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2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2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2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1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1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1年
九月刊 | 七月刊 | 五月刊
三月刊 |
一月刊

1990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9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8年
三月刊 | 一月刊 |
1987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1986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5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4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3年
十二月刊 | 十月刊 | 八月刊
六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2年
十二月刊 | 十一月刊 | 十月刊
九月刊 | 八月刊 | 七月刊 | 六月刊五月刊 | 四月刊 | 三月刊 | 二月刊 | 一月刊
1981年
十二月刊 |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戚伯门的教会生活

法兰克荷姆斯

  戚伯门(Robert C. Chapman (1803-1902))为十九世纪英国弟兄会中的几位属灵人之一,他虽然离开英国国教独立服事,但因他的属灵生命和服事,使得当时英国各教派进到合一的光景。他在世有一百年之久,被公认为当代英国教会“爱的使徒”。以下摘录他在生活上用爱心服事的事迹。

  英国弟兄会

  十九世纪初,神在英国弟兄会的见证,他们是接续早期清教徒的脚踪,从新约圣经中看教会信徒皆弟兄,信徒可以自由地在家中聚会,彼此相交、互相劝勉,就是保罗在哥林多前书第十四章所教导的聚会模型。这与英国圣公会所设立圣品阶级牧师的制度完全不同,在国教中只有牧师才有资格执行圣经教导、擘饼、施洗及其他圣礼。当时,平信徒不自由聚会,只有圣公会才是正统合法的教会。

  由于弟兄会恢复了圣经所记载--信徒在家中独立聚会和相交的生活--使得弟兄会的信徒能在圣灵引导的亮光中看见圣经的亮光,从神的话语得到生命的喂养,而表现在与“世俗分别”、“弟兄相爱”的生活上。弟兄会的属灵复兴,使得教会真理在他们服事中得到完整了解,从他们中间的属灵工人所发表的圣经真理,奠定了后来基督教圣经真理的架构。在这个架构──神话语的规模(大纲),为教会立下属灵生命成长启示的根基,再从这个生命成长的亮光,带进二十世纪初英国开西聚会──造就世界各地传道人的灵命,而引发了二十世纪初普世教会福音的复兴。

  一、戚伯门的教会生活

  戚伯门虽出身富贵家庭,从事英国社会高级职业──律师的行业。他在加入弟兄会后就把传统教会弟兄们社会阶级打破。早期英国国教信徒很少有私下来往,贫富之间没有来往。但是,弟兄会的信徒是不分贫富、知识、教育、社会阶级;在信徒家中以弟兄姊妹相交、聚会和共同生活。戚伯门就是在这圣经亮光中,效法主耶稣传道的模式,进到各种阶层的中间与他们来往,传扬神国的福音。这生活不但造就了与他来往的信徒,也使他的信仰真理在生活中实行出来。就在这与信徒共同生活方式中,他单身服事了七十九年,直到一百岁才被主接去。戚伯门在英国班斯泰埠的住所“以便以谢”,成为大西洋两岸,传道人所向往交通的地方,他也被公认为百年来“爱的使徒”。

  二、接待之家

  新约圣经记载,教会聚会是在家中聚会。主耶稣在三年半传道中,有许多家庭接待他和门徒,其中尤以马大和马利亚的家最为著名。教会历史中福音和灵性复兴的起点,都是在信徒的家中,戚伯门就是在这个亮光下开始他的“接待之家”。

  早期戚伯门原来在英国伦敦传道,后来他接到班斯泰埠浸信会的邀请,有人问他前往的负担。他说:“有许多传基督的人,但没有多少人活出基督,我的主要目的是去活出基督。”

  戚伯门在班斯泰埠住过一段日子后,就在新楼巷找到一所房子;这样就可以进入德比区的中心,与穷人朝夕相处,新厦离“以便以谢”不远,房子是非常简陋陕窄,常有异味迎着鼻腔冲来,因为离墙角不远有硝皮场,这和他住在伦敦的环境有何等迥异不同的强烈写照!说到这段时日,他说,当他悔改得救时,就知道骄傲会成为常缠绕他的罪,他曾在镇中坐在奔驰着有车夫侍从的马车,(可能是指着去探访柏斯莱家)现在却住在小巷中工人住的小屋,他常感到“不能心高气昂”;就在这么早期,好一个重拳击打,把这个置死的毒蛇遏止了!

  戚伯门住在第六号房子,一开始他就下决心要让神的子民来自由居住在自己的房子。他过着信心生活,没有任何薪俸,他觉得若有人住在这个家一个或两个星期,如果知道这家中最小的一项物件也是藉信心从神的手领受的,这样会帮助他们的一生,当他一住进这个房子,就祷告要客人来住,真的有人来住,不过时间不长,客人走后他又是孤零零一个人。这件事给他困惑不解,别人却不以为然,他们认为理由很简单:“到班斯泰埠来住的人,当然不会满意一个三十岁单身汉理家,而这所小白房子又位于市中最穷的地区。”但戚伯门深信主带领他住进这所房子,又坚信常会有访客来临。因此他很难过,就跪下来,在神面前谦卑地省察自己的生活,他呼求:“主,你为何不差遣你的儿女来我这里?”从那天起,他不必再重复问主这个问题,因为在他的屋檐下访客络绎不绝。

  三、七十年的接待生活

  戚伯门定规好,不问客人要住宿多久。当访客来临时,就把卧房指给他看,然后告诉他一些家中习惯,请求他把皮靴留在房门外让戚伯门擦净。偶而有人提出客人在任何时间到达,并且可随意居留,房间又是那么少,会不会不够住了。他就回答:“神会安排一切。”若有人怀疑,可随时来调查,事实证明神果然安排妥当。七十年来,从没有一个客人因房间不够而需要离去。由此,可以看见圣灵对他接待工作的安排。

  有时候一天快完了,粮食也用光又没有钱去添补;戚伯门不当这是紧急,他认为这不过是神在那天要做工,便说:“我们该为这事祷告。”透过祷告,第二天的早餐就有着落了。信心的生活是这样的自然,低调,住在六号房子的客人并不察觉到发生过什么事。戚伯门不愿意把像孩子般倚赖神是件非同小可的事宣扬出来,更不愿意有人注意到他,甚至认为这样做,神的名至终会得到荣耀。随着岁月的递增,他在英伦海岛有些名气是事实,那纯粹是因为他的职事非常有能力。当戚伯门过世后,皮尔逊博士(Dr. A.T. Pierson)写道:“当时地上有些巨人。”戚伯门就是一位属灵巨人,他的名声没有任何是靠属肉体方式表扬而得到的。

  戚伯门并不觉得任何工作是卑贱的,访客们对他擦客人的皮靴、皮鞋的习惯印象特别深刻。实际上也在这一点他遇到最多抗拒,客人们都感到房子虽是简陋,但他非常有修养,当他传讲神的话时,带着恩典能力,客人们极端不愿意他为他们做这么低微的工作,但戚伯门丝毫不让步。有一位客人,感到主人的高贵出身及属灵进深,拒绝让他把皮靴拿去。戚伯门说:“我坚持要这样做,前人是替圣徒洗脚,现在既然没有这种习俗,那我就做最接近的工作──清洁鞋子。”在新楼巷的居民很快就发现迁来的人是非凡的。每天凌晨四点钟,他就在街上大步行走迈向城外,这些清晨迈步有时使他走到依尔发康比早餐──离开十二里外在德文郡山上。至少有一次午餐前,走到四十里路程的爱士德。不过他经常会走几里路,然后回来清洁鞋子或叫醒客人。

  从这里就看出他很少在三点半后起床,在他的床畔放着一个四方形巨大包铅的澡盆。每晚上准九时正,当他道过晚安后,洗个热水澡然后就寝。每天清晨,当整个城市还在沉睡,他就洗个冷水澡,换上衣服。有一次他对一位青年客人说:“亲爱的弟兄,神赐给我们宝贵的身体,也期待我们像好工人,将它照顾妥贴。我每晚把身上的毛孔都打开,早上又用冷水澡把毛孔关闭起来。”

  一直到中午,不论是在户外或室内,大部分的时间他都用在祷告、读经或默想,用个保守的估计,他大概在中午前花七个小时与神有很好的交通,无疑这是他属灵能力的秘诀。现代的信徒若小心跟着这个榜样,情况就很好了;在神前久等候而得的平静及能力不像以前那样被珍惜。肉体的活动常常代替属灵的能力,有些工作是匆匆地进行,又或者一切计划好,然后才来求神的祝福。戚伯门完成一些巨大工作,却没有引起搅动和繁忙的现象,他的生命正如浩荡大河的主流,气势磅礴,不是涓涓细流。

  四、星期六安息

  希伯来书第四章论到属灵生命的成熟,就是脱离旧人肉体的努力,竭力歇了自己的工,进入神所预备在基督里神圣的安息。(来四9-11)对于全心事奉神的戚伯门来说,星期六是他进入安息的日子,这个时间使他得以进到主面前与主交通,对主和他所服事的教会和信徒,有更新的认识。

  每星期六,他把自己的心完全安息下来,才来面对所有的责任。他经常把这一天花在工作室内,散步和木工是他主要的消遣,星期六就是做木工。在他小房子的后面,他弄了个小房间做木工用。房间里有长板凳,一套好的工具,主要的工具是车床。这车床是他心爱的工具,有无数的辗面板从这里出来,他不是送给客人,就是出售做宣道基金。

  星期六,他不接见任何人,朋友们和邻居都知道要和他谈事情最好选别的日子。有一位他特别喜爱的青年弟兄试过到他工作室门外,听到这样的指示:“你可以进来,但只许谈车床。”

  甚至这样的消遣也陪伴着属灵的操练,因为星期六他经常禁食。他工作时,常在交通中向他的主倾心吐意,戚伯门性格的特点就是把属灵和实际生活调在一起。他一面祷告一面走路或做家务。事实上,他拒绝承认用人工来辨别属灵或属世的责任,神:“无论做什么,都要从心里做,像是给主做的,不是给人做的,因你们知道从主那里必得着基督为赏赐;你们所事奉的乃是主基督。”(西三23-24)

  从某些角度看来,星期六对他来说,是最满足的一天,因为其它的日子都被牧养的事情所霸占,星期六这一天让他的心灵重新得力。有人因紧急要事曾在星期六冲进他的工作室,发现他的脸面发光像天使。

  五、基督的肢体

  戚伯门从神得到的异象是基督和教会,就是教会在地上的使命是活出基督。他说:

  “我们也常把『基督的肢体』这句话挂在口头上,但愿这句话常带着敬畏和挚爱。

  歌罗西书第二章14节,神的赦免正像赐赦免的神──永远,包括一切,不能测量,……没有定罪的可能,那敌对我的绑索已经被钉死了,正如在审判的法庭对债务人的保障一样,……我的全人都欠了他。让基督住在我心坎里,来引导眼目的每一瞥,心里的每个意念。

  如果我们看到一个王子衣衫褴褛,和一些平民共坐在啤酒凳子上,这种情景是否古怪反常?那么更大的不协调是当永生神的孩子,在神看来是君王和祭司,降低自己与那些还没有重生的人交通。

  按时间次序,我们先在第一个亚当里,先在这属土的人里,但是在旨意和程度上却不是这样,在这层次里我们是在末了亚当里,就是那第二个人,从天而降的主,然后我们跌进第一个人里。

  羊群中的每一只都带着它主人的印记:所以基督的群羊也有他们的印记,就是灵里贫穷,每一个都是可怜贫穷的罪人,按照神的正义自审和自己定罪过的。

  神要我们以所有向他负责,不是以我们所没有的,若我有十分钟可读神的话,我有否负责使用这十分钟呢?

  许多信徒虽然活在新约的时代,却是在旧约的灵里行事为人。”

  上面是他信息的摘要,这些内容向我们呈现出“教会”信徒在家庭聚会的学习的真理,是藉着查考、分享圣经,将基督的生命在生活中活出来。“弟兄会”在当时英国教会中的特别,是每位信徒不只熟悉圣经、背诵,而且努力将他们所得的亮光在生活中活出来,这就是他们属灵复兴的秘诀。他们不像其他教会信徒,倚靠属灵牧师主日的讲台和查经来喂养,因此,他们是那一些“长大成人能吃乾粮”的信徒。

  六、忠心的牧者

  回到班斯泰埠后,戚伯门继续恢复他的牧养职责。事实上,他首要的工作是牧养,警惕地照管神的羊群。他很有爱心地,忍耐地“寻找失丧的;把退去的带回来;缠裹那伤心的;坚固有病的……。”他小心翼翼地进入所服侍的人的喜乐或忧愁中,常常记得这道命令“与喜乐的人要同乐,与哀哭的人要同哭。”

  牧者的工作总是很平凡:一位真正的牧者一个月又一个月,一年复一年地劳苦,应付神的子民各种不同的难处,带领他们在神的恩典中向前。“用温柔教导那些反对他们的人。”旁观者可能觉得他的工作千篇一律,累月积年,但是外面的样式好像变化不大,详细的内容却是经常变动。因为一位细心的牧者会觉察到:没有两位属主的人有一模一式的难处,而且,这些详情多半是须保守秘密的,所以一位牧者的全部工作是外人无法得知的。

  戚伯门在西班牙和爱尔兰的布道工作,还有他在英国所参与的特会,都显出他是神所信托的仆人。但他整个服侍的中心却是格罗斯维纳街,和那里的牧养工作。在他死时所留存的,亲热的交通,对《圣经》的尊重以及按照《圣经》而有的模式,可以成为七十年来劳苦的碑志,也说明一个事实,如果一个人把他的恩赐运用在一个区域,那么他的工作也是巩固的。

  与别的长辈同工

  但是他并不是单独控制这个服侍,他不过是格罗斯维纳街几位长老中的一位。他不接受达秘认为“不可能遵照《圣经》的命令来设立长老”的主张,他不相信提摩太前书三章及提多书一章仅具历史的意义。他来到班斯泰埠的首要责任,就是决心教导他们他自己读经的亮光,也发现在启示的话中有长老的存在。他没有强调执事的设立,虽然在贝斯托的“伯赛大”(Bethesda)有这样做法,因他们感到在新约里启示的样式该不会错。班斯泰埠的长老们,不是因为他们在社会或经济上的地位,乃是那些有恩赐,在弟兄中显出有领导和教导的能力。无可厚非地戚伯门在弟兄中独树一帜,因为他有些特别恩赐。他是个牧者、教师和传福音的人──是建立神工作的理想器皿。有些人却用这一点来批评他,说他从来不肯罢休不做他们的“牧师”。但是在格罗斯维纳街,同他一起当长老的知道他如何迫切地愿意所有的人都运用他们的恩赐。在戚伯门身上神已经如此明显地呼召他来做他的工,所以长老们绝不愿意他在虚假的谦卑中保留神所托付他的,以致使圣灵担忧。

  探访工作

  探访工作,主也大使用他。下午的时候,他认真地在神的子民中走动并关心他们的生活。当他穿过大街小巷时,路人均尊敬地与他打招呼,甚至那些住在德比(穷人区)的人,一向对与他们不同阶层的人,投以不屑的秽语,也感到戚伯门心中关心他们。站在门口的妇女们,常看到他慈祥的微笑,偶尔加上一些温柔的劝告,叫她们心中很舒畅。

  当他步进一户人家,心中常有一段《圣经》的话,也等待合适的机会把经文带进谈话中。但是却不用常人的方式。

  当他要把一段经文说进人的深处,他会用另外一种方式,就是把经文的上一半背出来,等候对方把他完成。他会在街上碰到主内的朋友时,很自负地说:“我凡事都能做”,期待对方接着说:“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基督。”他这种自然、愉快的方式,别人可能感到特别,却也接受并宝贝这些做法。

  有一次他去探访一位灵性低沉的基督徒女士。她谈到前途的暗淡;当她思忖前面的难处,心中十分受压,不肯接受任何的慰藉。戚伯门提议:“让我们一起读经吧。”她就拿出她的《圣经》,他也拿出他的。他说要念诗篇二十三篇,找到了就念:“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我必缺乏。”她就抗议说:“你读错了。”他重读一次,还是把“不”漏掉。她就喊说:“但是我的《圣经》不是这样写!”他答道:“那么就念你的吧!”现在她清楚戚伯门所要的重点,就读出:“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她的惧怕就消除,喜乐也回来了。

  戚伯门十分担心信徒阅读的材料。那些年代不像今天有可靠的布道出版社,登载一串有造就基督人的读品。为着预防信徒读了不合适的书,影响他们受鬼魔欺骗的危险;又唯恐有些人因为阅读有关《圣经》的书籍而代替神圣的话,他劝听众专心读《圣经》。他常背诵一段韵文,深印在格罗斯维纳街会众的脑海,韵文大致如下:

  “世人的书不过是充满糟糠的积蓄,
  神的无有仍是金谷丰赐,
  因此撇弃糠糟,力上加力,
  收集所有神的宝贝谷物。”

  牧养儿童

  戚伯门肯在孩童身上花工夫。不良的牧者对小羊不感兴趣,班纳特(W. H. Bennet)回想到有一次,戚伯门和他同住在卡迪夫,有一群主日学的老师们来和他一起茗茶。谈到他们工作的重要性,戚伯门说:“务要记得,在你们班里的这些小孩是下一代的父母亲,每一个是逐渐扩大圈子的影响中心,福音也可藉此得以广传,许多灵魂得到祝福。”然后他提起最近在伦敦碰到一位女士对他说,记得她还是个小女孩,在朋友家里遇见他,当时他送给她两段《圣经》,使她能够在早年归入基督。就在这个时候,一同茗茶的一位女士说她悔改的经过也很相似。当她小时候在街上漫步时,戚伯门先生遇见她并且问她一个怪问题:“你能否告诉我,亲爱的耶稣为何像羊被牵到宰杀之地?”她不知所措,而戚伯门也很识相不穷问下去。她思考到这个特别的问题,就去问母亲。母亲叫她读以赛亚书五十三章;于是找到了答案,晓得耶稣受害是为她的罪孽。这些话马上说到她的心里,她也就得救了。

  有一天戚伯门和弟兄们到一位信徒的家中用茶点,这家人有几个小孩子,所以没有法子共坐一席。女主人只好为贵宾摆设一席,小孩子的一桌食物就没有那么奢华。当戚伯门进来就坐在被指定的好桌子上,众人都满意他这样做,然后他告诉其他的弟兄们坐到另一桌,就把孩子们都叫来和他共用佳肴。

  那是颇有趣味的一幕:做母亲的感到尴尬,孩子们则兴高采烈。那些严肃的长老们要一本正经地坐在孩子们的椅子上,用那些简陋的杯盘餐具,而年轻人尽情享受奢华的一流餐具,同时聆听最受欢迎客人的谈话。

  他的好朋友亨利.苏陶(Henry. W. Soltan)的孩子们,喜欢和戚伯门谈话。孩子们告诉他,他们已相信主耶稣得到救恩。他把孩子们召集到他身畔,对他们说:“孩子们,有一天──可能是几年后──撒但那恶者一定会尝试叫你们怀疑基督的爱,但要记得:“没有人能从他手里把你们夺去。”

  解决家庭纠纷

  戚伯门常被请去替人和解家庭的纠纷。有一对年轻的基督徒夫妻分开了,要他去帮助他们。但是他的第一次接触并不被欣赏。然而有一天,这位妻子去参加一个聚会,会中戚伯门谈到舌头的罪,会后她对他说:“这样把我暴露在众人面前实在是丢脸!”可是当他准备讲章时,并没有把她的事放在心上,这纯粹是圣灵对她说话,责备那引起夫妻分离的罪。戚伯门就藉此机会向她指出,应该承认自己严重的缺点,也清楚说出假若她把所有的错误都推在丈夫身上,那么复和就没有可能。这位丈夫现在住在另一个市镇,戚伯门亲自去访问他,和他一同散步。这位丈夫一直在等待戚伯门的责备,但戚伯门却只字不提,可是与这么一位圣洁者为伍,就是一种责备。这位丈夫自觉惭愧,渴望再见妻子向她认错。很快的他们就会面,泪流满面,彼此要求对方的原谅。经过这次甜美的复和,二人就能快活地,有目的地生活在一起。

摘自:真正的弟兄(BROTHER INDEED by Frank Hol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