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 |
芬妮.克罗斯比-与主面对面的诗人(三) 第二章 寻求神及蒙恩得救 “因爱我们,就按着自己意旨所喜悦的,预定我们,藉着耶稣基督得儿子的名分,使祂荣耀的恩典得着称赞,这恩典是祂在爱子里所赐给我们的。”(弗一 5-6) “我们原是祂的工作,在基督耶稣里造成的,为要叫我们行善,就是神所预备叫我们行的。”(弗二 10) 一、第一次感受神的呼唤及寻求 1925年春天,芬妮母亲带她到纽约找着名的眼科医生莫特医生(Dr. Valentine Mott)检查,他与另一名眼科医生进行会诊,他们看见芬妮的眼角膜因药膏破坏了,只能感受一些光和色,基本上失去了视觉,无法治好的。她母亲多年的希望、期待全部落空,化为乌有了。 第一次和神谈话 她在诊所中听见医生和护士对她母亲说安慰的话。他们以为芬尼还小并不明白没有希望了。 她将终生成为一个“瞎子”是什么意思。 我对母亲道了一声晚安,两个人就跪下来一起祷告。我如同变成了两个人,一个是外面的我,另一个是里面的我。外面的我和母亲祷告,说了些表面形式上的话,然后便熄灯就寝。里面的我,就开始和上帝谈话了。 “上帝呀!我好久没有和你在一起了。你已经知道了。但我还要对你说一声。我将要终生瞎眼。全世界的人都在那里忙,我的姊姊和其他的孩子们都去学校。他们将学作医生、木匠、护士、家庭主妇和老师。上帝呀!我愿意原谅那个把我眼睛弄瞎的医生,永远不再想到他。我曾求告你使我的眼睛能看见,我曾再三地向你求过。我也曾确信这次去纽约,你会那么使我眼睛复原。” 看完病,母女两人从纽约搭着单桅的帆船回家,小芬妮这样叙述自己的经历: “当我坐在帆船的甲板上,在落日的光轮中间,波涛的低吟抚慰着我的心灵,我感到一种愉悦的平静。这些波涛的音韵被译成了像人的话音的音乐,这是有好几年这些来自大自然的旋律使我感受到神的呼唤。” (一)听见神的呼召 我躺在那里,心里在想,我还应当对上帝说些什么。我留心听河水打在船舷上的声音。 “……虽然我心里没有办法再快乐,可是并不是完全没有路可以走。上帝啊,像我这么一个瞎子,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做,如果你肯给我一点事情做做,不论是什么样的事情,我答应你,我一定会全心全意去做的。” 我安静了大约一分钟,海水打在船舷上的声音,听起来就如同浪花在向我歌唱。它们好像在勉励着我。叫我不要灰心丧胆。我坐起来,留心听它们在唱着:“芬妮,勇敢一点!芬妮,勇敢一点!” 我简直不敢相信!我里面的眼睛睁开了,再度聚精会神灌注地听,那个歌声又在说:“我会给你一个工作的,妳往后的日子是光明的。” 我惊讶地坐在那里很久,不想去对任何人说,因为没有人会相信我的话。 目前我们回到家已经一个星期了,虽然我曾有一度很沉默,但是并没有郁郁不乐。母亲、祖父、祖母,甚至于我的姊姊们,都觉得有什么奇妙的事情发生在我的身上。他们也没有问我些什么,他们只是因为我没有痛苦而感到安心。 现在有两个我存在,一个是外面的我,另一个是里面的我。那里面的我,才是真正的我。 因为我和上帝之间的关系,已经和过去不一样了。我不再像以往那样自怜和自悲,我感到很满足。因为那河中的浪花,曾唱给我听一些安慰和勉励的话。 我知道一切都是出于上帝。 我也听到了祂的声音。 一回到家里,外祖母就安慰芬妮.克罗斯比说神会保佑她,会给她安排前面的路程。 这个时候,她母亲到北沙仑村一个家庭,被雇为女管家。雇主有一个房间,足够她们母女一起住,就决定带着失明的女儿芬妮.克罗斯比到北沙仑村住。 在北沙仑村住的大部分人是贵格会(Quakers)的信徒,芬妮很快地在贵格会信徒之间,学会了简朴的、纯淨的语言。 但是,因她母亲严厉管教,使她适应不来。又因渐渐知道自己与别的小孩不同。当她听见别的孩子对她说:“阿,妳知道。妳不能做这个,因为妳是瞎眼的!”或者说:“妳绝不可以跟我们去那里,因为妳去了,什么也看不见,太不值得。”这类的话使她恼怒,她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 (二)得到神的回应 慢慢地她变得忧心忡忡,越来越烦闷与忧郁。对于一个穷乡僻壤未受任何教育的小女孩来说。她似乎不存在着有实现志向的一天,就在这样的悲观的日子里,她一个人悄悄地躲起来,像以往外婆教过她那样地跪着,寻问神是否她的失明会使她不能成为神的孩子们之一。她寻问神是否在神的广阔宏大的宇宙间,未曾留给她一个小小的座位。当她的心倾向神的时候,她似乎听见神在向她低声细语:“不要失望悲观,小女孩,即使妳失明,总有一天,妳会幸福和有用的。” 她所写的《我们不会疲倦》中,副歌描述说到,“神的儿女有权利,可以大喊及大唱,因为前途更光明,我们魂乐似飞翔,不久我们到天上,就要朝见我君王,荣耀归神,哈利路亚!” 二、敬虔霍利夫人的教导 当芬妮九岁时,母亲又搬迁,这次是越过州界,迁移到康狄格州的里奇菲尔德(Ridgefirld)在那里当女佣人。不是住在主人的家里,必须另觅房子居住。母亲白天出去做工,留下芬妮托一位霍利夫人(Mrs.Hawley)照料小芬妮。 霍利夫人是一位加尔文派(Calvinist)的基督徒,一个典型的长老会的清教徒,她像正统的苏格兰的虔诚信徒一样,按着正意理解圣经中的每一句话。霍利夫人像许多清教徒一样,既不悲观,也不严苛,而是非常仁慈,爱好一切美好的事物。她决心要芬妮背熟整部圣经,她每週背诵好几章圣经,经常多达五章。并要逐行经文反覆背诵,把圣经的教训灌入芬妮的脑海里。 芬妮有着超乎常人的记忆力,在她十岁时,已经背诵旧约圣经的前四部——创世记、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和新约圣经的四福音。此外,她还能背诵好几篇诗篇、整卷路得记、整卷箴言、以及最伟大的散文诗--所罗门的歌中之歌。芬妮经常形容自己的头脑为一张书桌,只有很小的空间,却装满了随时可以取之运用的资料。 三、外祖母提到天家的盼望 当芬妮十二岁时,再次遇到外祖母后,她毫无保留地吐露了心中的忧郁和沮丧。外祖母俯听了小芬妮的心声之后,带领小芬妮把心声向天父倾诉。 有一天,当小芬妮在死样的静寂里啜泣时,外祖母用一种异样的语气问小芬妮说,告诉我,你会否在天父的家里与我会晤? 芬妮.克罗斯比还记得当年她是怎样回答祖母的:“靠神的恩典,我会在天父的家里与你相会。”然后她们俯下首来一齐祷告。不久,芬妮.克罗斯比的外祖母就回到天家。 外祖母垂死时问她的话,有好几年萦绕在芬妮的脑际。她外祖母的意思是要她清楚得救,要她生命有真正的改变。事实上直至那时她还没有清楚得救。 四、进盲人学校 当她十四岁时,1834年11月,她母亲收到一张传单说纽约成立了一间盲人学校(New York Institution for the Blind)。母亲高兴得跳起来说,感谢神祂垂听我的祷告,我早知道祂会垂听。 1835年3月3日,母亲带着芬妮.克罗斯比前往纽约,把芬妮.克罗斯比送进纽约盲人学校受教育。这时候芬妮已经十五岁,她在纽约盲人学校里当了十二年的学生。 盲人学校有块田种西瓜,成熟后卖出去增加学校收入。芬尼与其他孩子曾去偷西瓜,那时她的良心还没有重生,所以良心不会责备她。 在学校里她喜欢读文法、哲学、天文学,以及圣经、天路历程(The Pilgrim’s Progress),科科都获得优异的成绩。 在学校中,她又喜欢读历代诗人的作品,包括多马.摩尔(Thomas Moore)、布纳(Horatius Bonar)、查理.卫斯理(Charles Wesley)、以撒.华兹(Isaac Watts)等。 不久,芬妮成为学校里出了名的诗人,学校当局有时叫她写诗敬贺到校访问的贵宾。校长钟斯(Dr. Silas Jones)担心人们对她的称赞会令她心高气傲,甚至影响她的学业,有一天召她进校长室,叮嘱她千万不可骄傲。听惯了颂词的她,在受到了警诫之后,眼泪不禁夺眶而出。 接着学校当局严禁芬妮.克罗斯比再写诗,在失去灵感和诗意的日子里,她的学业大为退步。六个星期之后,钟斯校长一次查问,叫她进校长室,诘问她因何成绩一落千丈。她坦承诗句充塞着她的头脑,当她不能抒写诗歌时,她的头脑得不着舒缓、调剂,校长只好同意地继续作诗,条件是她必须兼顾其它功课。 在纽约盲人学校中,有一位教师慕雷(Hamilton Marray),耐心教导芬妮.克罗斯比诗的结构和写法。慕雷承认他本人不会作诗却教会了不少人作诗。慕雷常常向芬妮朗诵一段段的诗文,要芬妮.克罗斯比牢记心头。慕雷教她诗的韵律、节奏、排列,不时指出她的诗的缺憾和瑕疵。 芬妮.克罗斯比永远不能忘怀老师慕雷的教导。她在学校中对作诗下了一番功夫。 阅读历代诗人名著 后来,她与美国许多总统建立友谊,时常到总统府及剑桥、哈佛大学演讲。在许多总统中,她与克利夫兰的友情是特别亲密的,他曾是盲人学院的秘书,常在她伤心时给她许多安慰。 五、蒙恩得救的经过 (一)霍乱在美国流行 1846年,全世界暴发一次霍乱症,有两万人在波斯倒毙。到1849年传到英国,单是英国有七万人死亡。1848年12月,欧洲一艘轮船抵达美国新奥尔良港,有一个乘客将霍乱的细菌带上岸,以使城市的居民染上霍乱,共有三千五百人死亡。当时纽约盲人学校的校长提前将学期结束,然后疏散学生们到乡村一带,因为传染病在城市蔓延的速度要快过在乡下。 然而部分学生在乡下无亲人,无家可归。芬妮.克罗斯比坚称:神一定会照顾我们;而我们也要互相照顾。 芬妮加入护士行列 芬妮.克罗斯比自告奋勇地担当学校的义务护士,并协助校医克勒曼斯医生製造霍乱丸。 到了同年7月中旬,纽约市区有五百至七百人死于霍乱,7月底,纽约盲人学校的隔壁大楼被征用为霍乱临时医院。这时候,克勒曼斯医生和芬妮.克罗斯比昼夜不停地抢救患病者。 一天只睡几个小时,竭力救治病人。那时她常想到以赛亚书第四十章31节:“但那等候耶和华的必重新得力。他们必如鹰展翅上腾;他们奔跑却不困倦,行走却不疲乏。”他们亲眼看到十个盲人学生不治身亡。 废寝忘食的芬妮.克罗斯比实在疲于奔命,当时是一片的恐怖。马车夫的车声辘辘地传入耳畔,大声嘶叫:“屋里有死人的,不得迟延,赶快搬上马车!”芬妮.克罗斯比的学校必须让棺材赶快搬开。芬妮.克罗斯比就在学校几个停放棺木的大厅中摸索着,手脚不停地忙乱着。 到了最后芬妮.克罗斯比身心疲累,再也支援不住。8月间,校长让她到乡村去休养几个月。 (二)芬妮想到灵魂的归宿 到了1949年,芬妮.克罗斯比的情绪低落,心情忧郁,她这时想到灵魂的归宿问题。 假若这次她因瘟疫不幸身亡,她的灵魂将往何处?她的灵魂是否会遇见创造万有的主? 她的祖母临终的话一直萦绕着她的脑际,她能否如所许的愿,在天上与祖母相晤。她至今仍未有重生的经历,未有别人悔改得救后那种明显的改变的经验,于是她的信心开始动摇。在这一段时间,她隐约地觉得神在呼召她,要她献身事奉祂。 她开始醒悟过来,这些年来,她的诗人的声誉使她陶醉不已,成功冲昏了她的头脑,她被称为盲眼的女诗人时不禁沾沾自喜,可就是没有深入考虑自己的永生问题。 1850年,芬妮.克罗斯比有一个同事,叫开曼(Theodore Camp),在纽约盲人学校教工艺科。开曼是一位有追求的基督徒,邀请芬妮.克罗斯比到纽约三十街的循道会的百老汇会幕(Methodist Broadway Tabernacle),参加—个传福音聚会。 1.从神来的异梦 芬妮.克罗斯比对于是否参加传福音聚会,有点犹豫不决。当晚,她作了一个梦,梦境是如此栩栩如生,令她极度不安。她梦见: “天空乌云密佈,有人进屋子里,告诉芬妮.克罗斯比说,开曼很紧急地想立刻见到她,她在梦中依稀记得,她走进开曼房间里,看到开曼病情严重。垂危的开曼(这是梦境,其实开曼又多活五十年),问芬妮.克罗斯比,会否在他们都去世后能在天上相聚。芬妮.克罗斯比答道,我愿意,神帮助我。她记得她也是这样应允临终的祖母的。在梦中,临终前的开曼警告她,要记得她向一个垂死的人曾作过的应许。” 醒了之后,芬妮.克罗斯比心里非常不安。前些日子,她一直把主耶稣摆在次要的地位,而把文学创作社交活动摆在主要的地位。在她的生命中,她确实缺少了一些东西。 1850 年秋天,她于是陪着开曼,参加循道会百老汇会幕每一晚的聚会。在聚会中,阿们、哈利路亚的声音不绝于耳,其中夹着啜泣的声响。当传福音的讲道者呼召人到讲台前的时候,人们鱼贯地走到台前,跪在又冷又脏的土地上。有的人跪的时间长达两小时,好让长老执事们按手在他们头上,为他们悔改信主祷告。 连续两晚,芬妮走到台前虽然有长老为她按手祷告,但是她两次没有得着重生者的平安喜乐。 2.在佈道会中重生 到了1850 年11月20日,陷入绝望和忧虑的芬妮.克罗斯比在传道人呼召时,第三次走到讲台前。那一次,除了她,没有其他人走到台前。这一次她内心焦急,她深切地希望她能在那晚,里面有一次根本的改变。可是,尽管长老们、执事们恳切地为她祷告,似乎她并没有感觉到什么异样。 末了,会众一齐唱以撒.华兹(Isaac Watts)写的圣诗《主在十架》(At the Cross)的最后一节 : “哦主,我惟有献上自己给你,这是我唯一能够作到的。” 这些诗句打入了芬妮的心,突然间有奇妙的事发生,芬妮.克罗斯比感觉到天上有光射入她的魂间,她不禁喜悦至极地跳起来,喊道,哈利路亚,哈利路亚。 第一次,她蒙光照,醒悟到:她以往是一手抓住世界,而另一手,她却以为可以抓住主。 那一晚,是芬妮一生的分水岭,她决心把自己的馀生奉献给神。以往,她追求的是世上的名声、金钱,和一切属世的事物;今后,她把自己献上给主,追求的是主的自己、主的喜悦。 她在57岁时,写了《荣耀归于真神》着名诗歌。诗歌中说: 赞美神!赞美神!全地听主声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