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2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2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2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1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1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1年
九月刊 | 七月刊 | 五月刊
三月刊 |
一月刊

1990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9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8年
三月刊 | 一月刊 |
1987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1986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5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4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3年
十二月刊 | 十月刊 | 八月刊
六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2年
十二月刊 | 十一月刊 | 十月刊
九月刊 | 八月刊 | 七月刊 | 六月刊五月刊 | 四月刊 | 三月刊 | 二月刊 | 一月刊
1981年
十二月刊 |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爱的教育法(二十五)
鲍思高

  孩童们注视着我们

  鲍思高神父的一个学生亲口说道:“我还清楚记得,鲍思高神父是学校里一切活动的灵魂。在操场的每个角落,都可以见到他。只要那个地方需要他,他就会出现在那里。如果孩子们在玩某种游戏时发生口角,鲍思高神父就会慢慢地走近,等他看出祸首是谁时,就很有礼貌地对他说:『喂!那边的一组很需要像你这样的人。你去那边,我在这里代替你的位置。』说着,就加入游戏,玩打弹子、滚木球、排球、赛跑,和孩子们打成一片,就像他真成了孩子一般。如果他发觉在操场的另一端有一个孩子同几个朋友聚在一起,态度鬼鬼祟祟,像有不良的行动时,他就会以一种快乐的声调叫道:『喂!你来这里代替我的位置,我到你那儿去。』他用非常自然的态度来更换游戏的地方。”

  有一个年老的校友说:“若有鲍思高神父在我们中间,这对我们来说,可算是最愉快的事了。他对我们的年龄大小,服装贵贱,性格优劣,态度好坏,从来不加以注意。他属于我们众人。一般来说,他特别喜欢接近那些穿着粗糙和身世可怜的人。而对那些年幼的孩子,他有着一颗慈母的爱心。”

  孩子把鲍思高看成自己的父亲。很少人有他这么深的爱心。他曾说:“你们愿意被人爱吗?那你们先去爱人吧!”在孩子们的眼中,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是这样的:一个经常充满关心的爱、主动的爱、同情的爱的人,尤其对年幼者或无知者更是如此。他易于宽赦,而缓于惩罚,时常为孩子的健康、为他的父母、为他的需要、为他的困难、为他的进步及喜乐而操心。他像慈母般照顾孩子,使他们能识别是非,而远离罪恶,就像叫他们留心四季气候的变化一样。他费心苦思,设法使青年喜乐,教导他们,以求发展他们的身心。他态度温良,语气柔和,即使有最大的困难,也常保持微笑。他连在惩罚孩子时也用充满爱心的注视。一切的一切都包含在这简单的注视里,其中含有责备,也含有深爱。

  孩子们注视他,也爱受他的注视。

  从鲍思高的行动,可以推出以下的结论:孩子们的成长与为父母者及从事教育工作者的日常生活方式有极大关系。父母对孩子的爱,以及当孩子不愉快或生气时,他们所持的态度,对孩子有很深的影响。

  *许多的研究证明,父亲的行为影响儿子对天父的观念。孩子如果没有被宽恕的经验,那么对那完全宽赦、完全是爱的天父就很难想像。孩子是以对父亲的观感去衡量天父。“天父不可能宽恕我所有的罪。我对此确有证据;因为我的父亲总不会忘记我的罪过。”这是一个十四岁的孩子在谈论天父仁慈时向一位辅导吐露的真言。孩子从他父亲的权威和专制,很容易体会出天父超然的神性,但无法了解天父的仁慈。

  *为父母者及从事教育工作者应该知道孩子的心理反应。一个来自父母有虔诚信仰的宗教家庭的孩子,长大后有时特别对宗教具有反感。为什么?因为他们见到父母所信的宗教,曾使父母为了参加集会,或去帮助别人,每天晚上都不在家里。信徒事业和爱心工作,虽是每一个信徒的义务,但是不能因之而忘记对自己的家庭应尽的本份。

  *为父母者及从事教育工作者所应注意的,并非他们有组织、有系统的言论,而是他们本身的言行举动。他们的态度就应该有引导孩子向善的教育作用,所以他们有责任使家庭充满朝气与活力,并使它成为安全的避风港,负起保卫和防护的责任。孩子生命的趋于成熟,虽然需要各方面的准备,不过他们特别容易效法父母的所作所为,而深受父母的影响。

  “我们的学生注视着我们。”鲍思高明白指示我们。

  摘自:《爱的教育法》

让我们从发生的一切吸取教训

  鲍思高神父自述:

  说到我自己和我的生平,我要从我生命最初的几年开始说起。在那些美好却又艰苦的岁月中,我学懂了孩童的本份,并由此长大成人。 我可以很简单告诉你,那个你们多少有些认识的鲍思高,那个有一天成了神父、教育者和青年良友的鲍思高,就是从生命最初几年所发生的众多事件中,吸取了不少教训。

  我给你所展示的,都是我日夜持守、学习活出的价值,其后传承予我的慈幼会会士作遗产。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些都会成为我的教育法的根基。

  母亲的临在 当年我父亲感染严重肺炎,不到几天就去世了。那时, 我母亲玛加利大(丽达)只有29岁。她为人精力充沛、 勇敢刚强,并没有自怨自艾,反而立即捲起衣袖,肩负起加倍的工作。她个性温顺又坚毅,投入母兼父职的重任。多年之后,我成为服务青年的神父,可说是源自我的实际经验:“孩子最先感受到的幸福,就是知道自己被爱。”因此,我与孩子在一起时,就成了他们真正的父亲,处处以平和、喜乐和“魅力”的爱工作着。我爱孩子们,也让他们清晰地感觉到我的感情。我完全奉献自己,只为了他们的好处。这份爱强而有力,但这并非从书本上学来,而是从我母亲身上传承得来,我为此感激不尽。

  工作 母亲是我的第一个榜样。她常常坚持:“年少不习惯工作,到年老时几乎全会变成『懒骨头』。”晚饭或晚祷后,在閒话家常(即闻名的“晚训”)时,我总爱说:“天堂不是为『懒骨头』而设的。”

  神的重要 母亲把全部教理总结为一句话,而且经常挂在口边:“神见着你!我不!”母亲时刻在教导我要理,使我常常自觉到,我是在天父的眼中生活、成长。祂并非冷酷无情、不会宽恕,像警察一样公开地紧盯着我的天父;而是慈祥、大方的天父。我在四季交替之中看见祂;在收割穀麦和收穫葡萄后学懂去认识和感谢祂。祂也是我在晚上着迷地凝望星空时,不禁赞歎其伟大的天父。

  讲道理 “我们来讲讲道理吧!”这句话常被我们的老人家以比哀蒙方言说出来,同时蕴藏了很大的智慧,通常用来作沟通、 解释,以达致共识,避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别人身上。其后,我用“理智”这个词作为我的教育法其中一大支柱。“理智”这个词对我等同于“对话、接纳、信赖、谅解;将转化成为一种考究求知的态度。”因为在教育者与孩子两者之间毋须对抗,只需要友谊和互相尊重。对我来说,青年绝不会是只懂执行命令的被动个体。我与孩子相处时,绝不会假装聆听,而是真心聆听,并且讨论他们的观点和理由。

  一起工作的悦乐 多年来,我都是同伴中的主角。我想起了年幼时在碧基玩把戏,度过了美好的主日下午;我想起了在基爱理求学时,得到同学拥戴。这些回忆让我可以在自传里说:“同伴们都乐于在游戏中,推举我为一支小军队的队长。”但是,后来我明白到,其实大家都想成为被关心的对象。因此,我创立了 “欢乐会”,它是学生中具吸引力的小组,每人都平等地参与会内活动。会规只有短短的三条,那就是常常喜乐、善尽己职和避免一切不合乎良好基督徒的行为。其后,善会和青年小组相继成立,引领大家参与,迈向信徒工作和美好德行。我说这些都是“青年人的事”,志在鼓励他们发挥主动的能力,并给予他们展现自然创造力的空间。

  乐于共处 我期望教育者,不论年青还是年长,都能常常置身于青年中间,作他们的“慈爱好爸爸”。不要怀疑他们,只是与他们同行,一起建设、一起分享。我真高兴以深度的喜乐说出这句话:“跟你们在一起我感到舒服,我的生命正是为与你们同在。”

  摘自:《认识鲍思高神父系列—他的教育法》

 

回目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