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2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2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2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1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1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1年
九月刊 | 七月刊 | 五月刊
三月刊 |
一月刊

1990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9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8年
三月刊 | 一月刊 |
1987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1986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5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4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3年
十二月刊 | 十月刊 | 八月刊
六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2年
十二月刊 | 十一月刊 | 十月刊
九月刊 | 八月刊 | 七月刊 | 六月刊五月刊 | 四月刊 | 三月刊 | 二月刊 | 一月刊
1981年
十二月刊 |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作门徒与十字架

潘霍华

  “从此祂教训他们说:‘人子必须受许多的苦,被长老、祭司长和文士弃绝,并且被杀,过叁天复活。’耶稣明明地说这话,彼得就拉着祂,劝祂。耶稣转过来,看着门徒,就责备彼得说:‘撒但,退我后边去吧;因为你不体贴神的意思。’于是叫众人和门徒来,对他们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因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丧掉生命;凡为我和福音丧掉生命的,必救了生命。人就是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人还能拿什么换生命呢?凡在这淫乱罪恶的世代,把我和我的道当作可耻的,人子在祂父的荣耀里,同圣天使降临的时候,也要把那人当作可耻的。’”(可八31-38)

  一、受苦与弃绝

  在这段经文里,耶稣叫人来跟从的宣召,是与祂预言受苦的事密切相连。耶稣基督必须受苦和遭受弃绝。这种“必须”存在于神的应许中──经上的话必须应验。在这里,受苦与遭弃绝是有所分别的。假如耶稣只是受苦,祂仍能被人称赞为弥赛亚。全世界的同情与仰慕都可能集中于祂的受苦上,这件事可能被认为是悲剧,但却有其本身真正的价值,荣耀和尊贵。可是在受苦中,耶稣是遭人弃绝的弥赛亚。祂遭人弃绝,使祂的受苦失去了荣耀的光辉。这乃是一种没有荣耀的受苦。受苦与遭弃绝可以总括耶稣的整个十字架的意义。在十字架上死亡就是遭人蔑视和弃绝的意思。受苦与遭弃绝是神必然要加到耶稣身上的,所以任何拦阻这件事的尝试,都是出于魔鬼的工作,这尤以门徒的拦阻为然;因为事实上这样做,不过是要阻止基督之为基督而已。事实上是彼得──教会的磐石──在承认耶稣为弥赛亚,及被委为门徒之首以后,立刻就犯了那种罪。这指示甚至在教会的最早期间,受苦弥赛亚的观念已是教会的绊脚石了。那样的弥赛亚不是教会所盼望的主,而且教会之为基督的教会,并不希望受苦的律加在其主人的身上。彼得的抗议显露出他自己不愿意受苦,及表示撒但已经进入教会中,并试图从主的十架上将这个道理除了下来。
因此耶稣必须说得绝对清楚,这种受苦的“必须”,同样要临到门徒的身上,正如在祂自己身上所发生的一样。因为基督之为基督,乃在乎祂的受苦和遭弃绝,所以门徒之为门徒,也是在乎他们分担主的受苦,遭弃绝,和钉十字架。作门徒的意思就是归附耶稣这个人,并因此服从基督的律法,即十字架的律法。

  二、门徒个人的拣选

  但令人惊奇的,当耶稣向门徒透露这种不可避免的真理时,祂再次给他们自由,俾他们可以跟从祂或弃绝祂。祂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因为即令在门徒之中,这也不是理所当然的事。没有人会被勉强,甚至使祂没有期望那一个人必须要来。祂宁愿说:“若有人”为了跟从祂而准备拒绝任何拦阻的事。再一次,个人有权自己决定一切。门徒在作门徒的路上走到中途之时,他们又到了另一个十字路口。他们得再次为自己作自由的选择,他们可以不必作什么,也没有人会强迫他们作什么。目前的这个要求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他们在聆听作门徒的规矩前,必须要有自由为自己作决定。

  “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门徒必须对自己说出彼得不认基督时所说的话:“我不认得这个人。”舍己绝不仅是一连串折磨自己或禁慾主义的孤立动作。舍己不是自杀,因为即使在舍己中也含有自我意志的成份。不认自己就是只注意基督,不再注意自己,只看走在前面的祂,不再看那条我们认为是太难走的路。再一次,舍己所能说的,只是:“祂领路,紧紧的跟着祂。”

  “……背起他的十字架。”耶稣先说要舍己,然后说这句话,可见祂关心我们,为我们舖平了道路。因为只有我们完全忘记自己,然后才能为祂的缘故背十字架。如果到了最后我们只知道祂,如果我们已经忘记自己的十字架的痛苦,我们就真是只仰望祂了,如果耶稣不如此慈爱地使我们对这句话有了准备,我们就会发觉十字架是我们背不起的。然而由于祂使我们有了准备,就使我们对于这么困难的一句话,也能当作是恩典的话语般来接受。这句话给我们带来了作门徒的快乐,也使我们在作门徒中有力量坚持下去。
背负十字架并不是悲剧;这种受苦是完全忠于耶稣基督的结果。我们之所以来受苦,不是偶然的,乃是必然的。这种苦不是与这必朽的生命分不开,这种苦乃特别是基督生活的要素。这不单单是受苦,乃是受苦与遭弃绝;这不是为了我们自己的缘故或确信而遭人弃绝,乃是为了基督的缘故。如果基督教对于作门徒已经不认真,如果我们已经将福音降低为情绪上的高雅气质,不作重价的要求,又分不出天然人生活与基督徒生活的区别,那么,我们就不能不视十字架为日常的悲剧,是生命中的坎坷了。若是那样,我们就忘记了十字架的意思就是遭弃绝,羞耻和受苦。诗篇的作者常常叹息及受人轻蔑,被人弃绝,那就是十字架之苦的基本要素。然而这种观念已经不再为基督教所了解,因为基督教已经再看不出平常人的生活,是与献身给基督的生活不同的了。十字架是分担基督所受的苦至最后及最完全的地步。因此,唯有人完全献身作门徒,才能经验十字架的意义。十字架从开始就在那里了,他只需拿起来便是;他不必走到外面去寻找十字架,不必故意追求痛苦。耶稣说,每个基督徒都有他自己的十字架等待着,这是上帝预先指定及分派给他的。每个人必须忍受他所当得的苦与弃绝。但每个人所当得的份都不同:有的上帝认为配得最高形式的苦,于是赐给他们殉道的恩典,有的所受的试探,绝不会超过他们所能担当的。然而在每一种情形中,都是这完全相同的十字架。

  叁、十字架与旧人

  十字架是放在每一个基督徒的身上。每个人所必须受的苦,是始于基督宣召,他撇下这世界的一切。人与基督相遇的结果,就是老旧人之逐渐死去。当我们从事于作门徒时,我们降服在基督里,与祂的死相联合──我们放弃自己的生命以进入死中。既然这件事发生在我们与基督交往的开端,所以我们绝不能说,十字架对于一种本来是敬虔与快乐的生活,而是个可怕的结局。当基督呼召一个人时,祂是叫他来死。这种死可能像最初的门徒一样,要离开家庭与工作来跟从祂,也可能像路德之死一样,必须要离开修道院跑到世界上来。但每一次都是同样的死──死在耶稣基督里,在祂的宣召下治死老旧人。耶稣宣召青年财主是叫他来死,因为唯有对自己的意志死去的人,然后才能跟从基督。事实上,耶稣的任何命令都是叫我们来死,埋葬我们一切的邪情私慾。但我们不想死,因此耶稣基督和祂的宣召就必须同时是我们的死和生了。作门徒的宣召,以及奉耶稣基督的名受洗,同样是死和生的意思。基督徒接受基督的宣召而受洗,使他每日都必须要与罪和恶魔争战。每一天他都遭受到新的试探,每一天他都必须重新为耶稣基督的缘故受苦。他在争战中所受的伤痕,就是他参与主的十架的活记号。然而还有另外一种苦与羞耻,是基督徒所不能免的。

  四、分担别人的苦难

  固然唯有基督所受的苦才能救人,但由于祂已经忍受了和担当了全世界的罪,并与门徒分享了祂的苦果,所以基督徒也必须忍受试探,必须担当别人的罪;他也必须担当他们的羞愧,并像代罪羔羊般被赶出城门外。既然这样,若不是有祂支持,担当了一切的罪,则他必然会在这重担下被压碎的。但基督所受的苦加强了他的力量,使他藉着饶恕他人而胜过他们的罪。他担当了别人的重担──“你们各人的重担要互相担当,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加六2)因为基督担当我们的重担,所以我们也该担当同伴的重担。基督的律法就是背十字架,这是我们有责任要履行的。担当弟兄的重担不仅是担当他外表的遭遇,他天生的特点和恩赐,乃是担当他的罪。而担当那种罪的唯一方法,就是藉着我现在分享基督十架的能力对其饶恕。因此,跟从基督的宣召,永远就是叫我们分担饶恕别人的工作。饶恕是要像基督般的受苦,这是基督徒要承担的本分。

  然而,基督徒怎样知道担负什么十字架呢?这是用不着操心的,因为一俟他开始跟从主和参与祂的生命,他就会找出来了。

  因此,受苦是真正门徒的徽章。门徒不能超过其主。跟从基督就是“passio passiva”的意思,即我们受苦是为了我们必须受苦。这说明了为什么路德将受苦算在真教会的记号中,且在草拟奥斯堡信条之前,其中一项备忘录亦同样描述教会为那些“因福音而受逼害及殉道”者的团契。如果我们不背起十字架,接受别人所加给我们的苦难和弃绝,我们就丧失我们与基督的交往,并已经停止跟从祂了。但如果因服事祂,并背起我们的十字架而失去生命,则我们会在与基督十字架的交往中,再得着我们的生命。与作门徒相反的,就是对基督和祂的十字架,并一切因十字架带来的冒犯感到羞耻。

  作门徒意即对受苦的基督尽忠,因此基督徒之被召来受苦,是一点也不希奇的。事实上,这是一种喜乐,是祂恩典的记号。早期基督教殉道士的史蹟,充分證明基督如何荣耀祂自己的人,使得他们在死亡的痛苦中,深信祂的临在不移。在他们为祂而受到最残酷的苦刑中,他们分享了最美的喜乐,及与祂交通的福气。所以背负十架,实在是胜过受苦的唯一方法。这对于一切跟从基督的人都是真的,因为对于祂就是如此。

  五、基督苦难的得胜

  “祂就稍往前走,俯伏在地,祷告说:‘我父啊,倘若可行,求你叫这杯离开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第二次又去祷告说:‘我父啊,这杯若不能离开我,必要我喝,就愿你的旨意成全。’”(太二十六39、42)

  耶稣求父将这杯挪开,父也听了祂的祷告;因为这苦杯诚然要离开祂──只是祂要喝下去。那是祂在客西马尼园中,第二次跪下所得到的保證,即祂接受这苦杯,痛苦就真的离开祂了。那是通达胜利的唯一道路,十字架使祂胜过了苦难。

  受苦意即与神分离。所以那些与祂有交往的人,不能真正是受苦。耶稣也曾明显地重申旧约的这种教义。因此之故,祂就亲自担当了全世界的苦难,并藉之而胜过了苦难。祂背负了世人与神分离的整个重担,并由于喝下了这杯而使之离开祂。祂要胜过世界的苦难,所以祂必须喝乾这苦杯。因此受苦固然是与神分离的意思,但由于基督分担了世界的苦难,已经藉着受苦而胜过了苦难,这也成了与神交通的方法。

  为了要使苦难离去,就必须将之担负起来。因此若不是世界因担负这整个重担而倾倒,就是这重担要落在基督的身上而被克服过来。所以祂是代替世界受苦。只有祂所担的苦才能救人。但教会知道世界现在仍然找寻背负其苦难的人。因此,当教会跟从基督时,受苦也就成了教会的命运,教会背负苦难,基督就将之背负起来了。而当教会在十字架底下跟从祂,也就在神的面前作了世界的代表。

  因为神是担负重担的神。神的儿子披上了我们的肉体,祂背起了十字架,祂担当了我们的罪,因此而使我们得到救赎。同样,跟从祂的人也要担负重担,这正是作基督徒的意思。由于基督藉羞辱跟忍受苦难而保持与父的交通,所以祂的跟从者也要藉忍受苦而保持与基督的交通。我们当然能摆脱那放在我们身上的重担,不过若是这样,我们就会发现我们所担负的担子变得更加的沉重──因为那是自我选择的轭──那个轭就是我自己。然而耶稣呼籲所有劳苦担重担的人丢下他们自己的轭,而背负祂的轭──因为祂的轭是容易的,祂的担子是轻的。基督的轭和担子就是祂的十字架。在十架旗帜下进行并非可怜与绝望,乃是灵魂的平安与更新,这是最高的喜乐。若是那样,我们就不必在自定的律法与重担下行走了,却是行在祂的轭下,祂知道我们,并且和我们一起在轭下行走。在祂的轭下,我们确实知道祂接近我们,和我们有交通。当门徒举起十字架的时候,所发现的就是祂。

  “作门徒不限于你所能了解的──这必须超越一切的了解。你若投身于你不了解的深水里,我就能帮助你了解,正如我自己一样。困惑是真正的了解。不知所往乃是真知识。我的了解超越你的了解。因此亚伯拉罕离开父亲,不知道要往那里去。他信靠我的知识,不介意他自己的知识,所以就走上了正路,到达了路程的终点。看哪!这就是十字架的道路。你自己不能找着,所以你必须当自己是的,让我来带领你。所以指示你当行的路的,不是你自己,不是别人,不是其他受造之物,乃是我用我的话和灵来教导你。这不是你选择的工作,不是你所想出来的苦,这条路乃是完全与你所选择所想像的相反──那是你必须走的路。我为此而宣召你,并使你在其中作我的门徒。如果你那样做,悦纳的时候就到了,你的主也来了。”(路德语录)

  译自:作门徒的代价(The Cost of Discipleship, Bonoeffer Dietrich)

  与基督同死

  (一)与基督同死,祂死算我死;与基督同起,我有祂生命;
    仰望耶稣直到荣光返照,时时刻刻我归于祂的名。
  (二)没有一试炼,祂是不同在,没有一重担,祂是不与共,
    没有一痛苦,祂是不同背,时时刻刻我在祂眷顾中。
  (叁)没有一寂寞,没有一感伤,没有一叹息,没有一鬱闷,
    没有一艰难,因在宝座上,时时刻刻祂思念祂的人。
  (四)没有一软弱,祂不曾扶助,没有一疾病,祂不能医治;
    时时刻刻,无论是乐是苦,耶稣我救主与我同行止。
  (副歌)时时刻刻我蒙祂爱保守,时时刻刻我从祂得生命;
    仰望耶稣直到荣光返照,时时刻刻我归于祂的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