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2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2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2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1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1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1年
九月刊 | 七月刊 | 五月刊
三月刊 |
一月刊

1990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9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8年
三月刊 | 一月刊 |
1987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1986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5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4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3年
十二月刊 | 十月刊 | 八月刊
六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2年
十二月刊 | 十一月刊 | 十月刊
九月刊 | 八月刊 | 七月刊 | 六月刊五月刊 | 四月刊 | 三月刊 | 二月刊 | 一月刊
1981年
十二月刊 |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爱的教育法(四)

鲍思高

  时常看管青年

  三个学生离开了其他的同学们,去寻找一个隐蔽之处,然后紧靠着坐在一条大樑上,尽量避开鲍思高的视线,开始谈论一些不洁的话题。殊不知鲍思高早就猜透了他们的意图,就悄悄地走近他们,出乎他们意料之外,用很慈爱的口气对他们说:“你们为什么不和其他的同学一块玩呢?如果你们三个人分开不在一起的话,个个都是好学生,但是聚在一起,就变成了顽皮虫。”那三个学生顿时面红耳赤;之后对鲍思高热情的眼光微笑,就奔去同其他的同学一起玩了。

  这是鲍思高的教育法之一:年轻人在伦理道德方面很容易有越轨的行动,所以应该时时看管他们,给予他们合宜的改正。为父母者,应知道他们的子女在青年时期仍是个孩子,而且非常容易做出越轨的事,若管教得当,则可避免许多不幸的事件。

  *有一位颇具盛名的心理学家写道:“青少年的人格是缓慢而逐步成长的。婴儿在会站之前,先是坐着,学会讲话之前,自己先依呀依呀地叫着,在会讲‘是’之前,先说‘不是’,在会为人家着想之前,是完全自私的,在有能力自己管理自己之前,还需要他人的管束。他所有的一切才能完全符合成长之律。”青少年时期达到人格发展的巅峰。

  1862年5月31日午后,鲍思高同几个孩子在走廊散步闲谈,忽然他停住脚步,招呼贾礼禄六品修士(慈幼会未来的枢机主教)。之后他离开孩子们几步压低嗓门告诉修士说:

  “我听到有银钱的声音,但我不知道在哪一个方向,可是一定有人在赌钱呢!赶快去寻找这三个学生(告诉他三人的名字);他们一定在赌博。”

  贾修士到处去查看,但是总找不到他们,他自言自语地说:“他们究竟躲在哪里呢?”忽然碰到其中的一个,他问道:

  “你躲藏在什么地方啊!我找了你们好久。”

  “我就在那里啊!没有躲躲藏藏的。”

  “你究竟做些什么事?”

  “我玩呀!”

  “同谁在一起玩呢!”

  “同我的两个同学啊!”

  “你们赌钱是不是?”

  这个学生顿时面红耳赤,他慌乱了,最后还是承认了自己刚才是在赌钱。

  当贾礼禄修士赶到他所指的地点时,并没有找到另外的两个学生。因为他们一见他走来就很快地躲到另一个地方去了。不久之后他遇到了他们。他们也承认自己赌钱的事。贾礼禄向鲍思高报告调查的结果后,鲍思高就告诉他说,前一天晚上,他曾梦见那三个青年赌钱。

  这也是鲍思高的一种教育方法:青年人时时刻刻都应该受人看管和指导。

  *许多年前的教育工作者相信子女们的诞生,对父母而言,就好像新的黑板供人用来写字的。没有比这更错的观念。没有调过音的乐器,必须经乐师调音,才能奏出优美的旋律。青年人如同那没有调过音的乐器,必须经由父母师长的管教和关心,才能成为优秀的青年。

  *从刚出生的婴儿来看,他们就各有不同的情形:不单在体重上,身材上,皮肤上各有所别,连对环境反应的态度亦各有不同。有些很活泼,有些却如木石般不爱动,有些哭闹,令人厌烦,又有些却很安静乖巧。对这些小宝贝们的一举一动就连最能干最良善的父母,也束手无策,可是父母们都能作到一件非常美妙和重要的事,就是耐心地爱护看管他们,逐渐了解他们,祈祷时将孩子们托付给神。

  了解青年

  在4月的一个宁静晚间,鲍思高同几个青年散步时,讲了这样的一个奇梦。他用低沉的声音说:“我见到一个青年中心的孩子躺在一座兵营大厅的地下;在他的四周零乱地放着许多刺刀、长枪、手枪以及一块块人身的肢体。观察他的处境,彷彿他正面临着死亡边缘。我就俯身问他说:‘你怎会落到这样可怜的地步呢?’他回答说:‘你难道没有看见在我四周的凶器吗?我做了凶手几小时后,就要被执行枪决。’”

  那些听鲍思高讲话的青年们顿时感觉恐怖而面色苍白。鲍思高继续说道:“我认识那个孩子,我要怀着良善的慈爱去改正他的毛病,可是他的脾气竟是如此的残暴,恐怕难能得到好的效果。”
鲍思高的预言后来成为事实。那个孩子长大后,曾投身军界服务。可是行为不检,因为杀害他的上司而被枪毙了。幸亏临死前能自知悔改!在枪决前,他要求办告解和领圣体。

  鲍思高有远大的眼光:他能够根据青年初期行为表现的趋向,预测出将来会发生的结果。他猜对了一些幼苗将来发展的情形。总而言之:他了解青年。

  这里有几点是父母们及教育工作者该当做到的:

  要会观察孩子们的行动,了解他们的趋向,以及预测他们的未来。青年时期是一种觉醒、好奇、自我追求的时期。青年唯一肯接受的事:就是一位富有爱心的指导者,能帮助他,而不严词指责他。

  又有一些态度是为父母者及教育者该当绝对避免的:

  *第一种态度认为子女们的缺点,恶习和毛病都是一些过度性的事,或只是一些无所谓的小事而已。他们这样说道:“这种情况很快就会好转的。目前虽是一个不良的时刻,但一切都会过去的。”这就等于说,父母曾设法了解自己的子女,但并没有纠正孩子们的缺点,这纯然是一种消极,无所谓的态度,不单无益,而且太不明智。因为孩子们没有父母的帮助和指导,不可能自己成熟起来。

  *第二种态度更加恶劣,即毫不讲理,又不合适,以粗野的举动,大叫大骂来责备子女。孩子们在这青春时期,正趋向于自主。如果想以暴力来改变和指导孩子们的发展,是缺乏经验的行动。青年将会採取自卫的心理,把自己关在一个隐藏的角落里。

  *真正关心的态度是了解孩子,了解整个的孩子。了解孩子表示我们已经知道对孩子们採取什么教导的方法了。应当避免发怒,无礼的轻视,以及不愉快的气氛。你们的孩子固执不肯听从你们吗?你们应当惩罚他,不过要心平气和并以宽恕的态度去做。心平气和使你们更适宜于处罚恶行。

  *这还不够,有许多为父母者太溺爱他们的子女,致使以后无法了解他们。

  并非单单原谅他们就能了事,相反的,要能在每一个行动中,连对于不良的行动也要这样去做,就是找出其中好的一面,甚至于最好的一面。青年时期的孩子,本来就想使自己平衡,而且他们比任何其他时期的人更容易陷于错误。许多环境的因素理应减轻他们大部份的过错!如遇他该当受惩罚且应受严重的责罚时,常必须善意考虑之后才施罚。事实上,青年非常愿意在这种光景中,获得他人的谅解。如果此时他们能获得父母主动的同情,他们将会永远感恩不尽。

摘自:爱的教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