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2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2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2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1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1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1年
九月刊 | 七月刊 | 五月刊
三月刊 |
一月刊

1990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9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8年
三月刊 | 一月刊 |
1987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1986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5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4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3年
十二月刊 | 十月刊 | 八月刊
六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2年
十二月刊 | 十一月刊 | 十月刊
九月刊 | 八月刊 | 七月刊 | 六月刊五月刊 | 四月刊 | 三月刊 | 二月刊 | 一月刊
1981年
十二月刊 |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十九世纪复兴的回溯

俄拉.爱德文

  神的伟大工作,常被传述再传述,这些事迹,用来再点燃忠心代祷者的心,并为另一次复兴,预备了道路。这在教会的历史中是有前例可寻的。

  本文摘自“燃烧的火焰”,记述十九世纪教会复兴及对世界影响的历史。看见了 神在教会中伟大的工作,更让今天的圣徒羡慕属灵的国度,并成为国度忠心的代祷者。

  威尔斯“大复兴”的情景。是一种全世界性的运动,因为这个运动至少传遍到全世界各地福音派的教会。在一八00年前后十年之间,“大复兴”就如福音派的基督教的扩张一般,更加流传广远;但是,就像它前一段时期所发生的复兴一样,这件事很少被人传述。而在一八五八至一八五九年间,复兴的工作在六分之五的大陆地区,是很有果效的,并且是发生在福音被忽略的地方;虽然这运动并没有典型的行动,但是它对信徒的影响却是一生之久。

  一九00年,福音派的基督教已经普及于全世界了,在短短的十年间,另一个大有能力、全球性的复兴,横扫过每一个教会,影响了许多的国家。但不可思议的是-这个影响力惊人的运动,并没有典型的行动,另外就是基督徒的学者中,对这个运动近乎全然地把它忽略。

  研究二十世纪早期福音的“大复兴”(在现代被世俗及宗教界著作普遍采用),所用“信仰的复兴”这个名词是错误的,现已不采用了。小迈克劳林博土(DL.William G.McLoug,lin Jr.)所下的定义为“现代的复兴”以别于“传统大规模福音运动”。对于一九00年早期,出于自发性的属灵运动。横扫了威尔斯及韩国,没有任何一位聪慧、精明的学者,能够利用正确的字眼来形容其所发生的现象。

  合乎逻辑的字眼,应该建议以“复苏”,因为这个运动使得全体基督徒得到活力,并且“复兴”鼓舞了基督徒对挂名的基督徒或不信者的社会关心和信心。

  基督徒个别或集体的参与福音或社会工作。前者将主耶稣基督的福音传布出来,以领人真实地信靠 神,而这工作就是他们最大的任务。而后者,不论个别或社会性的工作,是把基督教的真理,运用在人类的各种境况中,不论是福音运动或是社会工作,都可能在复苏及复兴运动中出现,但是,当环境有所拦阻时,则不会发生。

  在十九世纪。有四个伟大的圣灵的浇灌,在这复苏及复兴下产生了广泛的福音运动和社会工作。

  十八世纪末叶,社会动乱非常严重,特别是美国,法国的大革命所造成的混乱,接着便是基督徒见证严重的衰微,根据拉脱雷特(Kenneth Scott Laourtte)的看法,基督徒已变成“微弱的影响力,预测将被扬弃在人类舞台之外”。即使在美国如此有冲劲的国家,基督教教会情况也衰微的非常严重,例如纽约圣公会的主教认为情况无望,并且教会已停止运动。在绝望的情况下,基督徒的领袖开始祷告、祈求主的介入;神以一连串四个伟大的福音波浪,来答覆人们的祷告,并因此而推展开了十九世纪福音运动和基督徒行动的“大世纪”。

  当约翰.卫斯理(John Wesly)离世后,福音派基督教国家局限于下列各国如;英国、斯堪的那维亚、德国的部分、荷兰、瑞士、法国及匈牙利的少部分,北美洲、坚尼斯的东方领地。当时拉丁美洲是被西班牙及葡萄牙两个不妥协政府所占领而关闭,非洲尚未被探勘,伊朗是与福音敌对的。由于东印度公司的关系,使宣教士在印度不受欢迎,而中国、日本、韩国尚无宣教士,南中国海更处于蛮荒未开化中。

  “改变这个世纪”的大复兴,派遣了拓荒的传教士,远赴南中国海、拉丁美洲、黑色非洲、印度和中国。由此产生了各种不同宗派的宣教机构;如浸信差会,美国差会以及欧洲其他国家的宣教差会,同时,这些差会为了提升基督教文字工作,筹设了英国与海外圣经公会,以及其他国家的圣经公会。

  复兴在美国拓荒地区产生了许多福音布道家,他们差遣了海登斯(Haldaens)为复兴苏格兰而往返奔波,并引起赫基(Hans Nielsen Hauge)来更新挪威的教会。促成了英国、德国、荷兰、欧洲其他的国家的复兴和福音布道,并直接装备教会的主日学,本国宣教,城市布道及其他宣教辅助机构,直到今日,仍然被人们所公认。

  接着是第二波的复兴,加强了在各洲的海外宣教攻势,对差派宣教士的国家的社会,继续它伟大的影响。亚伦.贾登那中尉(Captain Allen Gardiner)远赴蛮荒的南美洲拓荒。并且悲壮的去逝。许多传教士深入回教之城堡。在卡瑞(William Carey)之后又有许多差会迳赴印度传福音。毛里生(Robert Morrison)使得前往中国宣教的传教士,能够在中国的港埠定居下来。由于夏威夷及中南太平洋许多国家广泛的复兴,带进了大洋洲的福音布道。宣教士从好望角向北推进,李文斯顿深入非洲内陆,传布福音。

  福音派基督教在本国内,由于律法,保障个人的自由,社会的改革成为必然的趋势。复兴的福音布道家,动员了大众的舆论,解决了许多社会上不公义的事情,支援现代贸易联盟,及重新立法,改进工人工作的条件。所有这些事情没有一件是利用武力强制完成的-都是用言辞的说服, 一直到反对者不再坚持,虽然他们曾经遭遇强烈的反对。

  接着,有许多防止社会上不公义的机构产生,以照顾一些不幸的人,直到政府机构来处埋这些事为止。那些俗世的社会也开始承认,新约的标准是文明的蓝本。即使是反基督教的革命分子,也接受基督教的理念,虽然他们常是以独裁的立法,而不是用言词的说服。

  英国的韦勃霍斯(William Wiberforce)动员了福音布道家及政治宣传,达成废止奴隶买卖,解放了大英帝国的奴隶,这件伟大而重要的事件,使得英国的海军势力及外交的强权,更进入顶峰。

  一个英国国教教徒,霍华(John Howard)成了改造监狱的先驱,并由芙来(Elizabert Fly)在伦敦执行。菲狄南(Thedore Fliedner)也采用这同样的观念,在德国兴建了许多房舍住宅和医院,训练许多执士及护士,其中最有名的学生就是南丁格尔(Florence Nightingale),他后来影响了另一位布道家唐纳(Henri Dunant) ,他是红十字会的创始人。

  福音的复兴与一般大众教育关系非常密切。在罗拉德派(Lollardy)及改革宗派的学者们,已经准备分享受教主的恩赐;清教徒在早先没有学校的地方设立大学及学院。十八世纪的复兴家,把兴办许多学院及专科学校视作当然的事。十九世纪后,大复兴使得美国、欧洲建立了无数所学校,有高中及学院-提升了教育水准,直到由政府接管为义务教育为止。

  英国是全世界第一个工业化的国家,而英国的工人,每天工作足有十六个小时,其工作单调、辛苦、竞争而又紧张。有监于此,福音派的领袖们,其中包括夏夫提斯勃利(Shaftesbury)及克拉夫门派的会员们,想办法结束了这种极其不幸的剥削,同时更促成了各种社会改革。就如英国首相朗得.乔治(Minister Llody Gedge)便将这一切归功于福音复兴运动的结果,他认为这运动“使得劳工们的工资,工作时数及其他方面得到改善。”在美国也同样的进行着,有称为“同情年”的,为要安排好的工作环境及改善工作条件,在美国正蓬勃的展开了工会的组织;例如海员工会的设立。

  由于教会受到一八00年大复兴影响,使得原有的属灵水准逐渐衰退,因而产生了不可避免的结果。不仅再次教会受到不信者的攻击,就是在英国国教、路德教会,及各改革宗派的成员中也有了反福音理念的人。甚至浸信会也采取了与其他的基督教宗派不合作的姿态,并发展成为一种超越信义派主义,超越圣公派主义,超喀尔文派主义,及超浸信宗派主义-他们在各区域显示出分派的势力。

  一八五七年秋天,复兴的迹象发生-在加拿大有成功的复兴及福音布道;在纽约有一个非寻常的祷告运动兴起;接着由一个城市的扩展开来,直到遍布全美国以及世界各地。每到中午,许多教堂、市政厅、剧院内。挤满了祷告的人,一到晚上,所有各宗派的教堂,人潮更是挤的水泄不通,全国各界的人,正以一种真实而显著的方式回转向神。

  这个运动也影响到英国,一八五九年由阿尔斯(Llster)省(爱尔兰共和国最北部的一省)开始,在威尔斯和苏格兰约有全人口十分之一的人悔改信神,大复兴在英国持续了数年之久。而欧洲的许多国家也相继的发生回向。

  在世界各地,都有复兴光景的报导传来,包括南非及印度。在接下来的十年间,复兴在有差派宣教士的国家中都有复兴被报告出来,有一句格言就是;无论在何处,只要有福音传播,就会有复兴产生。

  由于一八五九年英国的大复兴,兴起了一群著名的传道人-包括贵族以及劳工。司布真(Spurgeon)在复兴运动的最高潮建立了他的会幕。而美国正处于内战中(当时仍然有特别的大复兴以及福音传播)而延迟了一八五八年的大复兴,在这复兴中产生了美国最伟大的福音布道家慕迪。当时他还在芝加哥做学徒呢?

  在一八五八年至八九年的大复兴,使得基督教界的福音传播势力范围更加扩张。影响所及,不仅在英美两国约有一百万人悔改,更衍生了许多布道家,慈善机构被更新复兴,并有许多新的企业成立。圣经的团契从未有如此蓬勃过,国内布道以及救世军产生,扩展了大复兴福音性社会工作到全世界各个教区。而青年会组织的成立,也是令人瞩目,有一大群大学生成为他们的生力军。

  十九世纪中叶的大复兴,更新了所有现存的差会,使他们能够进入其他地区宣教。英国大复兴后的余波,复兴中实际的广传福音,在戴德生(Hudson Taylor)所创立中国内地会这件事上,具体化的表现出来。它也是超宗派的“信心宣教机构”。在十九世纪前半的复兴中。人们被复兴或悔改,有许多宣教士,实际的进行宣教的扩展。例如一八五九年初在巴西,成立了第一个永久性的更正教宣教机构。

  一八七0年后几年,慕迪(D.L Moody)兴起来,成为世界上知名的布道家。一八七三年慕迪在约克市(美国宾州东南部一小城市)小心地开始他的传道工作。他使用一八五八年大复兴的祷告及讲道方式,在巽得兰(英格兰)、纽加塞尔(英格兰)、贝尔发斯特(北爱尔兰首都)、丹地(苏格兰)、爱丁堡(苏格兰首都)、都柏林(爱尔兰首都)、格拉斯哥(苏格兰)、曼彻斯特、伯明罕、利物蒲、雪非耳(英格兰),等地进行着。在伦敦,二十个星期内,大约有二百五十万人去听他讲道,在英国留下了永不磨灭的深刻印象。一八七五年,慕迪回到他自己的出生地-美国-一个充满国际色彩的地方,他在布鲁克林、纽约、费城、芝加哥、波士顿以及其他的城市,进行了很成功的福音布道。从那时起,他就在大西洋两岸的城市中服事。

  令人希奇也值得注意的是,查理.达尔文(Charles Darwin)著名的进化论发表之时(一八五九),也正值英美两国发生大复兴之际,预示了由于解释新的科学理论,所产生的无神论者,与不同意他们错误解释的传统神学家,之间有了冲突。但是,虽然在学术界受到反对,但由于复兴的结果,使得基督教的势力,很强的进入许多主要的大学及学院,并很成功的徵募了许多受过大学教育的人,从事更高教育和传福音工作。其人数简直令人无法想像,在三十年中,将近三万个学生,自愿离开自己的“国家”,到宣教地区传播福音。

  十九世纪中叶,大复兴在社会制度方面的影响,可以从英国的工业革命中看到。夏夫提斯勃利郡主(Lord Shaftesbury)为改善人权,在议会中制定了新的制度。大孤儿院建立了,一八八九年成立了防止虐待幼儿机构。而拔特(Josephine Butler)根据福音的教义,主张废止卖淫。

  在英国,由于福音派的人士,积极的为了促使工人有更好的工作环境,很多工会的领袖,都自称为福音派的基督徒。在美国,关心单纯的社会问题逐渐增多,例如:劳工的权益、贫穷、酒的买卖、贫民区、人种歧视等的问题。

  为了达到这些情况的改善,福音布道复兴的传道人,并没有卷入阶级斗争中。他们反而在圣灵的引导下,从事救助贫苦的工作。夏夫士堡的伊耳伯爵(Serenth Earl) (他是至今遗留下来的贵族之一),以他有生之年,只手完成的法案,相当于成打的议会法案专家所完成的一样多。

  由于福音派人士的关心,产生了自由社会福音,他们的支持者对基督徒福音的动力产生了漠不关心;这动力就是由主耶稣基督而来的能力。使得个人的生活有所更新。福音布道徵募了个人或团体的奉献者,从事悔改者和工人的各种改革。
十九世纪在火热的乐观中结束了。人们期望二十世纪是个理想的世界。基督徒同样乐观的期待着,他们期望自己成为再来之王降临之前,国度的传报者。

  没有人知道这二十世纪最后二十年会发生什么事,战争以空前无比的残忍席卷了整个世界。就像葛锐(Edward Grey)先生所真确的观察到的:“光明在全欧洲已消失了,我们将不再看见光明照亮我们这一代。”一连串的战争与革命卷入了这个世界,展望将来当务之急,乃是一个超然的世界“大复兴”

回目录 >>下一篇