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2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2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2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1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1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1年
九月刊 | 七月刊 | 五月刊
三月刊 |
一月刊

1990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9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8年
三月刊 | 一月刊 |
1987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1986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5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4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3年
十二月刊 | 十月刊 | 八月刊
六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2年
十二月刊 | 十一月刊 | 十月刊
九月刊 | 八月刊 | 七月刊 | 六月刊五月刊 | 四月刊 | 三月刊 | 二月刊 | 一月刊
1981年
十二月刊 |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八 福

潘霍华

  经文:

  “耶稣看见这许多的人,就上了山,既已坐下,门徒到祂跟前来,祂就开口教训他们,说: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温柔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承受地土。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饱足。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神。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神的儿子。为义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人若因我辱骂你们,逼迫你们,捏造各样坏话毁谤你们,你们就有福了。应当欢喜快乐,因为你们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在你们以前的先知,人也是这样逼迫他们。”(太五1-12)

  让我们想一想这个场面:耶稣在山上,四周聚着群众与门徒。

  百姓看见耶稣带着一些围绕着祂的门徒。在不久以前,这些人完全与群混合在一起,他们和其他的人没有什么分别。但后来他们听了耶稣的呼召,于是立刻撇下所有的来跟从祂。自从那个时候开始,他们的整个身体与灵魂都已经属乎祂了。现在无论祂往那里去,他们都跟着祂走,和祂一同过生活。他们已经遭遇了一种独特的事。但这个不协调和冒犯人的事实使百姓希奇的注目。

  被召的门徒

  门徒看着百姓,他们自己原是从百姓中走出来的。这些百姓是以色列家迷失的羊,是神的选民。当耶稣在百姓中选召门徒的时候,他们所作的,(就是以色列家迷羊自然而然且必须作的)--他们跟从了好牧人的声音,因为他们认识祂的声音。(约十3)因此,他们参加作门徒,就证明了他们是这百姓的一份子;他们要住在他们当中,进入他们里面,传扬耶稣的宣召和作门徒的荣耀。然而结局将会是怎样呢?

  耶稣看着祂的门徒。他们已经公开地离开众人来跟从祂。祂已经呼召他们每一个人,他们也听了祂的呼召而撇下了一切。现在他们生活在缺乏和困苦当中,是穷人中最穷的,最困苦的,是饥饿的人中最饥饿的。他们只有祂,有祂就没有一切,实际上在世上一无所有,但藉着祂和神,他们却有了一切。

  祂已经找着了的只是一小群,而当祂看着百姓的时候,祂所寻找的却是一大群。门徒与百姓是属于一起的。门徒要作祂的使者,他们要在每一个地方寻找愿意倾听和愿意相信的人。然而在他们两方面之间却自始至终都存有敌意。神子民对祂及祂的话所有的愤怒,都要落在祂的门徒身上;他们也要像祂一样地被弃绝。十字架的阴影伸展开来。基督,门徒和百姓--耶稣及其教会受难的戏台已经布置好了!

  有福的原因-被宣召

  因此,耶稣称门徒为有福的。(比较路六20以下)祂向那些早已响应祂底宣召的人说话,而他们之所以贫穷,困苦与饥饿,就是因为那个宣召的缘故。祂称他们为有福,不是因为他们的苦难,或他们所作的捨弃,因为这些事的本身不是有福的。唯有那使他们准备忍受贫穷与撇下一切的呼召和应许,才足以保证福气。无疑地,耶稣有时说及贫苦,有时又论到有意的捨弃一切,好像这些事在门徒身上有特殊的德行一样,但那绝不是这个意思。忍受外表的贫乏和甘心自愿的捨弃,原因是一样的--都在于耶稣的呼召和应许。贫乏和捨弃两者的本身都没有真正的价值可言。【注一】

  耶稣在这群听众面前称门徒是有福的,呼吁众人为这事作证,实不免使他们感到惊奇。因为神应许给整个以色列的遗产,在此竟给予耶稣所选召的一小群门徒了。“天国是他们的。”然而门徒与百姓是一个整体,他们都是教会的肢体,是神所呼召的。因此,这种福气的目的,是在带领所有听见的人作决定和获得救恩。使一切的人蒙召,要得神所应许的。门徒被称为有福,乃因他们听从了耶稣的呼召,而全体百姓之蒙福,却因为他们是蒙应许的继承人。然而他们现在会相信耶稣基督和祂的话,而提出继承这份遗产的要求吗?或者他们会拒绝接待祂,以致陷于背道中么?那就是尚未解答的问题了。

  一、“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太五3)

  门徒在生活的各方面,都逃不出贫乏的命运。他们纯乎是“贫穷的”。(路六20)

  他们没有保障,他们没有自己的财产,甚至没有寸土可以称得上是自己的家,他们在世上也没有可以绝对尽忠的社团。更有甚者,他们没有可使他们得到安慰或安全的灵性力量,经验或知识。为了祂,他们已经失去一切了。为着要跟从祂,他们甚至失去了他们自己,及一切可以致富的东西。现在他们是贫穷的--他们是如此的没有经验,如此的愚拙,以致除了呼召他们的一位以外,他们竟别无盼望。其实,耶稣也知道其他一切的人,那些国教的代表和传道人,知道他们享有伟大的名声,知道他们的双足站得稳固,知道他们的根基深深地建筑在文化和民间的崇敬上,且为时代的精神所塑造。【注二】

  天国在他们身上开始

  然而被称为有福的不是他们,乃是门徒--天国是他们的。天国要在他们的身上开始,因为这一小群为了耶稣的缘故,过着绝对捨弃一切和贫穷的生活。就是在那种贫穷的生活中,他们成了天国的承继者。他们在暗中有财产,他们的宝藏是在十字架上。而且他们得了应许,知道终有一天要有形有体地享受天国的荣耀,因为在原则上,这早就在十字架的绝对贫穷中实现出来了。

  这种福气与出现在于政治和社会宣传中的曲解,相去真不止十万八千里。敌基督者也称穷人为有福的,但不是为了十字架的缘故,不是因为十字架包涵了一切贫穷并将之化为祝福的泉源。事实上敌基督者藉政治和社会的思想体系来攻击十字架。他可以称这是出于基督教的,但这样做只是使他成为更可怕的敌人而已。

  二、“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太五4)

  在每一种祝福之间,门徒与百姓的鸿沟愈来愈远了,而他们之被召,要从百姓中走出来,也愈来愈明显。当然,耶稣说“哀恸”是指不必希求世界称之为和平安和繁荣等事:祂的意思是拒绝和世界协调,或适应世界的标准。这样的人要为世界及世界的罪恶与命运哀恸。当世界沉醉于假期享乐之中时,他们站在一边,而当世界歌唱“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时候,他们却哀哭。他们看出尽管船上的人寻欢作乐,但船已经开始下沉了。世界梦想进步,权柄和前途,但门徒却默想将来的结局,最后的审判和天国的降临。世界是想不到这崇高境界的。既然如此,门徒就成了世上的异乡客,不受欢迎的人,及和平的扰乱者了。无怪乎世界要弃绝他们!当整个国家在欢宴的时候,为什么基督教会老是站在外面观看呢?教会的人难道对他们的同胞没有谅解和同情么?难道他们成了恨入者么?不是的,没有人比门徒更爱其同胞,没有人比基督徒的团契更了解其同胞,但由于那种爱的驱使,他们就不得不在一旁哀恸了。路德在此将那个希腊字译为德文的Leidtragen(担忧),实在是一种令人称赏且富于暗示的思想。

  承担别人忧患

  因为这里的着重点就是承担忧患。门徒的团契并不避开忧患,当作不关己的事一样,乃是愿意将之承担起来。他们这样做,就显出他们与其他人的关系是何其密切。然而同时,他们没有到外边去找寻苦难,或欲採取轻蔑的态度以摆脱苦难。他们在跟从耶稣基督的时候,遇见了什么苦难,就为了祂的缘故承担起来。忧患不能使他们疲倦,不会使他们惊恐,也不能使他们在重压之下爬不起来;绝不,因为他们背负忧患是靠着那扶持他们的那一位,祂已经在十架上担当了全世界的苦难。他们在与那位被钉者的交往中,共同担当忧患:他们能够站在世界上作客,是靠着那一位的力量,因为祂在世界上也没有人认识的,所以就被钉死了。这就是他们的安慰,或说得更贴切一点,这个人就是他们的安慰,是他们的安慰者。(比较路二25)这个异乡客的团体在十字架中找到了安慰,他们之得到安慰,乃是因为他们被置于以色列的安慰者等待着他们的地方。因此,他们无论是在今生或来世,都在他们被钉死的主里找到了真正的家。【注三】

  三、“温柔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承受地土。”(太五5)

  这个异乡客的团契自己没有与生俱来的权利,以保护他们在世上的肢体,而且他们也不要求这样的权利,因为他们是温柔的,他们捨弃自己一切权利,并为了耶稣而活。当他们被责骂的时候,他们保持和平;当他们被虐待的时候,他们就安静地忍受;当他们被驱逐的时候,他们就离开他们的立足地。他们不会到法庭去辩护他们的权利,他们蒙受不公平的时候不会发脾气,他们也不坚持他们在法律上的权益。他们决定将一切权利唯独交给神--有如古代教会所解释的:non cupidi vindictae(他们不欲伸张自己的义)。他们的权利唯独在神的旨意里。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显出他们不属这个世界。世界用怜悯的声调说:留天堂给你们吧,那就是他们的地方了。

  承受新世界

  但耶稣说:“他们必承受地土。”新世界是属于这些没有力量,被褫夺公权的人。那些现在藉暴力与不义获取地土的,将要失去地土,而那些在此完全加以捨弃的,因为他们温柔以至于被钉十架,所以将要统治这个新世界。我们绝不可像加尔文一样,将这件事解释为神要在世界之内施行法律的裁判。这里的意思乃是说,当天国降临的时候,地面将要更新而属于耶稣的羊群。神并没有捨弃世界;祂创造了世界,差祂儿子降世,并在其上建立了祂的教会。因此,在今世已经有了一个开始。神已经赐下了记号。无能无力者在此时此地已经承受了一块土地,因为他们即使在受到十架一般的迫害中,仍然拥有教会及其团契,产业,与弟兄姐妹。世界的更新始于各各他,并要从那里广传开来,因为那温柔的一位就是死在那里。所以到了天国最后来到的时候,所有温柔的人必定获得这世界。

  四、“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饱足。”(太五6)

  跟从耶稣的人不独捨弃他们的权利,他们捨弃他们自己的义。他们凭自己所作的牺牲与成就得不到称赞。他们除了饥渴慕义以外,不能得到义(这对于他们自己的义及神在地上的义亦然),他们永远向前仰望神将来的义,而不能为自己建立义。那些跟从耶稣的人在路上饥渴了。他们渴望所有的罪得到赦免,渴望完全的更新,也渴望世界的更新和神的律法得以完全建立起来,他们仍然脱离不了世界所受的咒诅,他们还是受世界的罪所影响,他们所跟从的一位必定要受咒诅,死在十架上,为追求义而发出绝望的呼声,说:“我的神,我的神,为什离弃我?”然而门徒不能超过其主,他们也要跟从祂的脚踪。蒙受应许而得到饱足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所领受的义不是空的应许,乃是实实在在地得到饱足。他们将要在弥赛亚的筵席里吃生命的粮。他们是有福的,因为他们已于此时此地吃着这粮,因为在他们饥饿中,已为生命的粮所滋养了。【注四】

  五、“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太五7)

  这些没有财产与能力的人,这些世界上的异乡客,这些罪人,这些跟从耶稣者,在他们与祂一起生活中,已经捨弃他们自己的尊严了,因为他们是怜恤人的。他们自己好像还不够贫乏和困苦一样,他们要将别人的困苦、羞辱与罪过放在自己的身上。他们对于被践踏的,患难的,可怜的,犯过失的,被遗弃的,以及一切忧伤烦恼的人,都怀有一般无可抗拒的爱。他们到外面寻找一切陷于罪过当中而受苦的人。他们满着怜悯,并不以为有什么太大的困苦,有什么可怕的罪是他们所担当不了的。如果有人陷于不名誉中,怜恤人的就牺牲自己的名誉加以保护,将别人的羞辱放在自己的身上。他们与税吏和罪人来往,并不介意因此而招致羞辱。为了要怜恤人,他们丢弃人生中最宝贵的东西--个人尊严和名誉。因为他们知道唯一的名誉和尊严就是主自己的怜悯,那是他们的生命唯独赖以为生的。因为祂也不以门徒为耻,祂成了人类的弟兄,死在十架上担当了他们的羞辱。这就是耶稣--那位被钉者--所表露的怜悯了。而祂的跟随者也完全靠着那种怜悯,并且为着那种怜悯尽其义务而得以存活。这种怜悯使他们忘记了自己的名誉和尊严,并寻找拯救罪人。他们乐于捱骂,因为他们知道那样做就有福了。他们相信有一天神要亲自下来,将他们的罪和羞愧放在祂自己的身上。祂要用祂自己的名誉遮盖他们,并除去他们的羞辱。耶稣担当罪人的羞辱和用自己的名誉遮盖他们,乃是祂的光荣。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的主是那样的怜恤人的一位。

  六、“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神。”(太五8)

  谁是清心的人呢?就是那些已经将他们的心完全交给耶稣,使祂单独管理他们的人。只有那样的人,他们的心才既不为他们自己的邪恶,亦不为他们自己有掺杂的德行所污染。清心的人像选当堕落之前一样,单纯得好似孩童,既不知善,亦不知恶:他们的心不为其良心所管辖,却受治于耶稣的旨意。如果人捨弃自己的善,如果他们在痛悔中已经放下了自己的心思,如果他们唯独依靠耶稣,则祂的话必然要洁净他们的心。在此,心灵的纯洁是与一切外表的纯洁,甚至是出于诚意的纯洁相对照。清洁的心对善与恶同样地纯洁,这完全属于基督,并且唯独仰望在前面行走的那一位。只有那些在今世已经单独地仰望耶稣基督--神的儿子--的人,才会看见神。因为唯其如此,他们的心才能免除一切污秽人的幻想,不为矛盾的意慾所分散。他们完全沉醉于默想神之中,他们要看见神,因为他们的心已反射出耶稣基督的形像了。
七、“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神的儿子。”(太五9)

  耶稣的跟从者被召进入平安里。祂宣召他们的时候,他们就得着平安,因为祂是他们的平安。然而现在耶稣告诉他们,他们不独必须要有平安,同时也要使人有平安,为了那个目的,他们于是捨弃一切强制和暴行。因为在基督的国度里,这样的方法是不会得着什么的。祂的国度系和平的国度,祂的羊群也以平安彼此问候。祂的门徒宁愿自己忍受痛苦以保守和平,而不欲别人吃苦。别人要破坏团契的交往,他们却加以维护。他们捨弃一切自我要求,并且默默地忍受别人的仇恨和损害。他们这样做,就以善胜过了恶,并且在世界战争和仇恨中建立了神的和平。然而那种和平最明显之处,就是他们愿意与恶人和平相处,并准备好要在恶人的手上受苦。缔造和平的人愿意与主同背十字架,因为和平是在十架之上完成的。现在他们既然参加了基督的复和工作,所以就被称为神的儿子,如同祂是神的儿子一样。(罗十二17-21)

  八、“为义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太五10)

  这不是指神的义,乃是指为公正的缘由而受苦,为他们公正的判断和行动而受苦。他们之异于世人,乃因他们为基督的缘故而捨弃了一切财产、权利、公义、名誉和力量。以致遭受这些苦。世人要因他们而感到愤怒,所以门徒就不免要为义受逼迫了。世人对于他们的使命和工作,不独不感激领受反要弃绝他们。因此,耶稣赐福给他们,不仅为了他们承认祂的名而直接受苦,更因他们为任何正直的缘由而受苦,这是很重要的。他们所领受的应许和贫穷的人一样,因为在受逼迫的事情上,他们也是同样的可怜。

  拥有八福的团契

  在说完这八福以后,我们自然想知道究竟世上有没有地方可以容得下这样的一个团体?显然地,世上只有一个地方是这样的,在那里我们可以找到那最贫穷、最温柔、和最痛苦的人--那就是在各各他的十字架上。八福所描述的团契,是那位被钉者的团契。与祂同在就失去了一切,但同时也得着了一切。“有福了,有福了”的呼声从十架上发出来的。

  最后的一福是直接对门徒而说,因为唯有他们才能明白,“人若因我辱骂你们,逼迫你们,捏造各样坏话毁谤你们,你们就有福了。应当欢喜快乐,因为你们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在你们以前的先知,人也是这样逼迫他们。”(太五11-12)门徒“因我”而受辱骂,但也是因祂的缘故,这种辱骂就落在祂自己的身上。担当过犯的是祂。咒诅,可怕的逼迫和邪恶的毁谤,都证实门徒与耶稣交往是有福的。这是没为办法不这样的,因为这些温柔的异乡客注定要引起世界的侮辱,暴行和毁谤。这些可怜温柔者的声音太过吓人,太响亮了,但他们忍受痛苦时却太过沉寂了。他们贫穷的见证太有力了,他们对世界的虐待也太过容忍了。这是十分严重的,所以当耶稣称他们为有福的时候,世界却大声喊叫:“除掉他们,除掉他们!”是的,但他们到那里去?去天国。“应当欢喜快乐,因为你们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在天国里,贫穷的人要住在喜乐的厅堂。神要亲手擦去那些在地上哀恸者的眼泪。祂在祂的筵席中要喂养那些饥饿的。在那里,殉道者带有伤痕的身体已经变为荣耀了,他们除去罪恶和悔改的破布,穿上永远公义的白袍。这种欢乐的呼声达到站在十架底下的小群,并且他们也听到耶稣说:“你们有福了!”

  【注】:

  一、罗马皇帝朱利安Julian在一封信中,曾经这样地开玩笑说:“他之所以将基督徒的财产充公,乃是使他们穷得可以进天国。”

  二、八福不只是潘霍华对经文实际深刻的注解,而是他本人亲身的经历。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他的殉道史,特别是他在牢狱中的生活,可以得到印证。

  译自:作门徒的代价卷二第一章 (The Cost of Discipleship : Dietrich Bonhoeffer)

  【注一】:出于肉体的宗教活动的捨己是没有价值。(参林前十三1-3)

  【注二】:马太福音是论到天国子民属灵的光景。马太福音第五章论到心灵的贫穷、捨己。路加福音第六章是论到门徒在生活上的贫穷。

  国教的代表和传道人,是指当时德国的国家宗教的职员。

  【注三】:门徒之所以承担别人的忧患,乃因他们承担了别人灵魂和肉身上的忧患。(太二十五34-36,提前二1-5)

  【注四】:门徒因耶稣基督的义,得以住在神的家得到属灵的饱足。(罗五1-11;加二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