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2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2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2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1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1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1年
九月刊 | 七月刊 | 五月刊
三月刊 |
一月刊

1990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9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8年
三月刊 | 一月刊 |
1987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1986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5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4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3年
十二月刊 | 十月刊 | 八月刊
六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2年
十二月刊 | 十一月刊 | 十月刊
九月刊 | 八月刊 | 七月刊 | 六月刊五月刊 | 四月刊 | 三月刊 | 二月刊 | 一月刊
1981年
十二月刊 |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英国清教徒的见证(一)

  清教徒改革背景

  十六世纪初,德国改教先锋马丁路得的改教运动,将基督教从天主教靠人的行为得救的错误,转回到“因信称义”的正路上。但是基督教在英国国教的制度下,仍然只是“教义”上的宗教,人们没有圣经可读,教会仍在天主教圣品阶级治理下的宗教机构,基督教信仰只是口头仪式化的宗教,没有新生命和新生活的样式。
公元1526年,威廉.丁道尔英文新约全书运抵英格兰,英国敬虔的基督徒,受到德国敬虔派信徒的影响,开始将他们的信仰建立在圣经上。由于圣经真理的启示和新生命的更新,加上许多属灵先知们的教导,英国信徒开始追求“圣洁的生活”,使教会回到主耶稣“登山宝训”的教训,恢复了神在教会所得到的见证。他们生命的更新,也带进现代文明、社会和国家的更新,成就了教会在地上使万民蒙福的使命。

  清教徒成圣的教义,是建立在神重生的恩典和成圣的呼召上,克伦威尔说:“个人重生或归信,是与成圣或成圣生活密切关联。”这是清教徒用“得救”这个词,所涵盖重生及成圣的两个观念。

  清教徒对“得救”的认知

  理查.席布斯将救赎和成圣联繫起来,评述道:“一旦意识到了基督在赦罪上所表现出的爱,这将驱使人以神圣的火热去履行所有义务。”托马斯.贝肯说,传道的目的是:“教导人认识自己,以及靠基督的宝血凭信得救,并在行事上配得神的恩慈。”

  清教徒是立约的团体

  约的概念为清教徒眼里几乎所有重要关系提供了基础。约代表着立约双方互相信赖并相互履行义务。它解释了神对每个人的作为,立约是清教徒家庭体制、教会体制和国家体制的哲理基础。

  (一)他们与神立约:他们认为神的救恩之约是万事的根基,惠及每个信徒,作为回报,祂要求人顺服、忠信。

  (二)他们与人立约:其次人与人之间也立约,以组织教会、家庭或国家政权,神作为第三方,或约的担保者。清教徒对约如此重视,使得清教徒主义成为一种在基督为元首强烈的关系信仰。这个观念,使个人的道德行为,延伸到社会和国家中。

  清教徒强调神的同在

  他们从圣经中看见神对万物的治理及护佑,基督的掌权。他们学习在日常生活事件中遇见神,他们在日记中记述神在日常生活中的恩典。他们坚信自己能在挤奶房、马厩、穀仓等神探访人灵魂的地方“找到神”。他们也把当时的历史事件,和圣经类似的事件中进行解释神对他们的护佑。

  清教徒属天的呼召

  清教徒关于属天呼召或天职是神护佑每个基督徒个人生活这一教义的特别应用。清教徒习惯上,将神对个人的天召分为一般天召和特别天召。一般天召,是指神呼召人在生活的每个领域内作一个蒙救赎的、圣洁的基督徒。特别天召,是指神带领一个人去从事特定的工作或职业。(在家中或在社会上)

  他们将《圣经》视为信仰及实践的唯一权威。他们按照主耶稣基督“登山宝训”的教训,呼召人成为祂的门徒,背起十字架,在生活上彰显从神生命而有的“圣洁生活”,在地上作世人的盐和光。(太五13-16)他们从个人祈祷的内室建立与神为中心的生命,再从家庭敬拜生活,培养品格,再进到教会和社会,活出神儿女和仆人的见证。因着他们复兴,带进十七世纪德国摩拉维亚教会及英国循道主义、卫斯理教会及美国清教徒的复兴。以下我们要从他们的属灵生命到成圣生活的各方面──家庭生活、教会生活、职业工作,及社会服务来看他们的见证。

  一、圣经

  主耶稣基督复活升天后,祂吩咐使徒们往普天下去建立教会,(太二十八,徒一)为了保持教会在真理上不偏离,祂吩咐使用文字写下圣经,祂也从父神那里差遣圣灵住在信徒心中,也在教会中教导,引导他们走在真道上,不致偏离。(弗三)

  从使徒行传,教会在耶路撒冷建立后,教会一直有敬虔的信徒按照圣经的教训活出见证。虽公元第四世纪,教会沦入黑暗时代──落入天主教人为的制度中,但是在全地还有少数敬虔信徒走在见证的道上。直到十六世纪,马丁路得改教才有恢复,但并没有全面恢复。(参《走天路的教会》)

  清教徒的复兴是建立在“圣经”的实行上,主要原因是他们都有灵性上的更新和追求,加上在他们信仰逼迫中,有许多虔诚传道人的教导。这些传道人,都是按着圣经的教导行道的,不仅是教义及字句上的传讲,而是生命的传递。他们对圣经有下列几项认识:

  (一)圣经包括一切真理的准则

  早期英国君王和国教为了控制教会信徒,不许圣经翻译成英语,百姓只能读瑞士日内瓦教会所出的版本,圣经真理的传讲只限于国教中的传道人。直到1620年,丁道尔所译的英语圣经从欧洲运抵英国。

  宗教改革运动是基于圣经的运动,其格言是:每个基督徒都有权用自己的母语阅读并解释圣经。他们希望农夫和纺织工人能在工作中背诵部份圣经。约翰.鲍尔要理问答说:“不但如此,不仅应当允许,而且应该劝勉命令每个人去阅读、聆听并理解圣经。”

  英格兰清教徒追随欧洲改革家推行惟依赖圣经作为最终权威,他们突破了教皇党所坚持“教会传统”,因为他们相信圣经是神默示之道,与其他的宣称不同,神被视为是圣经的作者。

  清教徒将圣经应用于全部生活,期待从字面上的说明,可以从中找到特定的准则。他们找到的是通用原则,可以转化介入当时情景中,或应用于众多思想领域的通用方法。

  我们观察清教徒如何看待圣经的权威性,是观察他们如何实际应用圣经。他们几乎在每个论题上如经济、政治、家庭、教会、生活、自然、教育及其他许多论题,都引证经文和圣经模式。清教徒信奉的是因着这种论点,他们带来科学和社会上的改革。在他们的实践和理论中,圣经是全部生活的准则。

  (二)圣灵是圣经的解释者

  清教徒将圣经原则及经文应用在越来越多的事务之中,就在威廉.珀金斯看来,圣经“综括许多神圣知识”,包括“伦理学……经济学(管理家庭的教义)……政治学(正确管理共和体制的教义)。”另一位清教徒也认为,圣经的应用很广泛,“学园和大学里的”所有科目都与圣经相关。

  由于他们属灵生命的更新──重生及奉献的经历,使他们经历圣灵内住──保惠师的教导。所以他们将圣灵与圣经的关系立在正确的关系上。不像今天基要派与灵恩派处于不平衡的看法和经历中。

  他们持定,每一位基督徒读经时都蒙圣灵光照。约翰.怀特(John White)指出:“每位敬虔人里面都有属灵亮光,可以引导他理解神在祂话语里所启示的意念。”

  多玛.古德温说:“指导圣使徒和圣先知们的同一位圣灵,必然指导神的子民理解经文的意思;既然祂赐下圣经,就必然会帮助人理解圣经。”

  (三)个人与圣经的教导

  清教徒是注重行道的团体,他们每天聚集在一起交通个人属灵的经历,并且彼此劝勉。我们从本仁.约翰《天路历程》人物受谈中,可以看出当时他们的属灵生活光景。

  清教徒在谈及圣经权威时,并不将其侷限于救恩的事务上,而是开放性的和个人生活直接连上关系。他们相信圣经的内容,每日在个人里面得到印证,是从天上发给每一个人的信息。

  托马斯.高治写道:“无论神的孩子处在什么境况下,在神圣言中都一定存在某一方向和准则,这种方向和准则在某种程度上适用于这种境况。”

  理查德.席布斯也同意:“基督徒在今生不论遇到什么事物或境况,都能在圣经中找到与之相适应的基本准则,这一准则可以应用于实际例子中去,因为它是实践知识。”

  英克里斯.马瑟说:“圣经『影响你心里的思想意念。』”

  亨利.卢金评论道:“我们阅读圣经中的任何命令或禁令,尤其必须应用于我们自己,就像神直接且特别地吩咐我们,或提名对我们说话,或从天上特别发送了一个信息给我们。”

  因为清教徒视圣经充满活力,而非静止的,所以他们对圣经的影响能力有着伟大的信心。爱德华.雷诺写道:“虽然人像顽石一样刚硬,但圣道就像一把榔头,可以打碎它;虽然人像尖利的荆棘蒺藜,但圣道是火,可以吞噬焚烧它们。”

  约翰.古德温观察到:“这个世界上许多世代的人都体验过我们谈及的这种大能,这种大能由圣经发出,牧养他们,如烈火,像云中闪电,使人心灵复兴,宛如从死里复活。”

  对卡特.莱特而言,圣经“包含着……人生任一方面可能发生的事情之指南。”

  乔治.吉莱斯:“虽然圣经有许多部分是在特殊场合下,写给特定的人或会众的,但在神的旨意中,圣经同样能教导所有年代的忠信之人,就像特别写给他们似的。”

  清教徒确信圣经对他们自己的处境说话,因此推崇每日读经。约翰.普雷斯顿的观点可代表多数清教徒:“要想得着丰盛的恩典,……就要研读、细考、昼夜默想圣经经文。”

  理查德.格里纳姆建议:“要不断思想、研读、聆听并述说神的话语。”

  (四)敬虔传道人对圣经的经历

  由于清教徒中有许多敬虔传道人传讲自己的经历,而提昇了清教徒一般信徒属灵的水准。本仁.约翰《天路历程》中“传道人”,在“天路客”遇到属灵危机时就会出现,用圣经真理指导他的角色,正是他们的影子。

  以撒.安布罗斯相信圣经的内容──“每日在人里面得到印证,包括在我自己里面”。托马斯.高治劝人将圣经的命令和警告──“应用于你身上,彷彿神亲自赐给你指示一样。”

  清教徒在应用中视圣经中的细节为开放性的,因此他们创作了大量讲章、历史故事和日记,在其中,他们用圣经历史和人物的用语来解读自己的经历。这些讲章、注释就成为后代属灵人生命造就的材料。司布真和锺马田的属灵灵感都是从清教徒属灵人的书中得到的。

  二、属灵经历的品质

  清教徒属灵经历的根基是建立在个人重生的经历上,是接续十六世纪初“重洗派”的根基──他们只为“在基督里因信,而经历重生的人”施浸。因为,马丁路得“因信称义”的教义,却把人引到没有重生及圣洁生活另一个极端,造成许多口头上认信,有名无实形式主义的基督徒。下面我们看他们复兴的各个层面:

  (一)以神为中心的生命

  清教徒的信仰是建立在《圣经》的根基,因为他们个人与神有亲密交通,以耶稣基督为中心。

  由于个人追求重生(得救)的经历,他们学习如何“常常保守在神里的欢乐,与祂连接并合一,永远只属于祂。”这是清教徒认为在神里欢乐,是神儿女的记号。

  在威廉.珀金斯看来,归信的奖赏是──“你可以在世上,于神的面光中喜乐,欢乐地思想神,传讲神,向神祷告,在祂的话语和圣礼中与祂相遇。”

  在与基督的关系上,珀金斯说:“总而言之,靠着基督,传扬基督,来赞美基督。”

  他们知道只有神能给人现在和永恆的满足,约翰.温思罗普写道:“只有耶稣成就人的义,还有天家的盼望,才能给我们真理上的安慰和安息。”

  (二)以基督为中心的生活

  清教徒在传道人的教导下,每人都追求与基督的亲密相交,约翰.温思罗普描述他信主后的内心光景:“我现在越来越熟识主耶稣基督;祂常告诉我说祂爱我。我深信不疑地信靠祂;我外出,祂与我同行,我回来时,祂也跟我一起回家。我沿途与祂谈话,祂与我一同躺卧,我和祂常常一同醒来;祂对我的爱如此甜蜜,天上人间我不要别的,我只要祂。”

  另外,理查.席布斯写道:“基督自己是属于我们的,有些人有财富、荣誉、朋友、显赫名声,却没有基督,但基督拥有基督自己,……其他事并不太重要,因祂已拥有主要的部分,……源泉、海洋,拥有祂就有了万有。”

  (三)在属天盼望和争战中的生活

  由于他们属灵生命的更新,他们从《圣经》的启示,得知基督徒属天的盼望,是在神恩召中预定效法基督的模样,改变像基督有荣美的形像。(罗八28-30)他们操练内心的更新,外在圣洁生活,及在爱中服事邻舍,是盼望自己能努力奔跑得到神的奖赏──荣耀的冠冕。

  为了属天的盼望,他们必须进入属灵的争战。他们要像保罗一样攻克己心──制服内心的败坏、情慾,对抗世上风俗,包括堕落背道的教友及撒但。

  巴刻在介绍清教徒的“序”中说:

  “他们有异象而又实干,将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结合,追求目标并讲求方法,是伟大的信徒,有着伟大的盼望和伟大的作为,也是伟大的受难者。

  但他们在大西洋两岸所受的苦难(在英国英格兰是来自掌权者,及国教传道人及信徒,在北美新英格兰是来自基层百姓),熬炼了他们,使他们成熟,直至达到无愧于英雄之称号的境界。今天的财富带给我们的悠闲、奢靡不能使我们成熟;只有艰难困苦才能使人成熟。神让清教徒经历反对英国国教及属世界教派的争斗,并将他们置于气候恶劣的旷野,使他们生成了雄浑的品格,从无畏惧,决不沉迷,超越沮丧和恐惧;因为他们的典范和榜样是摩西、尼希米、五旬节后的彼得和使徒保罗那样的人。

  属灵争战塑造了清教徒。他们将属灵争战作为天召,视自己为主的战士和天路客,正如本仁.约翰的寓言故事中描绘的那样,在前进的每一步都不奢望不遭遇某种反对。

  这个描述,也是历代教会复兴史信徒的背景和经历。每一个时代的得胜者,不但要与自己内心的罪性、肉体和己争战,也要与世俗流行的情慾和周围世界的宗派、信徒,从事灵性的争战。

  因此,他们的运动更新英国百姓的道德、灵性,带下十七世纪注重灵命更新的循道主义运动,带进卫斯理教会复兴。在北美,因清教徒的移民属灵复兴,而在美国建立基督教的国家。

  撒母耳.罗斯福在一封信上宣告:『没有奔跑、争战、流汗、角力,就得不到天堂。』克伦威尔在致下议院发言人的一封信中,将信中的『等候神赐福的人』改成了『与神摔跤求赐福的人』。

  这场属灵争战是天召的一部分,将自己视为主的战士和天路客。(提后二1-13)基督是他们的元帅,力量,祷告和眼泪;十字架是他们的旌旗,他们的座右铭是『胜利是属于受苦、受难的人。』”

  从外面看来,他们并没有完全赢得每场公开战斗,把英国国教完全改变与他们一样,除了少数追随者外,但这少数的人,因着他们美好的灵性,及生活的见证,经过多年压力和挫折,终于在十七至十九世纪在大西洋两岸带进福音和敬虔教会的复兴。

  (四)全心经营内心的花园成为神的圣殿

  个人属灵生活──他们明白人是有思想、情感及意志的,并且晓得神是通过人的心思(理性),指引人的意志,来遵行祂的旨意。因此,他们注重有自由又有系统的灵修,(包括自己读经、祷告、阅读属灵书籍)将圣经真理整个应用在自己身上。

  清教徒注重、操练──健全、无亏的良心,使基督从他们心中发出,(提前一5)在默想、经历中追求察验并检讨自己的心灵,激发恨恶罪,爱公义的感情,用神的应许勉励自己,按圣经的要求,定下圣洁生活的准则。

  清教徒晓得堕落人心的不诚实和诡诈,因此努力将谦卑和自我怀疑培养成恆常的态度,经常察验自己的属灵盲点和内心隐藏的邪恶。然而,他们也不会病态地自我反省;相反,他们是根据圣经进行自我察验(注意,不是自我反省),认罪、离弃罪,更新对基督赦罪的感恩之心,这成为他们内在平安喜乐的源泉。

  三、信仰与生活整体一致

  他们从《圣经》得知神主权治理全地,基督坐在神宝座上治理教会。因此,他们将生活的一切放在神治理之下。

  他们追求全人归神──完全奉献及成圣,他们的信心是表现在生活上。正如主耶稣在登山宝训上所说,要成为世上的盐和世上的光。(太五13-16)他们信奉的基督教牵涉到生活的每一层面,他们的生活也是一个整体。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他们的生活方式是整体的。他们根据“在神面前成为圣洁”(帖前四3)的经文,打破宗教仪文圣俗的鸿沟。所有的行为,无论哪种,也必须成圣及圣化,即为了神的荣耀而做。所以,在对天国的热情关注中,清教徒成为有秩序、实事求是、脚踏实地、恳切祷告、目标明确、讲求实际的男女。他们把生活视为一个整体。将默想与行动,敬拜和工作,劳动和休息,爱神和爱邻人和爱自己,个人身份和社会角色,及其彼此广泛相关的义务,视为一体。一切都是为了基督,且服事基督,而荣耀神。(弗六5-9)

  (一)为了达到生活“全然成圣”,他们从内心更新着手,是根据圣经进行自我察验,藉着家庭敬拜,祈祷及教会学习,──“使我们的心灵和情感圣化,这样我们就可以在处理属地事务时有一颗属天的心灵。”清教徒主义的主要影响之一是恢复生活的整全性。

  (二)他们不像现代一般教会,将信仰生活侷限在教会活动范围。他们从圣经以弗所书看出基督徒全面生活的责任──从家庭、社会的层面,融为一体。他们极为平衡,按一套活准则──经教会共同研讨所得的结论,小心地规划时间,而且确保完成神所吩咐各人本身的责任。他们的信徒时常离开自己的会堂,前往聆听属灵传道人的信息,以致他们共同追求真理的实践。(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