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 |
属灵家庭的建立 没有多少基督徒认识家庭乃是基督教教育的一个主要单位,在许多信徒的思想中,以为教会的主日学、团契、圣经班等才是主要的教导单位,这种思想是十分错误。怪不得许多基督徒家长强迫他们的女儿到教会参加主日学和团契,因为他们以为只要使儿女踏进礼拜堂的范围内,他们就已经是尽了做基督徒父母的责任。造成这种错误的关念,最大的原因是因 华人教会过去缺乏这方面的教导和工作,以致为人父母的基督徒忽略了本身在家庭生活中教养儿女,认识真神的重大责任。 一、基督化家庭的圣经教训 圣经对父母在信仰生活上应负的责任有十分明显的教训:“这是耶和华你们神所吩咐教训你们的诫命、律例、典章,使你们在所要过去得为业的地上遵行。好叫你和你的子子孙孙一生敬畏耶和华你的神,谨守□的一切律例、诚命,就是我所吩咐你的,使你的日子得以长久。”(申命记六章一至二节)“以色列啊,你要听。耶和华我们上帝是独一的主,你要尽心、尽性、尽力、爱耶和华你的神,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话,都要记在心上。也要殷勤教训你的儿女,无论你坐在家里,行在路上,躺下,起来,都要谈论。”(申命记六章四节至七节)箴言书内更是充满了父亲对儿女教导的指引,教训他们如何行事为人,怎样与人来往,更重要的是要儿女们接受神的法则,谨守耶和华的诫命。箴言书中有一节圣径,现今常被推动主日学和团契工作的人所引用。其实这节经文根据上下文,明显地是对无人父母者的教训: “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就是到老也不偏离。”(箴言廿二章六节) 新约圣经中更记载了一位年轻有为的传道人,他在使徒保罗的心目中,是福音工作的承继人,是教会未来的伟大领袖,这人就是提摩太。提摩太有这样良好的属灵质素和工作表现除了主要是由于圣灵的工作和使用外,也是因为他自小就得着良好的家庭宗教教育。保罗特别提及提摩太的外祖母罗以和母亲友尼基,因她们的教导,使提摩太从小就明白圣经。(提摩太后书一章五节,三章十四至十五节) 在教会历史中,记载于十八世纪时有一对兄弟,他们的工作和传福音的热诚,带来英国在宗教生活上很大的复兴,他们就是约翰和查理卫斯理。他们之所以能成为神手中的合用器皿,主要是由于圣灵的工作,但他们的虔诚家庭生活背景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他们的祖父、外祖父、父亲都是牧师,根据约翰卫斯理的日记,他对父亲撒母耳卫理斯的为人和工作的忠心热诚表示十分佩服。而他的母亲苏桑那却是一个既能干又贤淑的妇人,她一生共生小孩十九人,虽然有八个在婴孩期内即已夭折,一家大小仍有十三口之众。她品格坚强,相夫教子,辛劳工作,作贤妻良母。她每天要抽空与儿女单独祷告。从此我们可以体会到敬虔的家庭生活,对儿女将来的属灵生命发展有何等巨大的影响。 基督徒父母应该知道:“儿女是耶和华所赐的产业,所怀的胎,是□所给的赏赐。”(诗篇一百廿七篇三节)儿女在我们的手中只是暂时交由我们保管,连我们的才干、金钱、机会、时间等都是神暂时交给我们替□保管善用。那么我们必须要向□交代,□也要查问我们是否忠心于□所交托我们的,所以基督徒父母对他们的儿女的属灵需要的供给,是无法推诿的责任。 二、基督化家庭的实践 (一)圣经既然这么强调,家庭是儿女属灵生命发展的摇篮,那么父母应该怎样做才可以实现圣经的要求呢?笔者不久之前参加一个香港儿童工作者的茶聚,在这个聚会中,出席的人仕都是对儿童工作有负担,而且是实际在儿童中工作。整个会中除了论及如何在儿童中工作外,还引伸到家庭与儿重工作的关系。在座中有一位女士,被誉为香港幼儿教育专家,她是一间十分有名的幼稚园的校长,她在整个聚会中只说了短短的几句话,却发人深省。她说:“有许多家长,特别是做妈妈的,她们以为对儿女的要求有求必应,给他们衣服穿,食物吃,玩具玩,对儿女千依百顺,做一个“廿四孝妈咪”,就已经是一个好家长,就以 已经尽了为人父母的责任。其实孩子们需要的是远远超过物质的需求,但因为许多父母没有这方面的认识,所以忽略了供给儿女们那些十分重要却是无形的需要的满足,儿女们在心灵中有缺乏,因此带来许多问题,家长们却要求学校的师长为他们解决,要我们为他们“执手尾”这是何等不公平,所以教会应该负起教导初为人父母者,应注意些甚么,才算是真正良好的父母。”她的一番话真是一针见血,指出了今天华人教会在推动基督化家庭的首要工作,就是要教育那些青年男女,将要组织家庭的未婚男女,如何作良好的基督徒父母。 其实教会不单要负责教导将为人父母者如何作真正的严父慈母,教会应该首先重视青年基督徒的社交和恋爱等问题。如果青年基督徒对恋爱、婚姻、家庭的基木关念还没有得到正确的教导和商榷,就好像在基础方面己经埋下了“计时炸弹”。生养儿女不单不会使家庭更快乐,相反却可以使家庭破裂。试问一个破裂的家庭又怎能使儿女认识真神和基督的爱呢? 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和社会体制在过去这七十年中有了许多的改变,而其中转变得相当厉害的,要算是婚姻和家庭。自由恋爱、核心家庭取代了媒妁之言、大家庭,传统的“嫁鸡随鸡”思想彼视为落伍及对女性的一种侮辱,时兴的一句说话,成了青年人的口号:“因误会而结合,因了解而分手。”青年人既希望挣脱古老的思想和社会体制,但却没有得着适当的教导和指引,更没有被公认的步原作指引,使他们可以正确无误地达到目的。可怜的青年男女只有倚靠自己的盲目尝试,参考西方电影的恋爱故事,存着冒险和迷惘的心情去建立家庭。怪不得失败的婚姻越来越多,香港离婚个案的数字每年都创下新纪录,有人责怪香港的离婚法律太方便,造成离婚的风气,其二即使法律严禁夫妇离婚,也不能禁止他们“精神离婚”,貌合神离岂不是更痛苦。 基督徒既然相信圣经明显的教训:“神所配合的,人不可分开。”那么我们就要从基本方面做起。基督徒需要正规恋爱、择偶、婚姻、家庭等这些基本问题,因为没有任何事情比正确的观念更实际。 (二)有经验的父母都会告诉我们,养儿育女不是一件易事。基督徒父母用甚么方法才可以获得正确教养儿女的指引?请教我们的长辈? 我们多以为他们的方法落后。请教专家吗?谈何容易!教会要推行基督化家庭,最好的方法就是成立伉俪团契或者在主日学中开始伉俪班。他们可以一起研读有关婚姻、家庭、教养儿女的书籍,也可以彼此分享一些心得和个人经验,有时还可以邀请在这几方面有心得和研究的专业人仕作专题演讲,他们更应该从圣经中寻找婚姻、家庭、养育儿女的教训,彼此劝勉,实践真道。我想这个方法远比每年举行一次基督化家庭主日,在功效上好得不知多少倍。 (三)基督徒父母必须要明白儿女早期(零至五岁)所受的影响和教养比后期重要得多,因为这个时期的经验是可以影响一个人以后的人格、道德、智力、情绪、宗教等方面的发展。心理学家在这方面做了许多贡验和研究,其中一个特别引起专家注意的实验,是由一位名叫罗伦士( Konard Lorenz )的心理学家所主持,他使用小鸭作实验的对象,他发现小鸭从鸭蛋孵化出来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把那些在它们面前出现和移动的物件或人物当作是鸭妈妈,跟随这个移动的人物或物体,好像小鸭跟随母鸭一样。也有心理学家证明婴儿出生后那一、两个月内,若得不到充份的爱和照顾,是会严重地影响到日后的发展,在多方面都会显得迟钝,更严重的,会导引婴孩生命的夭折。可惜许多为人父母者却偏偏忽视了婴孩和幼童心理方面的需要,他们以为婴孩不过是“一团饭”,甚么也不懂,父母要他们怎样就怎样,他们这么小懂得甚么!所以不必花那么多功夫去照顾和爱护他们。而且出生不久的婴孩是比较难于打理,缺乏经验的父母乾脆就把他们放进育婴院去,让别人替自己照顾,自己晚上可以睡得好,白天又可以上班。生了孩子就好像没有生过一样,既可以自由自在,也不必麻烦自己动手去打理婴孩,充其量一个星期抽几个晚上到育婴院去探望一下,逗孩子玩玩,真是多么写意的一回事啊。另一些父母却是以金钱挂帅,特别是那些一向称 职业女性的,她们认 作家庭主妇,在家中“揍”仔简百就是埋没了她们的天才,也是家庭收入的一个大损失,岂能够每月为一个“黄毛小子”白白牺牲数千元的入息?请得起佣人的就一千几百块请佣人来打理孩子,请不到佣人的,也就交给育婴院去照顾;因为自己工作所得的薪金扣去佣人的工钱,或者交了育婴费外,还有余下一千几百,而且自己也省得麻烦,真是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这些想法在现代的青年夫妇中流行得很,成了一种时髦的风气。到底是他们无知呢?还是他们自私?只有他们自己晓得。 (四)既然人生早期的那几年是那么重要,若我们在这段时期中拼命把宗教思想灌输给我们的儿女,将来他们岂不是定会成为爱神的属灵伟人?笔者认识一位姊妹,她十分相信基督徒父母对儿女的宗教生活要负重大的责任,当她产下第一个孩子的时候,她每天数次抱着婴孩,为 婴孩的灵性析祷。婴孩要吃奶之前,不论婴孩是否已饿得呱呱大叫,她一于置诸不理,先把婴孩抱在手里,强迫婴孩把两只小手合起来,然后虔虔诚诚地作谢恩祈祷。对于这位姊妹的虔诚态度和良好的用心,笔者十分同情了解,甚至可以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但可惜她的方法是错误了。其实婴孩出生后的几个月内,他们特别需要温柔的照顾及依时的进食,他们肚子饿了就要立刻得到满足,而且在进食时在母亲的怀中与母亲身体的接触,在无言无语之间就得着爱护、安全感、情绪安宁的戚受。婴孩在进食前,肚子己饿得不能忍受,呱呱大叫时,还强迫他们合什祈祷,不单不会使孩子长大后对祈祷、宗教生活感觉兴趣,相反地可能使孩子在潜意识里讨厌和憎恨宗教生活。 传道书的作者所罗门王,在神的灵引导下写下了一句千古常真的话:“凡事都有定期,天下万务都有定时。”(传道书三章一节)凡事都有定期定时这种观念被现代的心理学家所证实,其中有几位特别引起神学家和宗教教育家的注意。他们是 Erik H. Erikson 、 Jean Piaget 、 Robert R. Sears 、 L. kohlberg 。他们对于人类的全面性发育都有不同的发现和见解,但有一个共通点,他们皆承认人类的发育是不能催促的。人类多方面的发育都要按着神(他们说是自然界)的时间表,不能用甚么人工的方法去加以催促,否则只会带来恶劣的后果。心理学家又发现人类在其发育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特点,而且每一个阶段皆有某些事情、观念等是特别适合在该阶段去学习和发展的,称 development tasks 。这些发现和理论给神学家和宗教教育学家带来许多挑战,特别是那些过去十分强调儿童布道的人仕,起初他们强烈反对这些论调,认为 这些学说是魔鬼的作为,是骗人的谎话,是违反圣经的教训。岂知其中有些较为客观的神学家和宗教教育家也开始做一些研究功夫,渐渐地从实际观察与研究中也证实了这些专家的理论。不过他们并不否认人类在信仰生活的发展上是与其他方面的发展有些分别,而且我们深信圣灵的工作往往是出人意料之外,但我们总要从正途着手。不能凭自己的主观和一股热血,也不能把科学的发现和价值完全抹煞,因 科学的发现中有许多的“真理”。神既是一切真理的源头,也是耶唯一的真理,我们作基督徒,对于科学上的发现也该抱着一种客□的态度,以求印证其真实和可靠性。 (五)根据上面那一点,基督徒父母应该怎样做才可以为儿女未来的属灵生活和信仰打下良好的根基呢?以下有一些个人的提议,供各位参考: ( 1 )在第二点中我曾提及有关教导儿女析祷的事,请勿误会,我并不是反对基督徒父母教导儿女祈祷,我所要强调的,乃是要在合适的时期,抓着时机,教导和实行正确的信念和行为。孩子们进入一周岁(是实际的一周岁,不是中国人旧式计算说出生就是一岁),已经应该开始学习自己进食,而且对于自己的欲望,如食欲的冲动也要开始学习加以管制,在这个时期就可以开始教导简单的饭前谢恩。 ( 2 )教导儿女向神祷告,因为神是可信的。儿女们在孩童时期对神的观念是十分模糊不清和有限度,但他们可以从父母的身上,父母平日的品德和形象去稍微体会这位神。换言之在儿女幼小的心灵中,父母就代表了他们所信仰的神活现在他们的眼前。父母在儿女遇见有需要、有困难时,教导他们把需要和困难在祈祷中告诉神,但父母是否有尽责去帮助儿女们解决难题呢?父母告诉儿女耶和华神是可信靠信赖的,父母自己否信实可靠呢?父母有否随便答应儿女的要求,而事后却忘记得一乾二净呢? ( 3 )父母在教导儿女培养良好道德生活时,必须以身作则。儿女有正确的道德观念,是他们将来明白“罪恶”观念的踏脚石,然而若父母自己的实际道德生活与言谈不一致,只会使儿女获得一种“双重标准”的道德观,对他们以后的属灵发展和人格发展有严重的损害。记得有一位青年人曾经告诉笔者一件事,是他个人的惨痛经历,对他的灵性有莫大的损害。他的父母都是基督徒,而且家庭教育十分严格,父亲对子女不诚实的行 和说谎皆严厉处罚,儿女都十分顺命和诚实。这位青年人约在十二岁那一年,有一天有一位上门售卖货品的推销员按他们的门铃,这位少年人从防盗孔中看见对方是推销员,就跑去告诉妈妈。这位妈妈不愿意与这位推销员购买任何物品,所以她就对这少年人说:“告诉他妈妈不在家!”这位少年人对妈妈说:“那岂不是说谎话,我不去!”。妈妈硬着头皮去跟推销员周旋了一会,打发了推销员后,就怒气冲冲地把这少年人打了一顿,因为孩子不听话。这个经验在这少年人的心灵上留下了不能磨灭的恶感,从此反抗父母的教导和宗教信仰。认为父母的教训不过是一大堆的谎话。幸好以后神自己动工,改变了这青年人,今天在教会中活跃地事奉,但己经过了不知多少的波折和创伤,这都是因为表里不一致的影响。 ( 4 )儿女若做错了事或得罪了父母,不要把这些事情“灵意化”。有不少基督徒父母使儿女从小就对神产生一种不正常的畏惧。圣经教训我们要敬畏神,而不是把神当作一位“刽子手”。儿女犯错时,我们不要用属灵的口吻和态度去“定他们的罪”,指他们的错行为是犯罪,要下地狱、上帝会责罚等等。其实这种威吓的说话一点产生不了阻吓作用,只会造成儿女对属灵的事情有错误的观念和反戚。聪明的父母应该知道儿女犯了错,是得罪了他们,是违反了家庭的规则,若要刑罚,应该由父母执行。谈到将来“下地狱”这种恐吓,按照行 心理学的原则,是起不了作用的。 ( 5 )从申命记以及箴言书的记载中,我们发现犹太人按神的吩咐,在家庭生活中,由父亲负责一家的管教和宗教教育工作。不知从甚么时候开始,基督徒父母竟然忽略了这个原则。在不少家庭中,孩子们都十分惧怕父亲,不太敢与父亲有密切的来往,而且父亲往往就扮演了“刽子手”的角色。孩子不听话时,许多母亲总是说:“等爸爸回来时我叫爸爸打你半死!”许多爸爸下了班,身体又疲倦,可能在公司里受了一肚子冤气,回到家里,本想休息一下,或者找太太倾诉一下。岂知一踏进家门,太太就口若悬河地把老大的可恶、老二的调皮、老三的岂有此理如数家珍一样报告不停,爸爸一怒之下,拿起藤鞭,把一肚子的怨气都发泄在儿女们的身上,把儿女打得鸡飞狗跳。试问这样的家庭教育又怎能使父母与儿女之间没有隔膜呢?在基督化家庭里,父亲占有十分重要的一席,他要按照主的教训和警戒养育儿女(以弗所书六章四节);不是单单供给他们三餐一宿,更要花时间在他们身上,作他们属灵的榜样,与他们建立可信赖的关系,引导他们在属灵的事上追求和学习,更要成为他们灵性、生活、社交等问题的导师。 ( 6 )家庭崇拜对儿女的属灵生命有重大的帮助。香港的人都十分忙碌,从早忙到晚。年长者有他们的忙碌,青少年甚至上幼稚园的儿重也一样“马不停蹄”。这种忙碌和紧张的生活使家庭的成员很难找到一个合宜的时间聚在一起家庭崇拜,这是可以理解的。不过家庭崇拜可以在内容上与教会的崇拜有分别,家庭崇拜不一定需要唱诗、祈祷、读经、讲道、样样齐全才算是崇拜,也不一定要在晚上睡觉之前这段时间举行。笔者在美国读神学时, 从一位教授的身上学到一个很好的功课。这位教授深信早睡早起是一个基督徒的美德,他曾表示十分讨厌那些日上三竿还在床上睡觉的人,特别是基督徒。他认为基督徒不会节制,不会克服身体的欲望,任由欲望指挥生活,是一种罪恶。所以他个人早上大清早起床,灵修后,就与儿女们一起进早餐。儿女们都很准时起床,梳洗完毕后就围绕着餐桌等候父亲来主持早餐前的崇拜。崇拜的内容每天都不同,有时大家一起祈祷,有时一起唱一首诗歌,有时儿女中的几一位朗诵一篇诗篇或诗歌;有时大家一起读几节圣经,父亲用三两分钟时间解释一下经文的要义与应用;有时儿女提出个人的需要,而彼此代祷;有时又为远在他方的宣教士朋友祈祷。这种充满活泼不呆板方式的家庭崇拜十分有效,使儿女每天早晨都有机会与父母有灵里的交通,父亲成了家庭的祭司,带领儿女使用各种的形式去朝见神。 ( 6 )教会除了教导信徒有关基督化家庭的重要性外,还可以做些甚么促进信徒实际着重良好的家庭生活呢?教会应该多举办家庭生活讲座,也举行讲习班,可以深入研究和讨论如何提高家庭生活的乐趣和质素。近年来西方教会除了为青少年人举办夏令营外,还十分流行家庭营。笔者认 这是一种十分有意义的工作方法,许多家庭因为多人忙于自己的事,甚少一家人一起离开惯常和挤迫的居住环境,到郊外去一起轻松地、有计划地渡过几天的时光,教会若能推行这种家庭营,对信徒的家庭生活是有重大的帮助。 另一方面,有专家认为会教会是破坏信徒家庭生活的第一大敌人。这话怎么说?因 有许多教会一个礼拜七天晚上差不多都有聚会,而且这些聚会都不是一家人可以一起去参加的;今天妈妈去妇女会,后天爸爸去弟兄团契,礼拜五晚诗班练习,礼拜六晚儿女通通去参加青少年团契。如此这般把家庭“五马分尸”,使家庭的成员没有机曾可以共聚天伦之乐。这种对教会的评语也值得教牧人员自省。信徒如果没有时间与妻子、儿女聚在一起,不论有多么好的计划,也无法促进家庭生活的质素和乐趣。故此我们一定要为信徒着想,让他们有时间可以与家人相聚,同时更要鼓励信徒,特别是青年人珍惜这些相聚的时间。 ( 7 )教会应该成为成年人与青年人的沟通桥梁。近年来“代沟”这名词十分流行,而且成了人与人之间不能调和的藉口;父母与儿女、婆婆与媳妇、老师与学生、甚至牧师与信徒之间的一切磨擦皆归咎于代沟。代沟是否不能消除?因为要有基督化的家庭生活,代与代之间必须能融洽地生活才是实践彼此相敬相爱的真理。构成代沟的原因相当复杂,主要是由于年岁的差别、观点与角度的差异、价值□念的距离、兴趣和爱好的不同等因素做成。这些差异无可避免地是会做成一点点的距离,但按照圣经的教训,这些差异不应该使家庭产生纠纷和严重的破裂。请听保罗的教训:“如果有人对别人有嫌隙,总要彼此宽容,互想饶恕;主怎样饶恕了你们,你们也要照样的饶恕人。在这一切之上,还要有爱心,爱心是联系全德的。”(歌罗西书三章十三至十四节)。保罗先把这些明显的与人相处的原则摆在信徒的眼前,然后他才教训信徒在家庭生活中应该如何彼此相待,在同一章里,保罗跟着说:“你们作妻子的,要顺服丈夫……。你们作丈夫的,要爱妻子……你们作儿女的,要凡事听从父母……。你们作父亲的不要激怒儿女……。”(歌罗西书三章十八至廿一节新译木)。可见彼此宽容、互相饶恕,用爱心相待这些原则不单是应用在教会信徒彼此相待上,更重要的乃是在日常家庭生活中实践出来。根据笔者个人的关观察,代沟之所以显得严重,主要是由于双方面不肯去谅解对方,不肯尝试去聆听一下对方的看法和说法。各持己见,而且彼此皆指责对方的看法或行事为人的方法是错误的,甚至有彼此藐视的态度,结果两代之间的篱笆就越建越高,鸿沟越久越深,无法挽救。 华人教会在推动基督化家庭运动中遭遇过不少困鸡。其实教会历史早已经告诉我们,推行任何新的运动,在开始时一定会遇见困难。只要不灰心,有正确的目标和从神而来清楚的异象,不断地努力,将来必会有良好的收成。中国人传统上都是爱面子,所谓“家丑不可外扬”,而且还常常自欺欺人地说:“夫妻床头打架,床尾和”。这些思想成了教会推动基督化家庭的拦阻,若信徒都避讳谈论自己的家庭生活,或者假装家庭生活十分美满,不需要任何的帮助,当然对教会所举办任何与家庭有关的聚会与活动不感兴趣,因为参加的话即是表示自己的家庭有问题。这种思想实在要不得,但我深信教会若能继续努力,加上正确的教导和启迪,年青一代的基督徒会觉察和醒悟过来,,正视家庭生活的问题。 摘自:“教会教育事工简介”天道书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