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 |
本文系美国活泉出版社出版,孙德生着『灵命的成熟』一书中之第二部,经该社同意本刊转载,特此鸣谢!
“到我这里来……跟从我……。”(路十四26、27) 读经:路加福音第十四章25--33 新约充满了如何作门徒的教训及其相关的事。在我们主的教导中,如何作门徒占了极重的位 置。但在他的教会的教导里,它却受到忽视和削弱。原因不难发现,在基督的时代,他这方面的教训最不受人们欢迎,时至今日,人心依然。他在提到如何彻底的作 门徒时,所定的条件如此严格,以致人们察觉到要付出这么大的代价后,都纷纷离他而去。 耶稣当时有一个难得的机会,可以利用他近数月来所获得的名望得些好处。“有极多的人和 耶稣同行”,他们留心听他说的每一个字。他如何利用这个绝佳的处境?他是否行一些动人的神迹,以进一步激起他们的好奇心?他是否夸奖他们,以诱取他们的奉 承?他是否给予一些特别的诱导或特权,以得到他们的归顺?相反的,他似乎故意立下一些不必要、难以达到的条件,来减低他们的热心。他真是一个奇怪的领袖, 竟有意给支持他的人浇冷水。他不是非常迫切想要得到他们的拥护吗?我们常会为了争取群众,而降低自己的要求,耶稣却故意将跟从他的条件定得严苛,有意削减 那些可能成为他门徒的群众(见路九57│62)。 基督肯定而清晰地指出,作他的门徒不是轻而易举地仅仅赞同一个教条就够了,乃要付出代 价。这样做作毫不动人、也不令人兴奋,而是严格无比。他没有表示作门徒是轻松愉快的,反而强调个中的艰辛和危险。他很少说到我们会喜爱的朋友,却屡次提及 可能会遇到的敌人。不是充满应许、足登银履的道路,却是怪石嶙峋、脚穿铁鞋的途径。他从不抛出诱饵以吸收新血,也不遮掩作他门徒所需付出的代价,每一个跟 从他的人都得张大双目才行。 精明的领袖都知道一个事实,就是面临最艰难的挑战,才能得到最佳的回应。加里博第 (Garibaldi)准备出征,将他的国家从入侵的外族手中抢救回来时,他遇见一群闲散的青年,便邀他们加入他的十字军。“你能给我们什么呢?”他们问 他。“给你们什么?我既不支付薪水,也不供应住处、粮食。我只能给你们饥饿、口渴、强迫行军、战斗、死亡。让那些用心灵,而不是用嘴唇来爱自己国家的人跟 从我吧!”他们都跟从了他。传道工作也常是充满苦痛、艰难、困窘和危险,为的是最崇高的目的,而许多年轻人仍然接受神的呼召去为他牺牲。 “门徒”一词意指“学习者”,这个名词的含意,乃指一个人在学习时抱着一个目的--- -要将所学的付诸实行。一个门徒应该是基督学校中的自愿学生。耶稣先发出邀请:“到我这里来!”继而又说:“跟从我。”但是,并非每一个到他面前得救恩的 人,都心甘情愿牺牲,以跟从他。虽然“门徒”和“信徒”应该是同义词,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为什么我们的主,要将作门徒的条件定得如此严厉,以致可能失去众人的支持?因为他重质 不重量,他要的是经过挑选的人。像基甸的军队,在危机来临时,他能信任他们那不可摇动的忠诚。他要的是值得信任的门徒,在建立他的教会或与恶魔争战时他们 能靠得住(路十四29、31)。一旦门徒认识到了基督的尊贵和荣耀,以及他应召入伍的目标,他就会甘心乐意付上任何牺牲。 几世纪前,有一个东方的国王,他的军队出去侵略他国,几乎无往不利,所向无敌。大军逐 渐逼近一个名叫塔伯(AbuTaber)的年轻首领的领土,由于听说他英勇无比,国王不忍心杀他,便派使节前去谋和。塔伯听完了使者的建议,便召来他的一 个士兵,交给他一支短剑,并下达命令:“刺进你的胸膛!”这位士兵照办,立即倒在地上死了。塔伯又唤来一个士兵,下令:“从悬崖上跳入幼发拉底河 (Euphrates)!”士兵毫不犹豫,一跃而下,葬身河底。塔伯转过来对使者说:“去告诉你的王,我手下有五百个像这样的勇士,二十四小时之内我就会 把他和我的狗用练子锁在一起。”国王继续挥兵前进,他们人多势众却无济于事,因为抵挡不住塔伯那些绝对忠诚、视死如归的勇士。不到一天的功夫,那国王就和 塔伯的狗拴在一起了。质的重要在于此。 正确说来,基督从未受到大众的欢迎。一个流行、受人欢迎的宗教是和主的教训背道而驰 的。“人都说你们好的时候,你们就有祸了。因为他们的祖宗待假先知也是这样”他如此警告(路六26)。相反的,一个基督徒若因基督的缘故,被人辱骂、捏造 坏话毁谤,他是有福的(太五11)。主要我们分享的,不是他的声望,而是他的无声望。“我们也当出到营外就了他去,忍受他所受的凌辱”(来十三13)。我 们要预期“凡立志在基督里敬虔度日的,也都要受逼迫”,而不是享受声名远播的甜头。主邀请我们“和他一同受苦”,而不是浸沐在他发出的荣耀里。如果我们不 大经历到“十字架讨厌的地方”,那是因为我们也像彼得一样,“远远的”跟随着主。 耶稣曾非常严肃地声明:“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所以,如 果我们发现这条满是管教的道路上,人迹稀少,也不必大惊小怪。像这样的教训,很快就会使得跟随的群众人数大减,令那些浅薄的人打退堂鼓。“只要教会带着伤 痕”哈符乐(VanceHavner)说:“他们就在向前进。一旦他们佩戴起勋章,就逐渐失去了起初的动力。中古时期基督徒被投入狮子口的时代,教会真是 大大兴旺,远甚过他们可以买季票坐在堂皇看台上时的光景。” 在他的讲道中,我们的主提及“算计花费”。关于这点有两个解释。一个是说那些想当门徒 的人,在他们踏上这条艰难的门徒之路以前,应该先好好算计一下所要付出的代价。这种解释当然没错,基督提出的三项不可或缺的要求重点即在此,这也是整段经 文的精髓所在。但另外有些人强调主张,以逻辑的、一贯性的方法阅读此段经文后,惟一的解释应该是:基督才是那个盖楼的人,才是那位出征的王。应该是他来算 计所需的花费:他是否划得来使用那些只在名义上听命于他,却不肯自我牺牲的人,去为他盖楼、为他出征?这些使命关系重大,只有当我依从他的条件,甘心至死 跟随他时,他才敢接受我做他的门徒。 他宣布了做门徒必备的三个条件。 关于内心的情感----一种无可匹敌的爱。“人到我这里来,若不爱我胜过爱自己的父母、 妻子、儿女、弟兄姊妹、和自己的性命,就不能做我的门徒”(26节)。只有爱他胜过所有人时,我们才能做他的门徒。跟从他需要绝对的忠诚。接受他有时会引 起分裂,在基督和我们的亲属中必然会有相反的意见,基督不能允许在内心情感的领域中,有别的竞争者。 英文圣经中是说“人要恨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等”。“恨”字在这儿听来很刺耳、不讲 理。但这个字是一种带关系的用法,而不是字面本身的意思,它乃指“比较少爱”。那些情感不平衡的狂热者,不能在这儿为他们的欠缺自然情感找到藉口。耶稣并 没有自相矛盾,他要人尊敬父母的命令,和这个命令并不冲突。耶稣说这话的时代,一个人要做他的门徒,可能会与家庭冲突,或遭到社会的排斥。在西方国家,较 少牵涉到家庭或社会的拦阻,但在许多宣教师去的国家,情形就大不相同。人如果宣布他归属基督,可能因此而失去工作、妻子和儿女,甚至他的性命。但基督并未 因此降低他的要求。 耶稣并不是违反传统、冷漠无情的人。他也要求我们有孝心、夫妻之爱、亲子之情。但他知 道,往往“人的仇敌,就是自己家里的人。”考验的关键在于人天然的爱,是否超过对他的爱?我们若作他的门徒,在每一项危机中,都必须让对他的爱获胜。事实 上,当我们优先将自己的情感给他时,每一项人际关系也将因之长进。我们爱他越多,绝不会因而减少对亲属的爱,反而会相对增加。 他进一步要求我们对他的爱,要胜过天性中对自己的爱。“和自己的生命”这个条件,越过家庭的圈子,触及到一个人自己生命的大本营。基督希望我们永远弃掉对自己生命的固守、爱护。每个门徒都该像保罗一样,能说:“我却不以性命为念。” 如果我们心里对基督没有这种无可匹敌的爱,他就肯定我们是不能作他门徒的。 有关生活的方式----一种背十字架的艰苦道路。“凡不背着自己十字架跟从我的,也不能作我的门徒。”(27节) 卢勒(RamonLull)这位最早向回教徒传福音的宣教师,曾述说他如何成为宣教师。 本来他一直过着豪华、舒适的生活,有一天在他独处时,基督背着他的十架前来对他说:“帮我背这个十字架。”但他将他推开,断然拒绝。后来当他在安静的大教 堂里时,基督又来了,要求他背他的十字架,他再度拒绝。基督第三次来时,卢勒回忆道:“这回他什么话也没有说,默默将十字架交在我手中。我除了背起它,还 有什么别的办法?”他确是这样作了,最后被人用石头打死,为主殉道。 基督说“自己的十字架”是什么意思?当然不是指肉体上的软弱、脾气上的缺点,或是不 幸、麻烦、疾病。这些都是人性普遍的、不可避免的遭遇,不论基督徒或是非基督徒都是一样。我们的主将“如果”这种假设语气放在他的声明前面,暗示这里需要 自愿的心。十字架最简单的意义,就是代表羞耻、痛苦和死亡。它象徵着被这世界所弃绝。很明显的,含有在他十字架的耻辱、痛苦中,与基督认同的意思。背起我 们自己的十字架,是可以选择的。不像古利奈(Cyrene)的西门,耶稣的十字架是硬加在他身上,要他背负的。背自己的十字架,乃是甘心乐意为了他的缘 故,分担这个世界所加诸的侮辱、憎恨、放逐。世上的“学徒”在字义上就有否定、矛盾的意思。保罗深知与那位钉十字架的基督认同,所牵涉的情况:“被人咒 骂,我们就祝福。被人逼迫,我们就忍受。被人毁谤,我们就善劝。直到如今,人还把我们看作世界上的污秽、万物中的渣滓”(林前四12、13)。 当我们自愿接受不顺遂的环境,把它当做治死我们的私心和自我中心的工具,我们就是在背 自己的十字架了。正确地接纳生命中的折磨、限制、试炼,可以将我们领至与基督同钉十字架的地位。“那些看见十字架光明的一面,并且慨然背负起它的人,会发 现十字架虽是一种负担,但就像翅膀对鸟所形成的负担一样,是有益无害的”(拉塞福山姆)。 有关私人的财产----无条件的放弃。“你们无论什么人,若不撇下一切所有的,就不能 作我的门徒”(33节)。我们的主所提出的第三个作门徒的条件,乃是完全放弃所有的,而不只是放弃大部份。他说:“一切所有的”。“新约详释” (AmplifiedNewTestment)里,“撇下”一词引伸做:“抛弃、声明缴出、放弃、道别。”主的要求是如此绝对,令人吃惊,不允许有任何的 例外。他要求拥有处理他门徒产业的权利,因为在他智慧的大爱里,他知道的最清楚。 对大多数的人来说,财产、物品、产业很容易变成他们爱慕、热衷的对象。“财物”可以变 成暴君,辖制着我们。但我们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玛门,不能同时向两个主人效忠。当一颗心被两种事务分割时,就不可能作好门徒。主在这里教导我们一个功 课,就是我们只是我们产业的受托人,却不是拥有者。 作门徒并非一定要变卖一切所有的。把所得的款项捐出去。但也不能排除这个可能性。耶稣 的门徒说:“我们已经撇下所有的跟从你了。”保罗说:“我已丢弃万事。”早期的教会,据记载“没有一人说他的东西有一样是自己的,都是大家公用的”(徒四 32)。不管这个条件还牵涉什么其它的事,它的意思是:我们必须真正、诚心地放弃一切所有的,这样能永远使我们免于贪婪和自私。我们的主期望我们,将自己 所有的握在一只轻松、手面朝上的手掌中,而不是一个紧握不放的拳头里。我们的态度应该是:“主啊!你想要我的什么,请随便拿吧!” 若不这样,我们就不能作他的门徒。 想去服从这三项不可或缺的命令,需要强有力的动机。基督自己就是最好的例子。他绝不会要 求我们作他自己不愿作的事。为了爱我们“胜过”他的父亲和天上的家,他以无瑕疵的神人身分降世,住在充满罪恶的世上,甚至连枕头的地方都没有。为了我们的 缘故,他“背着自己的十字架出来,到了……各各他。他们就在那里钉他在十字架上”(约十九17、18)。为了我们永恒的丰富生命,他撇下了所有的一切。 “他本来富足,却为你们成了贫穷,叫你们因他的贫穷,可以成为富足”(林后八9)。难道仆人比他的主人还伟大吗?他这样甘心为我们所作的事,难道我们就不 乐意为他作吗?若完全符合了这三个条件,我们才能真正成为他的门徒。 摘自:灵命的成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