿育女,家庭生活与责任等等都是。 这一切都该予以圣化。不要以为人必须像修道士一般许愿才能圣化自己。有这种思想的人,就会以为读灵修书籍或祈祷的那一刻,才算是灵修生活,而忽略了生活中大部份致力于日常工作的时间。这种思想的结果,最好也不过养成一种贫血的、不可靠的宗教人格而已。 我们整个人都应该被福音的讯息所转化。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不能与福音相悖,我们一切的行动,都要由福音决定。 拿撒勒是一个人、一个家庭的全部生活完全渗入人性的行动之地。 这点没有几个人能像一位名人说得这样透澈: 当我们把手探入一盆水中, 在生活中呈现福音 对于那些以为只有靠工具、媒介物和金钱才能传报福音的人,拿撒勒还有别的更重要的教训。 耶稣自己是福音的传报者,祂同时也是至高的智慧。祂能运用最明确的办法表达自己和实现神的计划。祂究竟做了些什么?祂没有为孤儿办收容所;祂降生为人,生活于人群中,把福音活显出来。祂开始了行动。 在还未开口传福音之前,祂已在生活中呈现了福音;在还未用文字解释以前,祂已用生命诠释了福音。这就是耶稣的办法,可是我们常常忘记这办法。 很多时候,传道变成文字上的传授,而不是生活上的印证;变成理论上的争辩,而不是基督精神的实践与追求。 这可能是造成今天这样差的成绩的原因,同时更可能是形成现代基督徒冷漠不关心的原因。教训起不了作用,因为教训不是以生活为中心。教训里没有生活,因为教训不是以行动来印证;教训里没有行动印证,因为语言取代了信赖和善行。 “我要用我的生命传扬福音”加勒常常这样说。他深信最有效的传扬福音的办法,就是在生活中呈现福音。尤其是现代、这个人们再不要听训导的年代,他们要看到福音的行动。 拿撒勒是长时间的隔离,是祈祷和奉献;是宁静的时期,是与父神亲蜜共融的生活;是长期的孤寂生活;是长期的试炼、长期了解人、了解超然的价值。 从拿撒勒,我们可以学到怎样在生活中呈现福音,怎样作一个福音的使徒以及明白作一个传福音使徒的意义。 传福音的使徒,这是现代最被误解的字眼。这个意思被普遍运用着,对的,不对的都有。于是,每个人都变成一个传福音的使徒,甚至移动一张椅子也变成是传福音的行动。也许这是我们养成的习惯,爱用夸张的语言来提高牧职生活的价值;但言辞终归是言辞,言辞并不能改变事实。 总之,我想说的是,经过长时间的默想拿撒勒以后,我更深一层洞悉这个奥秘,更深切地了悟一个信徒和一个牧师生活的意义,更明白一个信徒和一个牧师传福音的使命是什么。 我生活的年代是一个特殊的年代,同时,在很多方面是一个混乱的年代。很多事情如果不是受我们不成熟的推理和不详尽的预备工作所左右,就是受特殊的历史事件影响。 但是,当一间房屋起火,即使体弱的妇女也要担负救火员的工作,一个信徒也要对长老发号施令。 当然,在正常的情况下,这是不应该的,信徒不能担负长老的责任,牧师也不应该担任会堂的会计工作。对我来说,在沙漠中,当白蚁一点一点蛀蚀我小屋里的书本时,光是默想拿撒勒就能令我心满意足。对我来说,信徒最大的精神启示来自耶稣的生活。 信徒的灵修,不管是好是坏,都不应该是牧师的翻版。信徒的灵修生活,应该有它自己的特性,在神和人前,都应显出它自己的真实性。一个牧师的行动,应该有别于一个政治家的行动,他的工作也应该和一个工人、一个家庭的父亲的工作不同。 如果灵修就是一个人思想、生活和圣化自己的方式,则一个牧师的生活与他圣化自己的方式,和一个工人,一个结婚的男人和一个公务人员,有很大的差别。一个信徒,他不是一个“伪牧师”,他应该以一个信徒的方式圣别他的生活,他的婚姻和他的人际关系。 在生活中当祭司职任 彼得在他第一封信中封信徒说:“你们来到主面前,也就像活石,被建造成为灵宫,作圣洁的祭司,藉着耶稣基督奉献神所悦纳的灵祭。”(彼前二:5) 可见远在那个时代,对已受洗基督徒的祭司职任,已有正确观念。当然这和蒙召的职事不同。不过每个信徒应该发现与活出他正确的祭司职任。 任何信徒,如果不响应这个呼召,他不是背弃神的呼召,就是不理解他自己的使命,这是很重要的。 工人就是一个负有祭司职的人在工作;一个父亲,就是一个身负祭司职的人对他的妻子、儿女负责任。一个领袖就是一个负有祭司职的人对他的团体负责;一个农夫就是一个负有祭司职的人对他的农场,他的牲口,他的田园。他的花木负责。 彼得所提到的,向神奉献经过耶稣基督圣别而蒙神悦纳的祭物,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的提倡与重视。这可能就是这许多有关信徒传福音使命的讨论,显得不着边际的原因,同时也是信徒在教会的地位,不能切合实际的原因。 如果我们忽略都市的圣者:信徒,忽视他的基本的服事特权,他向造物主供奉大地事物的天职,以及他发自深心的对神自然的呼声,我们又怎能谈论信徒的灵修呢? 如果不对那些一心行善的信徒解释清楚这道理,那他们必定一味抄袭他以为事事都能作他榜样,在灵修上高于他的牧师的一切,而落得一个半信徒半牧师的下场。这对于一个惯于服从的信徒,可能仍然有好处,但对那些“寻根问底”的信徒,恐怕没有什么作用。 这些“寻根问底”的人,他们不能忍受一切都是宗教的混血儿的气味。他们坚持基督的宗教不能解决世界的问题。 我们还有好长的一段路要走。不过,我们已看到一点点的进步。 牧师和信徒都已开始了解到他们各自在教会中的责任。这是我所希望的。我希望今日所有加入传福音这个广大园地的人,能避免我那个时候的错误观念,以为牧师只是被拖进来作招徕的广告员,信徒应在教会的事物上,指示长老们办事。 摘自:沙漠来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