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2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2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2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1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1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1年
九月刊 | 七月刊 | 五月刊
三月刊 |
一月刊

1990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9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8年
三月刊 | 一月刊 |
1987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1986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5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4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3年
十二月刊 | 十月刊 | 八月刊
六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2年
十二月刊 | 十一月刊 | 十月刊
九月刊 | 八月刊 | 七月刊 | 六月刊五月刊 | 四月刊 | 三月刊 | 二月刊 | 一月刊
1981年
十二月刊 |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内地会创始人戴德生传(六)
戴存义暨夫人原着
胡宣明 博士 节译

  第四段 在上海及初期旅行佈道

  1854年至1855年 二十一至二十三岁

  第十六章 初到上海的经历 二十一岁

  1854年3月1日下午五时,戴德生步入上海,孑然一身,无人欢迎,无人领路,上海正在内战,物价高涨,汇率平时四“先令”换一元,这时要六七“先令”换一元。当此之时,他的情绪可想而知。

  他自述:“当我登岸的时候,我的情绪无法形容。我觉得我的心似乎无处容纳里面万种的情绪,感激的眼泪夺眶而出。我感谢主,救我脱离许多危险,使我终于脚踏中国的土地。同时我觉得与我所亲爱的人相隔数万里,我乃是一个陌生人,站在陌生的地方。

  我带来三封介绍信,内中一封是双方熟悉的朋友所写的。我最重视这一封介绍信,所以立刻就打听这封信所介绍的人。领事馆的人说,他在一个多月以前死了、埋葬了。我满心忧愁,又问起第二封信所介绍的人。这次又是失望,因为那人新近回到美国去了。第三封介绍信是比较不大熟的朋友写的。对于这一封,我并未寄以很大的希望。可是以后的事实证明,这封信是神帮助我的路线。”

  戴德生拿着这封介绍信,从上海外滩英国领事馆出发,去找伦敦会的会址。他怎样找到,不甚清楚,但是他终于看见伦敦会的礼拜堂。他举目望天,求主引导,而进入山东路麦家圈。他看到医院及数间住宅,问到麦博士,似乎不在家,不知道那里去。因为语言不通,无法细问门房。

  正在不知所为的时候,来了一个西国人。一通姓名,便是艾德根教士心中大受安慰。这时才得知麦博士已经搬到英国领事馆去住,以免太近战场。艾德根教士说:“乐医师还住在此地。”便请戴氏入门暂坐休息,自己去请乐医师来。

  不多几时,艾德根和乐医师同来,交谈一下,便知道戴德生的情况,就决定请他暂住在乐医师的家,略收一点钱当伙食费。当天又见到一对青年夫妇,圣公会的卜尔顿,一见如旧,留戴氏吃晚饭。后来戴氏说到这一天晚上如下:“坐在炉边看火,觉得很像在家。他们的友谊非常可爱,所讲的新闻饶有兴趣,令人心神爽快。晚上十点钟一同作祷告,然后回到乐医师家里。他很仁慈,给我一个房间住,并使我觉得很安逸。过了近半年的海上生活,重享大陆上的卧舖,快乐得很。”

  次日戴德生又往领事馆,得到一封信,内附母亲和妹妹的信,十分高兴。再把船上的行李带到乐家,并参加医院里的礼拜。麦博士领会。会后麦博士劝他先学国语,并允代请国语教员。

  到中国十天之后,写信给他的妹妹说:“我曾被领进上海城,看到房屋的破坏,兵士的残酷,人民的苦痛,真是伤心惨目,不忍卒睹,而又不能对中国人说话,虽有福音,?不能传,心里着急!”他早已写信给伦敦中国佈道会皮尔士秘书,说到上海纷乱的情形,每日炮声隆隆,房屋震动,玻璃窗几乎被震碎,而物价腾贵,更无法租得住宅,若非乐医师特别帮忙,不知狼狈到什么程度。又说到天气严寒,屋中无火,手脚冻僵,几乎不能执笔作书。最后几句说:“不久之后,我们将在上面相会,在那里无试炼,无忧愁。但是如今还未到这个时候,就愿意负起十字架,不但遵行祂的旨意,且愿为祂的旨意受苦。”

  到中国十天之后,写信给他的父母:“天气这样冷,又受各种的刺激,起头我几乎不知我究竟做什么事,说什么话。离家这样远,住在作战区域不懂别人的话,别人也不懂我的话,到这时候,我才澈底明白这种经验之苦。看到中国人极端可怜,受尽无穷的痛苦,而我却不能帮助他们,甚至不能将耶稣介绍给他们,这真使我忧伤极了!撒但攻击我,势如怒潮,但有一位大能者,举起得胜旗打击牠。耶稣就在身边,虽然大多数人不认识祂,许多可以认识祂的却不要祂,祂仍然和属祂的人同在,也是他们的宝贝。”

  第十七章“衪叫旱地变为水泉”二十一至二十二岁

  初到上海,戴德生暂时寄宿在伦敦会乐医生家里,虽然伦敦会的教士待他很客气,地方也很不错,可是到底不是自己的地方,鹊巢鸩居,住久了也觉得不好意思,心中闷闷不乐。同时因为中国佈道会对于中国情形很隔膜,一切措施未免失当,颇受上海其他差会的批评讥笑。这也是使他难过的一个原因。又兼初到上海时物价飞涨,汇率非常不利,他的年薪不过八十镑。绝不够用。而和他往来的外国人,衣食相当阔绰,看他衣冠褴褛,有点轻视,他虽不重视物质,究竟总觉得有点不愉快。同时他又觉得非常寂寞。其他的教士,除卜尔顿夫妇之外,年龄都比他大得多,而且都很忙,他觉得不便多扰人家,对于许多重大问题,无人可以商量。他的天性最爱自立,极不愿意依赖人,可是神要他学习谦卑,叫他非依赖人不可。

  天气渐热,他觉得沉闷得很。他的眼睛,因太阳烈光和大量灰尘的刺激,发炎红肿,头也常常痛。光阴荏苒,夏天到了,气候酷热,一天到晚,像在蒸汽浴室中。蚊虫日夜鑽肤吸血,发了一身痱子。这种情形,说起来很容易,但是没有吃过这苦的人,谁能想像天天忍受这种痛苦而不发脾气,需要多大的天恩呢?

  戴德生不时得到一种很大的安慰,就是收到家信。偏偏在最苦最热最需要安慰的六七两月,得不到一封家信。六月中他写信给母亲说:“在灼肤的太阳之下,我走了一个半英里到领事馆去,又等了两个钟头,误了中餐,终于替公会每一个朋友带回书信、报纸、杂志,但是自己?一无所得!到我真真知道自己一封信也没有,我大为失望,浑身无力,精神颓丧,几乎不能走回家去,因为听说下次的信必须再等七八个礼拜。”

  更使他痛苦的,就是在困难重重的时候,间接听说中国佈道会又要派一位有家眷的派克医师(Dr. Parker)到上海来。试想一想:戴德生自己寄人篱下,两袖清风,如何接待这将要来的一家人?即使有钱,也是无法租赁房屋。更难堪的,就是董事会竟不通知他,连他寄去询问的也不答覆。同时认识的西人对他说:“听说有一位医生,将带太太及子女来上海,是真的吗?你为什么不告诉我们?你买了地皮没有?为什么不开始造房子?……”

  7月间他写信给皮尔士秘书,大意如下:“你知道自从我到中国以后,受了很多刺激,有时几乎不能忍受,请你继续替我祷告。我真软弱,各种困难似乎有压倒的势力,我常学彼得呼叫:‘主阿!救我,我丧命啦!’”

  经过详细的考虑,戴德生觉得除了找一间中国房子别无办法。所以他在炎热太阳之下,步行四出去找房子,终无结果。他写信给妹妹阿美丽雅说:“我为找房屋绞尽脑汁,终无结果,因此,我已把这件事看为祷告的问题,将一切完全交在主的手里。现在我觉得很平安,这一个问题和其他各种疑难的问题,祂都要为我解决,作我的导师。”

  经过各种非人力所能为的困难、疑虑、挫折、失败、痛苦、流浪,戴德生学会了谦卑,知道离了主,他不能做什么。因此,他将各种问题和忧虑都交给主,心中得到平安,问题也都解决。正如“他们经过流泪谷,叫这谷变为泉源之地。”(诗八十四6)

  第十八章 烽火下惨澹经营 二十二岁

  戴德生曾写信给他的妹妹,说他对于找房子毫无办法,只好将一切交託给主。两天之后,他居然听见近上海城的北门,有屋出租,楼上有五间房,楼下七间。虽然破烂不堪,究竟比没有好。经过许多讨价还价,终于租定,就雇几个工人去清除垃圾。第二天早晨他去,看见工人站着看泥水匠砌牆,就把许多当做的工吩咐他们。说完出去打听从香港寄来的箱子有没有到。一小时后又回来,看见一个工人正在写字,一个抽着烟,其馀都睡着。经过了许多麻烦,终于把房子修好了,因为经费困难,里面的佈置非常简陋。最便宜的椅子买了六把,几张桌子全从旧货摊买来的,杯盘碗碟都是零星买来的旧货,颜色大小不相配称,又花了十块钱买了一个火炉。

  8月30日拜辞伦敦会的朋友,搬入新屋,开始独立的工作。虽然简陋寂寞,且有中炮弹被袭击的危险,究竟是自己的地方因此觉得精神愉快,满心感谢。

  至于他的工作,可从9月20日给他父母的信看出:“第一我已开始办一所走读的日学,共收十个男学生,五个女学生,还有三个答应要来入学。教员徐先生是一位热心的基督徒,颇有口才。每天第一课之前,末了一课之后,都有读经祷告。我现在还不能教小孩们,但是就光坐在这里,听他们出声唸书,已觉得乐不可言了。”

  “第二便是诊所,我还没有真正开始医病的工作,可是每天都有病人来看病。今天下雨,只有十个人来就诊。”

  “第三就是礼拜。每天早晚都有家庭礼拜,教员工人及徐先生一家都来参加。最多时候有二十人聚会,今天早上来九人,晚上十人。有时我和徐先生出去分送圣经及福音单张。前几天我和艾德根及一位新来的美国教士到吴淞去分送圣经及福音单张,在黄浦江上经过政府的兵舰时,大唱英美歌,藉此得以通过。”虽然,他工作的开端有相当成就,但是他的同工很使他费心思,他身体生病,学中文又觉困难。

  10月2日,戴氏写信给中国佈道会伦敦总会说到所经过的危险如下:“至于我的处境,可以说是危险得很。最近两晚,炮弹打中我头上一部的屋顶。我差一点就被打死,但是主在我的四周保护我,支持我,并供给我一切的需要。我可以诚诚实实的说,我的依靠在乎耶和华;当炮弹呼呼飞过我的头,我的确害怕,但是心里有声音对我说:‘你这小信的人哪,为什么疑惑呢?’(太十四31)”

  “有一天夜里,忽然被炮声惊醒,心跳得厉害,有声音对我说:‘看哪,我常和你同在。’立刻觉得平安,毫无惧怕。又有一晚被一股很重烧焦的气味刺鼻而醒,看见满房浓烟,以为房屋被军队放火,非常着慌。起来一查,乃是外面腐烂草堆的闷火冒烟,吹入屋里所致,觉得十分惭愧,立刻上床再睡,深深感到主甜蜜的同在。”(续)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