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2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2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2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1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1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1年
九月刊 | 七月刊 | 五月刊
三月刊 |
一月刊

1990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9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8年
三月刊 | 一月刊 |
1987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1986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5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4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3年
十二月刊 | 十月刊 | 八月刊
六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2年
十二月刊 | 十一月刊 | 十月刊
九月刊 | 八月刊 | 七月刊 | 六月刊五月刊 | 四月刊 | 三月刊 | 二月刊 | 一月刊
1981年
十二月刊 |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一位退休宣教士的回顾(二)

李亚农

  【李亚农宣教士,由他祖父开始,一家三代都曾经在中国宣教,他操着四川口音的中国国语,在中国人当中生活和工作,超过四十五年,从大陆出来到新加坡,就承担了海外基督徒使团副主任的重任。】

  宣教工作的喜乐

  虽然宣教士的生活充满着艰辛,但同时也满有喜乐;就是作为传神信息的人把福音带给还未相信耶稣基督的人;就是眼见信主的人开始过信徒的生活,参与积极的事奉;就是与种族不同的人,在基督内成为好朋友,学习并明白他们的生活习惯;就是晚上当体力用尽时一躺在床上即能入梦等。其中最大的两次喜乐,便是带了两个人归主。第一位是一位校长,他寻找神已有两年了,他到我那里要我告诉他怎样可以找到神。我用了一小时解释给他听,但丝毫没有进展。一位中国同工又用了半小时和他谈,但仍无反应。当他要离开时,我求神开他的眼,之后,又告诉他一些经文,解释给他听。忽然,他面孔出现了笑容,说:“啊,就是这样?”神的荣光照射到他的心中,他现在才明白,不是经过理智,而是经圣灵的启示。那时候喜乐充满了我的心,因我亲眼见到神拯救一个宝贵的灵魂。另一次,一位执事来买一本圣经,他是从邻近一间对福音不大了解的教会来的。我很想知道这位很虔诚的执事到底明白了因信称义的真理没有。于是,我问他:“殷先生,你重生了没有?”他回答:“我已做教友三十年了。”我再问他,他又告诉我他做了执事也有二十年了,于是,我再次很有礼貌地问他:“对不起,我并没有问你在教会中有多久,只是问你重生了没有?”他静默了一会,回答说:“抱歉得很,我不明白你讲什么。”于是,我把重生的道理讲给他听,然后,我们一同跪下,他祈求主耶稣进到他心中。他进入救恩的真理内,使他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变,对于我来说,说不出的喜乐直从我心中涌流出来。
明白别人的看法

  信徒的交通也是另外一种的喜乐。可惜我很慢才学到,与别人的不同教会,不同思想的信徒交通的乐趣。我看到我自己思想的狭窄。我不会欣赏别人用不同的方式来崇拜。到后来,当我与不同背景,不同种族,不同宗派的人交通时,才能使我享受到很大的喜乐。当然,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年纪渐长时,才明白神喜欢很多不同的事。他要我们在不同当中能同心。神喜欢我能看重与我意见不同的人,而神往往藉着他们,来改变我的看法。有一个不容易的功课,便是学习不要求别人和自己完全一样解释神的心意。大能的神常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来表明他的心意。假如我一直都不会接纳别人不同的看法的话,我会觉得我的损失实在很大。

  有什么遗憾的事?

  有一最遗憾的事便是没有把握机会多向别人讲一些鼓励和帮助别人的话。当工作不顺利时,宣教士很容易沉溺在他自己的难题中,以致看不见神大能的手。另一件遗憾的事便是自己在宣教的事工上没有受到足够的训练,特别在两方面:一是在非教会机构中工作至少一年的机会。在那种场合中,我会明白在非信徒中工作和生活是怎样的一回事,做了神的工人后,很容易便只在信徒中生活一辈子了。

  另一更大的遗憾便是我没有用至少一年的时间在自己国家的教会中做传道或助理牧师,由于这缘故,我不能真正体会在教会中工作的问题。我处身于外国,不同风俗,不同言语的环境中,更加不容易明白如何才可以做一个好的教会工作者。

  一九五一年离开中国大陆

  中国大陆是我出生的地方,是我祖父,父亲及我宣教的地方,是我的四个孩子出生的地方。我们在一九四九年后,尽量地逗留下去,直到发觉在大陆的居留使中国信徒感到十分不便的时候,我们便不得不离开。因为当他们与我们来往的时候,他们便会被指为有政治嫌疑。于是,一个个宣教士纷纷带着沉重的心情,来到了香港。在那时,我们发现神在东南亚有其他的工作等着我们。我们在大陆明白信徒为信仰的缘故如何付上代价,更记起神如何在抗日战争的时候,燃起了复兴的火把,来为着以后的一段日子先作好准备。很多基督徒为他们信仰的缘故遭受苦难,有些付出了生命,在历世历代以来,神多次的表明,何处神的子民受压迫越大,他们的见证越真实。我们相信神的教会仍在大陆不断地增长,信主的人也不断地加入隐藏的教会。我现在不难想像到有一天,神会差派大批的见证人,从大陆出来到世界各地,宣告神如何在困难的日子中保守他们,加力量给他们。

  将来又如何?

  当宣教士在一九四九到一九五二年间从大陆出来时,神将他们分别派到其他地方去工作,现在,经过二十五年,只有极少数曾在中国大陆工作的宣教士留下在东南亚,还有几年,全部都会退休了。下一个阶段将是怎样?基督并没有收回他向门徒发施的命令;到普世去传福音。感谢神,年青的男女,仍然陆续不断地出来肩负起这大使命,他们从世界各地而来,又往世界各地而去。而最令人兴奋的事便是神的灵在亚洲基督徒中工作,唤起不少的亚洲宣教士把福音带往前此未有福音传到的地方去。这种运动,特别影响华人青年。东南亚的华人教会中,有祈祷和经济支持年青宣教士的潜力。我们要着实地问自己,是否正确地知所先后?有否在圣灵的带领下,发现自己的目标?基督叫他的门徒抬起头来看那成熟的田地。(田地便是世界。马太福音第十三章38节)广阔的庄稼已经成熟,而华人教会在末世的时候应该有一个从心中发出的呼求:“全世界归向基督。”我们感谢神!他已兴起了很多的华人信徒参与宣教的工作,但是在我们的祈祷和计划中,应该记得在华人教会面前的门,是通往全世界的门。大部份的华籍宣教士仍在世界各地的华人当中工作,这是好的,合乎圣经的教训。伟大的宣教士保罗曾说:“我是大有忧愁,心里时常伤痛,为我弟兄,我骨肉之亲,就是自己被咒诅,与基督分离,我也愿意。”但同是一个人,保罗又说:“我是外邦人的使徒。主向我说:‘你去罢,我要差你远远的往外邦人那里去。’”为着外国人,保罗昼夜劳苦。

  来自各族各方各民

  在耶路撒冷的犹太基督徒,当他们受逼迫而四散时,他们只向犹太人传讲福音。(使徒行传第十一章19节)结果在耶路撒冷的教会便成为弱小的教会。而安提阿教会便不同,他们出去,向各种族,各国传福音,于是神赐福他们。据历史学者的记载:有一个时期,在安提阿城中,每两个人当中,便有一位是基督徒。

  请容许我与各位分享我的负担。除非我们教会很着实的向别的人民,别的国家来传福音,否则神的福气不能完全的降临在我们教会之中。今天,基督给我们的命令便是到各民族,各地方去使他们作神的门徒。“全世界归向基督”不应只是一种口号,应是时时刻刻放在心内,使青年男女放下他们的自私,偏见和不愿,而踏上向世界进军的路途。耶稣说:“作工的人少……,”要我们努力地,为着华人教会的宣教工作求神。当我们祈求时,我们不要忘了神会以呼召我们来成就我们的祈求。对全世界来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如果马礼逊先生和戴德生先生都只向在广州和上海的英国人传福音的话,福音怎能广传于中国呢?就是因为神把向中国人传福音的感动放在戴德生先生的身上,以致他能够说:“如果我有千镑英镑,我愿全给中国人;如果我有千条生命,决不留下一条不给中国。”到现在,大约有一千的中国宣教士由东南亚的华人教会差派到世界各地去传福音,这会加速主耶稣的再来。(马太福音第二十四章14节)让我们继续努力,远超出这数字。

  改变的型式──永恒的事实

  宣教工作在过去几十年来,有很大的改变,尤其是在最近十年间更为显著。除了在一些隔离的部落中,肉身的艰苦不是一个大问题。但别的问题,如与当地人同化及合作,仍然不能忽视。同时,基本的宣教原则始终不变。每一位宣教士必须清楚知道神在他身上的特别呼召,必须学习当地的言语及生活习惯。与所爱的人分离仍是免不了的,有时甚至会做一些与祖国习惯相违反的事。处于这困扰及充满压力的世代,同工方面来的误会决不会减。孤单的生活也始终逃避不了,从撒但而来的攻击时时使灵性乾枯及面临心灰意冷。但在这一切的当中,神的真实没有丝毫的改变,而他的大能继续在各样的环境中不断地施展出来。(路加福音二十四章49节)华人宣教士往普世宣教到底是怎样一回事,我们要彻底的思想。这些宣教士需要健康方面的照顾,孤独时的鼓励,需要差派的教会的代祷及了解,经济的需要应该有固定的来源。这些宣教士到海外时,需要比在本土传福音的受更严格训练,更须学习前人的经验。关心海外宣教工作的教会应时时检讨目前世界的局势,并把需要摆在信徒的面前。

  神极大的容忍

  “手扶着犁向后看的,不配进神的国。”(路九62)但神仍对我们有极大的恩慈及忍耐。我时时想到过去,如何渴望着一个安定温暖的家。我知道有不少别的宣教土也是这样,有些人准备回家的时候,再一次被挑正,以致停留下来。和我同期的一位宣教士,后来成为一个宣教工作的杰出领袖。他本来要写一封辞职信给所属差会。但再三思考之下终于没有把那封信寄出。约拿回头看他施,彼得重操捕鱼的旧业,但神给约拿第二次机会,也再一次呼召彼得重新开始,结果彼得为主被钉十字架而死。

  我们都不配,然而明白我们软弱的神,还是对我们说:“我可差遣谁呢?谁肯为我们去呢?”我们能否诚恳地回答:“主啊!我在这里,请差遣我。”同时说:“请在现在或明天差遣我,差我去为主作活的见证,甚至去死也在所不惜,但无论如何,给我有被差遣的福气!”(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