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2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2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2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1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1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1年
九月刊 | 七月刊 | 五月刊
三月刊 |
一月刊

1990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9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8年
三月刊 | 一月刊 |
1987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1986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5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4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3年
十二月刊 | 十月刊 | 八月刊
六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2年
十二月刊 | 十一月刊 | 十月刊
九月刊 | 八月刊 | 七月刊 | 六月刊五月刊 | 四月刊 | 三月刊 | 二月刊 | 一月刊
1981年
十二月刊 |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默想《约伯记》-生命的成熟(五)

张得胜

  伍、成熟

  约伯的三友年迈寿高,人生经验丰富,一连八次发言,但均无法折服约伯,因为是凭各人一己观点,不是凭着神的观点说话。到第九次约伯说完,他们就不再说了,辩论随之结束。

  这时,有一位旁听的年青人以利户开口,对他们四人的观点作了评论。以利户是一位单纯的人,他的言语并不愚昧,表达了神一部份的立场,说出受苦的理由。

  以利户说:自以为义,自以为清洁无辜,这是不对的,因为人的义像污秽的衣服,无法与神的全义相比。不要因无罪受苦而心怀不平,或对神误解。人可能达到无罪,但不一定没有骄傲。神借着困苦,趁着他们受压,开通他们心灵的窍,以进入生命的宽阔。敬畏神的人受苦必不落空;我们受苦与我们的生命有益,可以饱尝神恩典的新鲜与肥甘。

  总之,神为大,我们不能全知;神在人身上的要求比世人的要求为高,苦难过后,然后就会知道。

  以利户说完后,末了是神说话,指出人所知之有限,不能以一己之义判定神的非义。神用时间与事实答复苦难问题,叫人看出神作为的完全,是人的头脑料想不到的,祂没有留下一样好处不给敬畏祂的人。

  厌恶自己(伯四十二5-6)

  约伯对神的认识是从列祖的遗传而来,从风闻而来,并没有亲身的经历。直到这一次受苦过后,对神的认识才从头脑而变为实际,好像亲眼见过神一般。(来八10、11,约壹一1、2)

  以往,约伯认为自己的生活行为,存心态度,高于世上的众人,相当合乎神的要求了。如今,经过苦难以后,他才发现,那些自以为可夸的义,仍然是可厌弃的,一点不值得自夸。毁掉了一己之义却换来对神亲身之认识,以及对一己虚空认识,这何等值得宝贵?

  因此,约伯在尘土和炉灰中懊悔:为一己微小的义自厌,为一己行为声誉自厌,为一己所倚恃的自厌。他觉得,不单是那些自义,不值夸耀;甚至连自己,都是虚空,都算不得什么了。以往花费那么多的口舌,为自义争辩,是完全没有价值的,这种自恃自荣,应该被定罪的。

  人必须先认识自己,然后方能厌弃自己,以致可以脱离自己,而□慕神的可爱,进而投入神里头,消失在神里面。然后,才能以神为可夸,倚靠神的义,不再自义自是。那时人的言谈口气会有个大转变;不再是我的热心,我的奉献,我的恩赐,我的这个那个,而是──“神是一切”。至于我,不过是尘土之中的尘土,罪人之中的罪魁。今日神能用我们,肯用我们,不是由于我有一点点的好,而完全是出于神的恩典。不只心中这样感觉,实际上原本如此。

  代祷与转回(伯四十二10)

  在受苦问题的辩论中,三友的愚妄全然显露,以致神的怒气向他们发作,要按他们口舌的罪办他们。约伯的三友献上燔祭,神的怒气始告消退,约伯也蒙神的悦纳。

  一件很明显的真理写在这里:辩论已经结束了,三友的祭物献上了,神也悦纳约伯了,然而约伯仍在受苦之中,仍未从苦境释放出来,直到他为三友祷告,为他们向神求赦免,为他们祝福后,苦难才离开他,他就从苦境中转回。

  记得摩西在旷野作首领时也是如此:以色列百姓抵挡他,攻击他,借各种问题在他身上发泄怨气,摩西都能忍受。及至神发怒要除灭百姓,摩西却出来代祷,拦阻神的怒气。这些均说明生命成熟的人实在是脱离了自己,不从一己的利益荣辱,而注重全体的利益,以及神的荣辱了。

  约伯的三友虽然有罪,但约伯必须为之祈祷;求神赦免他们的愚妄,不照他们的口舌错失定罪他们,然后,约伯才从苦境中转回,身体恢复健康,神的赐福也加倍地赐下来。在神看来,人人均是一样,人人均有软弱,生命成熟的要代替别人的愚妄,担当别人的软弱,从心里赦免他们。尤其神的儿女们,更要彼此担当,互相代求,如此,就完成律法。(加六2)神的心胸包括全部世人,我们要以神的心为心,帮助别人脱离苦难,同享神的赐福。将一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固然是大错,独自享受神的赐福也是大错,因为世人原是从一个血统出来,原属于一个大家庭啊。

  米利暗用口舌批评摩西,患了大麻疯,后来虽然神的怒气消退,宣告赦免,但仍得摩西为之祷告,麻疯病才好了。可见生命成熟的人,不喜悦看见别人被弃绝,也不喜欢别人受害。无论是外邦罪人受报应,或主内信徒受管教,他心中的感觉总是很沉重的。这种与别人同感身受的内心成分,是从受苦来的,从破碎来的,好像神的心一样。(民十二1-13)

  属天与属地

  属天的福气与属地的福气,原来是分开的,两者不相调和;生命丰富的信徒,好似应该外体贫穷,在世一无所有。反过来,财主难进神国,肉身丰富,灵命断难长进,这是人类堕落后的一件事实。

  然而神拯救的目的,不只恢复堕落以前,甚至超过堕落,超过创造光景,叫世人可以与神一同掌权,得到属天属地的丰满。这个光景必须在生命成熟以后,脱离自己以后。(林后四16-17)

  约伯从苦境转回,神所赐予约伯的比先前更多,他得到“加倍的祝福”。除了属地的财产以外,他又有七个儿子,三个女儿;先前的七子三女在天上,神再为他预备以前的数目。这是指明属天属地的丰富,是要加给一切凡为主受苦的信徒。

  许多人常误会属灵人都该贫穷,一无所有,如保罗晚年之光景:赤身露体,又饥又渴,无一定的住处。一般人以为属灵人如果富足,一定会影响灵命,妨碍清心祷告生活,这实在是十分错误的观念。

  如果属地的富裕会叫一位属灵人堕落,灵命退后,那就表示他决非属灵人,生命必不成熟。属物质的富裕之未能临到,不是神的不可能,亦非他不愿意,原因乃是今日信徒生命少有成熟者;信徒尚未能彻底的脱离己,为神掌权。如果,人仍然有一己的倾向,在属灵事工上一直注重自己的局面,而不留意神的整个局面,那么,他们仍然无法得到加倍的祝福。

  神乐意看到每一信徒都灵命成熟,肉身富裕。但如果肉身富裕,会影响他们灵命追求的话,那么神宁可叫他们贫穷,以帮助他们的灵命。在神看来,生命长进是比较难的,外体的富裕却是比较容易得到。哦,神今天何等渴望信徒能脱离自己,完全属神,以致祂可以把加倍的祝福倾倒下来,叫众人一同分享祂的丰富,而知道祂是丰富的神啊!约伯成熟之后之另一个标记,就是他的话语减少了,对人事物少发表自己的意见。所以他再没有留下什么话,像以前那么爱争论,爱发表了。照我们今天的经历推测,后来的约伯是:

  一、寡言。不愿意随己意发表什么,也不愿意人知道他为神做了些什么。

  二、虚空。对日光之下一切财产儿女以及自己,均有虚空感觉。对神却有真实感,虽然他仍然看不见神。他拥有极多财富,但他清楚知道,这些均非属自己,乃是属神的,从神而来的。他有妻子,好像没有妻子;用世物,好像不用世物。

  三、无论别人对他称赞如何,他不感觉特别欣喜;无论别人对他论断如何,他不感觉特别难过,他自己的悲欢忧乐,完全根据神对他的反应。

  尤其是末了一点,乃是属神之人最可爱之处。

  【附录】

  一、“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约十二24)

  内地会创立者戴德生曾说过:“我们知道主耶稣是怎样的结了那么多的果子──祂不单是背祂的十字架,而且还死在十字架上。我们是否知道在这一点上和祂联合?我们并没有两位基督──一位舒适的基督为舒适的基督徒,和一位受苦劳力的基督为一些特别的基督徒。我们只有一位基督。你是否愿住在祂里面而多结果子呢?”

  二、慕勒是近二百年来的见证人。他在六十年中不向任何人募捐,凭信心供应二千多名孤儿达六十年。

  有人问乔治慕勒他事奉的秘诀,他回答说:“有一天,我慕勒死了。”当他这样说的时候,他向下屈身,几乎碰到地板。他又继续的说:“向乔治慕勒死了,向他的意见、嗜好、兴趣、意志都死了。向世界的称赞和责难死了。向我弟兄或朋友的赞美或谴责死了。从此以后,我只追求怎样能讨神的喜悦。”

  三、美国二十世纪初的圣徒,女盲人芬尼.克劳斯贝。她出生六个星期,因着一位庸医,使她失去了视觉,她在自传中说,我听说,那位医我眼睛的医生,自从用错了药,使我盲眼后,一直觉得非常抱歉;不错,这是他一生中最难过的一件事。但我现在若能遇见他,我要一直对他说:“谢谢你,谢谢你,使我眼盲……”这在医生虽是做了一件大错的事;但是在神那一方面,总是不会错的。我深信这是祂的旨意,叫我一生盲眼,为要预备我向祂多有赞美,并且鼓励别人也要这样。她一生写了六千首诗歌,造就了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圣徒。在九十三岁生日时见证自己是地上最喜乐的人。

  四、“因为你们已经死了,你们的生命与基督一同藏在神里面。”(西三3)在东印度群岛有一传道人,被请前往访问一位将要离世的基督徒。传道人问她有什么感觉。她回答说:“快乐啊!快乐啊!”她放手在圣经上说:“我有基督在这里。”又放手在她的胸膛说:“基督也在这里。”又指着天说:“基督也在那边。”

  皮尔逊说:“我有一次在拜访一个敬虔的妇人,要安慰她,因为她年老圣洁的母亲才过逝不久。她微笑地对我说:‘有四十年之久,我母亲的心都在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