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2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2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2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1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1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1年
九月刊 | 七月刊 | 五月刊
三月刊 |
一月刊

1990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9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8年
三月刊 | 一月刊 |
1987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1986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5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4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3年
十二月刊 | 十月刊 | 八月刊
六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2年
十二月刊 | 十一月刊 | 十月刊
九月刊 | 八月刊 | 七月刊 | 六月刊五月刊 | 四月刊 | 三月刊 | 二月刊 | 一月刊
1981年
十二月刊 |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爱的教育法(十六)
鲍思高

  教导儿童饶恕别人

  有一个青年,名叫若瑟.勃劳西奥,很敬爱鲍思高。某一个星期日,他发觉鲍思高不在操场上。“奇怪!他到哪里去了?”他在学校里到处去找鲍思高,却找来找去也找不着;最后在一间小屋子里找到了他。只见鲍思高满脸愁容,差不多想哭的样子。

  他急忙问:“鲍思高,有什么事?”

  鲍思高却不开口回答,依然在默默地发愁。

  那个青年便再三要求鲍思高,告诉他为什么这样难受。

  最后鲍思高才说:“有一个学生侮辱我,骂我。对于我本人方面,这倒没有什么关系;最坏的,就是他已走上了邪路;结果怎样,谁也不知道。”

  勃劳西奥听了这话,非常生气,便握紧了拳头,向鲍思高保证说,他一定会想办法,替他报复。

  鲍思高凝视着他,说道:“你愿意替鲍思高报仇,对不对?好吧!不过,有一个条件,即是我们要一起去报复。”

  “好!我赞成。”

  鲍思高就叫他说:“那么你跟我来吧!”

  接着带他到了教堂里,为那个无礼得罪他的孩子祈祷。

  许多年后,勃劳西奥重提往事说:“我想,鲍思高也为我祈祷了,因为我顿时觉得自己完全改变了,真好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刚才对那个同学的怒气,一时变成了宽恕。”

  鲍思高往往给人这样的忠告:“你们应该知道,宽恕就是永远忘记。”

  “你们如果想从你们的学生身上,得到很多的收穫,就要对谁也不可表示他得罪了你们。要常宽恕。”

  宽恕真有一种神奇的能力,能使本来似乎无法和解的事,也能和解。

  *宽恕是爱心的颠峰。爱心既是一项恩赐,宽恕就是双重的恩赐。它是一种救赎的恩宠。现代的心理学告诉我们说,知道宽恕和答应宽恕的人,表示他有一个平衡的性格。

  *一天之中,难免有人会使我们生气,有时也是出于无意的!或者伤了我们的自尊心,或者损害了我们的权益,或者表示对我们忘恩负义。轻微的侮辱,往往还能忍受;可是,如果是一再的或重大的侮辱,就会激起我们盲目的怒火,而企图进行以牙还牙的报复。要是神不赐给恩宠,帮助我们宽恕别人,那么以仇报仇,必将造成两败俱伤的惨剧。(罗十二17-22)

  所以,必须教导儿童宽恕别人,准备他们去接受人生的惨痛经验。

  那么,应该宽恕别人几次呢?耶稣回答说:“七十个七次。”(太十八21-22)换句话说,要常饶恕,永无限止。

  *宽恕不仅是一个爱的行为,而且不管是对那得到宽恕的人,或是对于那宽恕别人的人,双方都有好处。人类自然经过基督救赎之后,就有一种矛盾的现象,即我们越是乐于宽恕别人,越是不觉得有这宽恕别人的需要。

  “传扬基督运动”的发起人盖肋神父劝告人说:“你们应该训练自己的孩子,从小就知道宽恕别人最小的无礼行动。到了他们成人之后,这就是他们所最需要受的教育。我抱有这个主张:当一对青年男女,在教堂前举行婚礼时,除了宣誓彼此忠贞的相爱之外,也要宣誓互相宽恕。这样,就可以维护许多的婚姻,而使夫妇双方都能幸福。”

  *如要宽恕发生它的治疗功效,首先必须祈祷。回想自己如何蒙主耶稣赦免!如果没有祈祷,那么每次回忆自己所受的侮辱,就会重新尝到那种苦涩的滋味。是祈祷才能把受辱思想的那根毒刺拔掉,因为主耶稣在十字架上已承担了一切的痛。作父母的,以及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应该把这窍门教给孩子。

  有一位教育家写道:“你想报复吗?为那个得罪你的人祈祷吧!即使你只为他唸一遍有益的经文,也是好的。这好像在汹涌的怒涛上,泼了一层油,不久就会使怒涛平静下去。”

  鲍思高对勃劳西奥说:“你愿意替鲍思高报仇,对不对?好吧!那么你跟我来吧!”说着就带他到教堂里去祈祷。

  鲍思高语录:“饶恕就是永远忘记,不念旧恶。”

  摘自:鲍思高《爱的教育法》

回目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